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媛媛
(鄭州市污水凈化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44)
新媒體通常是指近些年隨著數字技術和寬帶技術的逐漸成熟,而出現的數量繁多的新媒介。新媒體革新了傳統媒體的界限,如它將傳播載體從廣播、電視擴大到電腦、手機,將傳播渠道從無線、有線網擴大到衛(wèi)星、互聯網,并呈現出與廣播電視有很大不同的傳播方式。把新媒體應用到廣大干群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工作上來,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性的嘗試,為傳統宣傳工作提供了新的平臺、注入了新的活力。近些年圍繞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宣傳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新媒體的廣泛運用拓寬了人們的視野和信息渠道,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成為思想文化的新陣地、宣傳思想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
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提出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總結近年來新媒體對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可以用以下“四化”來概括:
思想政治工作有著優(yōu)良的傳統教育手段,諸如開報告會、讀報紙、看電影電視、聽廣播、開會、談心、家訪等,都各有所長,對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發(fā)揮了良好的作用。新媒體的迅猛發(fā)展,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載體、新渠道、新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如網上直播、即時通訊、信息檢索、現實虛擬、短信發(fā)送、群發(fā)等新的傳播方式則為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更加豐富的手段,多種信息傳遞方式為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更為豐富和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各種新媒體介入文化傳播領域,如通過微博宣傳實時政態(tài)、最新政策,引導輿論導向,與“心通橋”結合起來等方式解決民生問題,加快社會熱點及高關注度問題的解決,提高行政效率,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由于歷史原因,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發(fā)揮常常受時效性的制約,甚至有的時候體現為滯后性,以致于某種程度上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的優(yōu)勢難以發(fā)揮,而僅僅是充當了“滅火器”的作用。而新媒體的運用,大大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性,思想政治工作內容的傳輸速度大大增快。過去思想政治工作者為了一件事磨破了嘴、跑斷了腿。如今,許多工作只需要在網絡上發(fā)個電子郵件,在網上進行一下交流,在手機上發(fā)個短信就可以解決,體現了新媒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時尚、便捷、高效、迅速的特性。如鄭興東教授就認為,“人們的思想意識、心理上習慣于迅速獲得信息,及時知曉外界的變化,傳統媒體在時效性上達不到這么高的要求,手機媒體卻可以做到隨身接收,隨時隨地。”
由于新媒體的技術特點決定了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內容的傳播更為頻繁?;赪eb1.0技術的新媒體可以說是以大眾為中心的信息組織,信息也是圍繞大眾的普遍的、共同的需要來組織、呈現的。Web2.0時代的媒體“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的傳輸模式,即是眾多個人為核心的信息組織,信息是圍繞個性化的方式來組織、呈現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趨勢可能會演變成:在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引導下,大量的新媒體受眾來設置社會議程、提供信息和發(fā)表意見,而專業(y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人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則提供高效的內容聚合、意義梳理和價值提升的任務,由“一對多”到“多對多”體現了信息傳播的頻度增加。由于樓宇電視,手機媒體等具有強制觀看性,因此,頻繁地播出、發(fā)送內涵積極思想元素的素材,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為頻繁實用的信息交流媒介。
有研究者指出我們面臨的其實是所有媒體內容都必須數字化的時代。新媒體的運營模式,本質上是網絡、媒體、通信三者的“大匯流”。人們普遍認同的是,在匯流后的新媒體平臺上給用戶提供的增值服務,將遠遠大于在其中每個單項傳統平臺上提供的任何服務的價值。因此,這可以說是傳播媒介的“合”;另一方面的“合”是指信息傳遞對象的聚合。由于新媒體的受眾較為廣泛,受眾之間的橫向聯系很強,彼此可以通過閱讀同一條新聞,瀏覽同一個頁面而形成無數的“臨時族群”。在過去,大家的關注點相對分散,而要把某一些人共同關注的問題集中和大家交流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今天,不論大家住在哪里,只要通過瀏覽同一個網頁,加入同一個組群,都可以展開思想交流,大家就某一個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實現信息的交流與共享,這也便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有針對性地解決一個個分散的個體所組成的“臨時族群”關心的問題。
新媒體的互動性、便捷性、匿名性以及便于儲存、易于復制、“多對多”的特點決定了它的發(fā)展初期很容易出現一個無序的階段。無序現象的出現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諸如西方發(fā)達國家在網絡基礎設施和技術方面占有巨大的優(yōu)勢;國內外敵對勢力利用以網絡為技術支持的新媒體作為意識形態(tài)傳播工具,種種力量都在新媒體領域展開爭奪,社會輿論環(huán)境更加復雜。如何在復雜的社會輿論中唱響主旋律,有效引領和整合社會輿論,把廣大干部群眾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是對我們輿論引導能力的嚴峻考驗。由于相關法規(guī)制定的滯后,技術的不成熟,網絡道德規(guī)范水平不高,新媒體領域的一些失范問題迫切得到有效的制止,而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關內容、方法與新媒體的結合無疑為“烽火狼煙”的陣地帶來了一線曙光。隨著我們對新媒體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新媒體的正面引導價值將更為明顯,可以說新媒體不僅僅是視頻,不僅僅是社區(qū),而是構建一種適應人們需求的平臺。這種平臺在滿足需求的同時,還在引導需求、創(chuàng)造需求。
首先,新媒體從業(yè)者的媒介素養(yǎng)至關重要。新媒體在“新聞自由”的庇護下,出現了諸如有償新聞、虛假報道等問題。這些問題需要通過提高新媒體從業(yè)者的素質來解決,只有還新媒體一方凈土,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在良性環(huán)境中孕育,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另一方面,惟有此,傳播者才能始終恪守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操守,誠實、客觀、公正地反映新聞事實,才能使新聞報道具有權威性、可信性,利用新媒體進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人信、有人聽。
其次,受眾的媒介素養(yǎng)也關系著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大多數受眾缺乏對媒介信息的正確判斷力,他們對媒介的認識主要出于感性認識,時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如對信息內容的正誤、優(yōu)劣缺乏應有的判斷力。網站上魚龍混雜,有著各種各樣的輿論、思想,手機也在傳播著各種各樣的訊息,在這些思想沖擊面前,只有具備良好的媒介素養(yǎng)才能保證自己不會迷失雙眼,不受人左右。
對于傳統媒體,我們的監(jiān)管手段比較成熟,對于新媒體,由于其自身的特性,監(jiān)管具備一定難度,比如某個論壇的發(fā)帖,我們無法事先了解發(fā)帖人員、發(fā)帖內容,對于手機媒體,我們也無法監(jiān)管信息的傳遞,這些都要求相關部門創(chuàng)新監(jiān)管途徑,引導新媒體的良性發(fā)展。另外,新媒體的相關法律尚不健全,對于新媒體傳播中出現的各類事件均需要一部完善的法律去解決,也需要法律去約束。因此,一部健全的有關新媒體的法律急需有關部門盡快出臺。
新媒體帶來新變化,其新特點和給我們工作帶來的沖擊和思考值得我們認真思考,作為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把新媒體與思想政治工作實現“視野融合”“有機統一”,我們也期待著大家一起來完成新媒體與思想政治工作的交融與共濟,切實為思想政治工作發(fā)揮新時期的應有作用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