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慧群
?
不忍刻,顯風(fēng)骨
文/段慧群
宋朝蔡京曾擬就一份“黑名單”,稱為“奸黨”,詔書頒行天下,要各地依據(jù)名單刊石立碑,稱“元祐黨籍碑”,以對付異己者司馬光、蘇東坡、黃山谷等人。
九江太守一查,本地最有名的碑工是李仲寧,連太史都很賞識他,為他的房子題字“琢玉坊”。當(dāng)太守說明來意后,李仲寧忿忿不平地說:“小人家貧,只因雕刻蘇東坡和黃山谷的字,我一家才有溫飽,現(xiàn)在把他們當(dāng)成奸人,我實(shí)在不忍下手?!碧氐碾S從圓眼一瞪,說:“你竟敢公然抵抗!”李仲寧面不改色地說:“就算把我的命拿去,我也不會刻!”面臨威脅,決不妥協(xié),李仲寧的氣節(jié)感動了太守。太守說:“你的舉動連某些士大夫也比不上啊?!碧刭浗o他一些酒食,再沒為難他。
長安一帶也在刻元祐黨籍碑,有一位叫安民的石匠刻了一會兒就停下來,他對官吏說:“小匠不知道朝廷刻石碑的底意,但我看到司馬溫公的名字,海內(nèi)外都知道他是正直忠賢的人,現(xiàn)在卻把他看做奸人,小匠不忍心刻下去。”官吏發(fā)怒,就鞭打他,安民忍著眼淚說:“官吏嚴(yán)切,我不敢推辭,我請求不要將我的名字刻在石上,我怕得罪后世?!惫倮袈犓@樣說,也覺得慚愧起來。
李仲寧、安民兩位刻工不但有雕刻才能,而且有風(fēng)骨,決不做罪惡的幫兇。當(dāng)罪惡獲得對民眾的支配權(quán),想不做幫兇的人,需要付出代價,輕則失去物質(zhì)利益、個人前程,重則遭受肉體凌辱甚至丟掉生命。兩位刻工堅持反抗,他們知道自己面對的是罪惡,于是毅然決然與之劃清界線。
摘自《吉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