翁浩銘 李自力 邊江 張成斌
1.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青島266580;
2.山東省油氣儲運安全省級重點實驗室,山東青島266580
LNG接收站泄漏事故及火災爆炸后果分析
翁浩銘1,2李自力1,2邊江1,2張成斌1,2
1.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青島266580;
2.山東省油氣儲運安全省級重點實驗室,山東青島266580
LNG屬于易燃易爆的危險性物品,一旦發(fā)生泄漏,可能引發(fā)噴射火、池火、蒸氣云爆炸、閃火等危害。利用挪威船級社研制的PHAST軟件,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泄漏工況對LNG泄漏及可能引發(fā)的事故進行分析計算。利用GIS顯示擴散氣體、噴射火及池火熱輻射、蒸氣云爆炸超壓的影響區(qū)域,并提出風險防范對策措施,為消防力量的布置以及應急預案的制訂等提供依據(jù)。
LNG泄漏;噴射火;池火;蒸氣云爆炸;LNG接收站安全
進入21世紀后,我國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出于市場需求,我國LNG產(chǎn)業(yè)步入了發(fā)展的快車道[1]。自2006年以來,沿海地區(qū)數(shù)座LNG接收站陸續(xù)建成投運。截止2015年底,已有14座LNG接收站投產(chǎn)運營,在建及處于規(guī)劃階段的接收站達到15座。然而,LNG的管理卻相對滯后,LNG的安全問題也愈發(fā)受到各方面的重視。
LNG的儲存溫度很低,在-162℃左右,此外還具有易燃、易爆、易擴散等特點,被列為甲類火災危險性物品。LNG的泄漏一方面可能造成低溫凍傷、窒息等危害,泄漏到水面上還可能造成RPT(快速相變)爆炸;另一方面,泄漏出來的LNG蒸汽云一旦遇到火源將引發(fā)噴射火、池火、蒸氣云爆炸、閃火等危害,也可能產(chǎn)生BLEVE(沸騰液體擴展蒸汽爆炸)等危害而形成多米諾效應[2]。
LNG接收站儲罐區(qū)選用全容式混凝土儲罐,閆曉等人[3]對該類型儲罐區(qū)進行了風險識別以及相應的評估,認為儲罐發(fā)生全面破裂以及罐頂全面失效的概率保守估計為1×10-8y-1,而儲罐的進出料管線發(fā)生完全斷裂以及小孔泄漏的概率分別為4.21×10-5y-1和2.1×10-4y-1,進出料管線發(fā)生小孔泄漏的概率遠超其他類型的事故。因此本文將對發(fā)生概率最大的LNG小孔泄漏進行分析,利用DNV PHAST軟件,以某LNG接收站為例對各類事故后果進行模擬計算。
1.1 計算模型
PHAST采用UDM((Unified Dimensional Model)模型來計算泄漏以及擴散。UDM是一種復合模型,包括兩個子模型:準瞬時模型和有限時間修正模型,模型以距離和時間作為關(guān)鍵變量,通過一系列代數(shù)方程來描述擴散云團,對于瞬時和連續(xù)釋放通過不同的方程來描述并考慮了整個擴散狀態(tài)[4]。Pitblado R等人[5]將PHAST的計算結(jié)果與Burro等實驗進行對比,兩者較為吻合。
1.2 計算實例
某LNG接收站所在地區(qū)平均風速為5 m/s,年平均氣溫為15℃,年平均濕度為70%,大氣穩(wěn)定度為中等穩(wěn)定。計算物料選取單組份甲烷代替LNG,儲存溫度為-164℃,泄漏口徑根據(jù)API 581推薦取101.6 mm (4 in)[6],泄漏口高度為1m,水平噴射,連續(xù)性泄漏[7],持續(xù)時間為10 min。
1.2.1 液相擴散
經(jīng)過計算得到該工況下質(zhì)量流率為41.1 kg/s,噴射速度為19.8 m/s。液相物料經(jīng)過泄漏口噴射到地面上,在地面上形成液相流動。在不設圍堰的情況下,形成的最大液池半徑為17.5 m,液池具體形成過程見圖1;其蒸發(fā)速度和液池與大氣及地面的接觸面積大小有關(guān),因此與液池半徑發(fā)展趨勢基本一致,見圖2;液池溫度由于蒸發(fā)吸熱帶走部分熱量呈下降趨勢,見圖3。
圖1 液池半徑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
圖2 液池蒸發(fā)率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
圖3 液池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
1.2.2 氣相擴散
在液相泄漏擴散的同時,出口處一部分的閃蒸氣以及泄露出來液相的蒸發(fā)氣,形成兩相擴散。LNG蒸氣云的擴散過程大致分為四個階段[8-9]:泄漏初始階段、重力沉降階段、混合擴展階段、被動擴散階段。將計算結(jié)果以圖表的形式顯示,LNG蒸氣云的LFL(燃燒下限)、UFL (燃燒上限)以及1/2 LFL濃度對應的范圍見圖4~5,圖4以及文中其他俯視圖對應的高度均為1 m。從圖4~5可以看出,擴散出來的低溫氣云1/2 LFL濃度的最遠距離為192 m,高度為8 m,寬度為50 m,呈現(xiàn)出扁平狀。
