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
童年是一扇樹葉的門,拉一拉門邊的六角風鈴,輕輕推開,門后藏著斜陽微風中的那座小院,以及槐樹下小木桌上的那碗熱氣騰騰的雞蛋羹。
小時候,媽媽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我就被送到姥姥家,和姥姥一起住。姥姥操持了大半輩子家務,很會做些吃食,蒸花卷、炸丸子、做春卷……諸如此類都不在話下,可讓我念念不忘的卻是那最普通不過的雞蛋羹。
小時候的我是調(diào)皮蛋一枚,也是屬于那種被追著攆著喂飯的孩子。一到飯點兒,我就滿園子亂竄,讓我好好吃頓飯比殺了我還難受。但,無論我多么皮,只要姥姥喊一聲雞蛋羹好了,不用任何人催促,我自己就屁顛屁顛地奔向了槐樹下的小木桌。
那雞蛋羹實在是太誘人了。蛋清和蛋白融在一起,金燦燦的,像盛了一碗落日的余暉,溫暖明亮。小磨香油的氣味在空氣中逸散開來,勾著我的饞蟲。顧不得燙,舀起一勺,吸一口,軟軟滑滑的蛋羹滑下肚去,如同古代仕女手臂上的輕紗從心尖掃過。只是小小的一碗,卻如同在我面前擺開了滿漢全席一般滿足。
每當我急不可待地扒著那碗羹時,姥姥都會在一旁看著我大塊朵頤,渾濁的雙眼盛著化不開的笑意。老槐樹在風中婆娑起舞,似乎也在輕輕地笑著。當我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消滅了那碗羹后,姥姥總會責備我兩句,怪我吃飯跟土匪似的,一點兒都不文雅,可那呵責中分明帶著藏也藏不住的疼愛。我便嘻笑著,向姥姥再討一碗。老槐樹下,一老一小的笑聲隨著斜陽微風飄出好遠……
光陰荏苒,十載匆匆而過。一老一小都相繼搬出了那座小院,我到市里去上中學,姥姥也搬到了市里的二姨家住,不理家務多年。
八月底的一天,大雨下個不停,我去車站搭車回家,苦等一個小時,卻一輛車也沒有。一場大雨澆得我渾身濕透,也澆滅了我回家的希望。無奈之下,只好去了二姨家。到她家后,我洗了個熱水澡,出來之后,餐桌上赫然擺著一碗雞蛋羹。那久違的香氣,不用問就知道是姥姥的手筆。
心忽然就變得很柔軟,之前的陰霾一掃而空。姥姥今年已經(jīng)八十有三,早已操持不了家務,可為了我,為了她的外孫女,還是毫不猶豫地下廚房做羹湯。這份愛,不會因時光流逝而黯然失色。
記憶仿佛又回到了那座小院,姥姥坐在斜陽微風里,槐樹下的小木桌上擺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雞蛋羹。
是的,我會永遠珍惜那碗羹,珍惜姥姥對我的愛,珍惜那濃濃的祖孫情。
‖河南省濮陽市實驗中學‖指導教師:盧艷輝
親情是我們生命中最博大的情感,它包容著我們的成功、失敗、得意、氣惱……它無所不在地默默支持著我們,卻往往被我們習以為常地忽略掉。小小一碗雞蛋羹,讓小作者在學習中忙碌焦躁的那顆心忽地寧靜下來,思緒翻飛間,童年的一件件小事都清晰地閃回到眼前:六角風鈴聲中的微風小院,老槐樹下金燦燦的落日,還有那飄著小磨香油氣味的雞蛋羹……每一件往事都載滿了外婆深深的愛。
文中的外婆同生活中的許多長輩一樣,他們的愛像是海洋,不管內(nèi)心如何洶涌,表面卻風平浪靜,水波不興。他們臉上的皺紋、頭上的白發(fā)多了起來,卻用真情打造出了安穩(wěn)平順的生活。
珍惜親情,請用心去回應他們的愛。
【適用文題】無聲的愛;祖孫情;飄香的童年……(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