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邊緣發(fā)現新天體等8則
1太陽系邊緣發(fā)現新天體
天文學家近日確認了一個遙遠的冰冷世界,它位于太陽系的極遠端,公轉一周需要2萬年,軌道遠超冥王星。該天體目前暫名L91,其特殊的位置和軌道或將引導人類發(fā)現太陽系真正的“第九大行星”。海王星是太陽系中最遠的巨行星,但L91的出現向人們揭示了軌道位于海王星引力影響范圍之外世界的信息。
2“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2016年10月19日3時31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后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隨后,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先后進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開啟了30天的太空生活,將在艙內按計劃開展相關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這是中國實施的第5次載人交會對接,承擔著為未來空間站建設驗證一系列技術的重要使命。
3氣候變化會使海洋“缺氧”
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稱,海水會自然調控它的氧氣含量,但是升溫會使海水難以吸收和分散氧氣,而且如果二氧化碳的排放繼續(xù)以目前的方式進行的話,人為產生的升溫很可能導致大片海洋區(qū)域的氧氣含量降低。研究人員稱,事實上,海域脫氧現象正在發(fā)生,如果人類導致的氣溫上升持續(xù)下去,這種現象也將繼續(xù)。
4“坐電梯”翻大壩,三峽升船機進入試航階段
目前世界上技術難度最高、規(guī)模最大的升船機——三峽升船機正式進入試通航階段。這也是世界最大水利樞紐三峽工程的最后一個建設項目。運營后,這類船舶過壩時間將由現在通過永久船閘的3.5小時縮短為約40分鐘。這將有助于進一步提高三峽水利樞紐的航運通過能力,促進長江黃金水道的通航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5人類成為地球最智慧生物的關鍵竟是“會做飯”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在爭論是什么導致人類進化出較大的大腦,現在研究人員已經提出證據,咀嚼生食的時間和效果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出現這種重要轉變的關鍵,也就是說是石器時代的簡易石制工具引發(fā)了人類進化過程中最重大的變化,讓人類從以植物為食的猿類進化成人類,大腦容量也逐漸增加。
6大腦傳感新技術“隔空”打字提速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種新的大腦感知技術,可以通過讀取腦信號驅使光標在虛擬鍵盤上移動,從而實現文字輸入。研究人員測試的這種最新腦機交互技術,人類完全可以使用,所能達到的打字速度足以讓人類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尤其對于那些因身體殘障而無法有效交流的人士來說,這種新技術可以把他們的所思所想轉化為文字。
7人類胚胎研究突破性進展:子宮外存活13天
研究人員近日在實驗室成功讓人類胚胎在子宮外存活了13天,這項研究不僅打破了之前的紀錄,而且為科學家了解生命起源打開了大門。在實驗室中觀察生命這一最神秘的發(fā)展過程,能夠更多地了解遺傳疾病和殘疾。研究人員還稱,這項研究能夠幫助他們改善試管受精的失敗率(目前的失敗率高達70%),而且能夠讓他們更好地了解流產這一過程。
8屎殼郎能夠利用星星導航
研究人員研究發(fā)現,屎殼郎會在糞球上“跳芭蕾舞”,期間對天體排列進行“快照”。研究人員說,“其他動物和昆蟲也可以使用天體位置進行導航,但是屎殼郎卻非常獨特,它們是唯一對不同天體進行信息采集的動物,例如:太陽、月球和恒星的具體位置?!边@是首次發(fā)現屎殼郎通過快照記憶天體位置進行導航,同時也是首次發(fā)現它們如何在大腦中存儲和使用這些圖像記憶。
仰望天宮與神舟的“完美之吻”
匯編|秦改梅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搭乘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駛向太空,這是中國航天員第6次搭乘飛船前往浩瀚宇宙,也是改進型神舟載人飛船和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tǒng)第二次應用性飛行。在太空飛行了30多天的天宮二號,終于在10月19日凌晨迎來“赴約”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完成了中國實施的第5次載人交會對接。
從楊利偉到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景海鵬、劉伯明、劉旺、劉洋、張曉光、王亞平、陳冬等,中國航天英雄一次次往返于天地之間,承載著中國人的夢想和希望,也是中國航天實現一步步跨越的最真實記錄。本期專題,請隨小編一起來感受中國航天技術進步帶給我們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