此外,DNV PHAST提供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地圖輸入,可以在地圖上直觀地顯示受影響的范圍,為應急指導提供很大的便利。該LNG儲罐區(qū)常年風向為北風,該工況下其影響范圍見圖6。
圖4 泄漏口水平面不同濃度云團俯視圖
圖5 泄漏口中心垂直面不同濃度云團側(cè)視圖
圖6 GIS上不同濃度對應的擴散范圍
根據(jù)歷來發(fā)生的LNG泄漏導致的相關(guān)事故[10],以及相關(guān)文獻[11]的描述記載,總結(jié)了LNG小孔泄漏可能導致的幾種事故及其產(chǎn)生的條件,見圖7。
為定量評估LNG泄漏引發(fā)事故的傷害范圍,根據(jù)沖擊波超壓準則以及熱輻射傷害/破壞準則[12],確定了爆炸產(chǎn)生的沖擊波超壓與人體及建筑遭到損害的相應關(guān)系以及火災不同熱輻射強度的影響后果,見表1。文中計算影響范圍所需的熱輻射強度及爆炸超壓大小均依據(jù)表2。
2.1 噴射火
目前研究噴射火的主要方法有點源模型、多點源模型、固體源模型以及CFD模型。PHAST軟件中的噴射火計算模塊中包含的Cone平頭圓錐體形模型以及API RP 521香蕉形模型,均為固體源模型。相比于點源模型,固體源模型雖然計算復雜,但精度更高[13]。通過對這兩種固體源模型的對比發(fā)現(xiàn),API模型在近場的熱輻射強度要比Cone模型大得多,而對遠場的熱輻射強度估算不足。為充分估計遠場的熱輻射強度,本次計算選用了Cone模型,計算結(jié)果見圖8~9,GIS上的熱輻射范圍見圖10。當發(fā)生泄漏,氣云被點燃發(fā)生閃火,就可能回燃到泄漏口形成噴射火,而在圖10所示范圍內(nèi)的人員和設備就可能被熱輻射傷害。
圖7 LNG泄漏可能導致的幾種事故后果
表1 沖擊波超壓傷害對照表
表2 熱輻射傷害/破壞準則
圖8 噴射火熱輻射強度與距離關(guān)系曲線
圖9 噴射火不同熱輻射強度對應影響范圍
圖10 GIS上噴射火不同熱輻射強度對應影響范圍
2.2 池火
目前通常采用場模型和半經(jīng)驗模型來對烴類池火災進行研究[14]。場模型通過解決Navier-Stokes方程控制流動,同時結(jié)合描述火災中化學及物理過程的分模型,進行火災特性的預測。半經(jīng)驗模型則是由大量的實驗數(shù)據(jù)總結(jié)推導出半經(jīng)驗的關(guān)系式,如果應用沒有超過有效范圍,將得到合理的預測[14]。半經(jīng)驗模型因其簡單易用的特點,在工程風險評估領(lǐng)域應用廣泛。
PHAST將池火火焰假設為一個受風剪切的圓柱體,采用Mudan模型計算池火火焰高度,采用Johnson[15]提出的關(guān)系式計算火焰傾角。PHAST根據(jù)引燃時間不同,將池火災分為早期池火災和晚期池火災。早期池火災發(fā)生在液池質(zhì)量達到平衡階段,晚期池火則發(fā)生在液池半徑達到最大的時候。早期和晚期池火不同熱輻射強度對應影響范圍見圖11、12。
從圖11~12可以看出,晚期池火由于其液池半徑比早期的大得多,發(fā)生火災時其熱輻射范圍也相應更大。由于LNG液相的蔓延一方面是其超低溫特性會對沿途設備造成損害,另一方面一旦發(fā)生池火其熱輻射的影響范圍大大增加,有必要采取措施對LNG液相蔓延進行控制。GIS上晚期池火的熱輻射影響范圍見圖13。
圖11 早期池火不同熱輻射強度對應影響范圍
圖12 晚期池火不同熱輻射強度對應影響范圍
圖13 GIS上晚期池火不同熱輻射強度對應影響范圍
2.3 蒸氣云爆炸
開敞空間氣體爆燃已有的理論研究方法包括TNT當量法、TNO多能模型、Kuhl模型、Baker-Strehlow模型以及CFD數(shù)值計算方法[16]。TNO(The Netherlands Organization)多能法是目前模擬預測蒸氣云爆炸的常用方法[17],是荷蘭TNO實驗室于1985年在大量實驗和數(shù)值研究基礎上提出并逐步完善起來的。由于該模型經(jīng)大量的實驗結(jié)果驗證和修正,比較接近事實[18],因此本次計算采用TNO多能法來對爆炸影響范圍進行預測。該計算中爆炸的能量主要取決于爆炸極限(5%~15%)濃度范圍內(nèi)LNG的質(zhì)量,此外爆炸威力的大小還與附近障礙物、氣云尺寸、初始壓力溫度[19]等有關(guān)。PHAST根據(jù)泄漏情況計算出晚期爆炸的最壞情況(無障礙),見圖14~15。爆炸中心為點火點,本文的點火點位于氣云前端。
圖14 晚期爆炸最壞情況不同超壓對應影響范圍
圖15 GIS上晚期爆炸最壞情況不同超壓對應影響范圍
2.4 閃火
閃火是一種非爆炸性的燃燒過程。其發(fā)生的條件和蒸氣云爆炸的條件類似[20]。閃火的主要危害來自熱輻射和直接接觸火焰,由于持續(xù)時間短,燃燒速度相對較慢(10 m/s)[21],其危害程度要比其他泄漏事故小得多。
通過對文中LNG接收站泄漏事故及火災爆炸計算,可以看出風向基本能夠決定危險區(qū)域的方位。特別是對于那些常年風向較為固定的LNG接收站而言,在常年風向下風向處保留一定的安全距離,盡量減少設備安置、人員作業(y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規(guī)避風險,減少損失。
目前關(guān)于LNG儲罐的圍堰的尺寸如何確定等問題尚無定論。當LNG發(fā)生泄漏,儲罐圍堰能夠阻礙LNG氣體的擴散,減小受影響的區(qū)域,然而正是由于圍堰的阻攔導致LNG在罐區(qū)累積,增大了發(fā)生火災爆炸的可能性。因此,為解決LNG儲罐是否設置圍堰等問題,應將泄漏及火災爆炸作為一個連續(xù)的過程進行研究,結(jié)合發(fā)生火災爆炸條件形成概率,綜合評價圍堰的設置。
除了圍堰,高倍數(shù)泡沫系統(tǒng)、強制水幕系統(tǒng)也對抑制LNG的擴散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是這些措施的具體參數(shù),如高倍泡沫發(fā)泡倍數(shù)、供給強度,強制水幕系統(tǒng)水壓等,仍需進行深入的研究。此外,從事安全工作的人員應從影響LNG擴散的各個因素入手,拓展思路,努力提出其他有效的LNG泄漏抑制技術(shù)。
[1]胡彬,劉希,鄧琳燦.中國LNG發(fā)展現(xiàn)狀[J].化工管理,2015,386(27):1.Hu Bin,Liu Xi,Deng Lincan.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LNG in China[J].Chemical Enterprise Management,2015,386(27):1.
[2]何靜,張禮敬,陶剛,等.大型LNG儲罐區(qū)個人風險及泄漏后果定量分析[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5,41(10): 46-49.He Jing,Zhang Lijing,Tao Gang,et al.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Individual Risk and Leakage Consequences of LNG Storage Tank[J].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15,41(10):46-49.
[3]閆曉,趙東風,孟亦飛.大型LNG儲罐區(qū)卸料管線泄漏事故定量風險分析[J].中國安全生產(chǎn)科學技術(shù),2013,9 (4):72-77.Yan Xiao,Zhao Dongfeng,Meng Yifei.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 on Leakage Accident of Unloading Pipeline in Large LNG Storage Tank Farm[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9(4):72-77.
[4]朱伯齡,於孝春,李育娟.氣體泄漏擴散過程及影響因素研究[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09,38(4):354-358.ZhuBoling,YuXiaochun,LiYujuan.Researchon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Gas Leakage and Dispersion[J].Chemical Engineering of Oil&Gas,2009,38 (4):354-358.
[5]Pitblado R,Baik J,Raghunathan V.LNG Decision Making Approaches Compared[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6,130(1-2):148-154.
[6]周玉希,蔡治勇.基于PHAST軟件的LNG儲配站儲罐泄漏擴散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5 (增刊1):12-16.Zhou Yuxi,Cai Zhiyong.The Analysis of LNG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StationTankLeakageandDiffusionBased PHAST[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3,15(Suppl 1): 12-16.
[7]苑偉民,袁宗明,畢建偉,等.LNG泄漏擴散模擬研究[J].天然氣與石油,2011,29(4):1-5.Yuan Weimin,Yuan Zongming,Bi Jianwei,et al.Study on LNG Leakage and Diffusion Simulation[J].Natural Gas and Oil,2011,29(4):1-5.
[8]莊學強.大型液化天然氣儲罐泄漏擴散數(shù)值模擬[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2.Zhuang Xueqiang.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LNG Release&Dispersion from Large Scale Tank[D].Wuhan: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2.
[9]唐建峰,蔡娜,郭清,等.液化天然氣水平連續(xù)泄漏重氣的擴散過程[J].化工進展,2012,31(9):1908-1913.Tang Jianfeng,Cai Na,Guo Qing,et al.Research on the LNG Dense Gas Diffusion:A Continuous Horizontal Jet Release[J].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12,31(9):1908-1913.
[10]孫曉平,朱淵,陳國明,等.國內(nèi)外LNG罐區(qū)燃爆事故分析及防控措施建議[J].天然氣工業(yè),2013,33(5):126-131.Sun Xiaoping,Zhu Yuan,Chen Guoming,et al.An Analysis of Foreign and Domestic Explosion Accidents in LNG Tank Fields and Proposals for Preventing Measures[J].Natural Gas Industry,2013,33(5):126-131.
[11]張文冬,張永信.基于PHAST軟件模擬大型LNG儲罐泄漏事故[J].石油化工安全環(huán)保技術(shù),2014,30(5):27-31.Zhang Wendong,Zhang Yongxin.Simulation of Leakage Accident of Large LNG Storage Tank Based on PHAST Software[J].Petrochemic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2014,30(5):27-31.
[12]秦慧艷,劉家洪,余翔,等.液化天然氣工廠廠址選擇和總圖設計要點[J].天然氣與石油,2013,31(6):83-86.Qin Huiyan,Liu Jiahong,Yu Xiang,et al.Site Selection and Plot Plan Design Essentials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Plant[J].Natural Gas and Oil,2013,31(6):83-86.
[13]沙錫東,姜虹.LPG噴射火災危害的研究和分析[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0,36(11):46-48.Sha Xidong,Jiang Hong.Researches and Analyses of LPG Jet Fire Hazards[J].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10,36(11):46-48.
[14]李慧,蔣軍成,王若菌.池火災熱輻射的數(shù)值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5,15(10):11-14.Li Hui,Jiang Juncheng,Wang Ruojun.Modeling and Numerical Study of Pool Fire Heat Radiation[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5,15(10):11-14.
[15]Johnson,A D.Model for Predicting Thermal Radiation Hazards from Large-Scale LNG Pool Fires[J].ICHEME Symposium Series,1992,(130):507-524.
[16]李生娟,畢明樹,章正軍,等.氣體爆炸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化工裝備技術(shù),2002,23(6):15-19.Li Shengjuan,BiMingshu,ZhangZhengjun,etal.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Gas Explosion[J].Chem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2002,23(6):15-19.
[17]黃斌,劉揚,傅程,等.LPG儲罐的蒸氣云爆炸后果模擬[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08,34(19):29-31.Huang Bin,Liu Yang,F(xiàn)u Cheng,et al.Consequence Simulation of Vapor Cloud Explosion in LPG Storage Tank[J].Inner Mongolva Petrochemical Industry,2008,34(19):29-31.
[18]張瑞華,陳國華,張暉,等.TNO多能法在蒸氣云爆炸模擬評價中的工程應用[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4(5):109-114. ZhangRuihua,ChenGuohua,ZhangHui,etal.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TNO Multi-Energy Method in VCE Simulation Assessment[J].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6,34 (5):109-114.
[19]畢明樹.開敞空間可燃氣云爆炸的壓力場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1.BiMingshu.AResearchonthePressureFieldsof Unconfined Flammable Gas Cloud Explosions[D].Dalia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1.
[20]Hanna S R,Drivas D G.Guideline for Use of Vapor Cloud Dispersion Model[M].2ndEdition.New York:Wiley-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1996:25-47.
[21]劉茂,余素林,李學良,等.閃火災害的后果分析[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1,1(4):28-31.Liu Mao,Yu Sulin,Li Xueliang,et al.Analysis of Consequences of Flash Fire[J].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2001,1(4):28-31.
10.3969/j.issn.1006-5539.2016.06.009
2016-06-12
翁浩銘(1991-),男,浙江普陀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油氣儲運系統(tǒng)安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