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紅
1月初公開審理的“快播”傳播淫穢物品牟利案在網(wǎng)上引起軒然大波,由于控方在庭審中一時未能有效反駁,辯方似乎“占了上風”。我認為,從三個視角看待這場網(wǎng)友眼中的“2016第一部開年大戲”,可以更接近案件的本質。
法律規(guī)則視角。根據(jù)刑法和司法解釋,以牟利為目的,網(wǎng)站建立者、直接負責的管理者明知他人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的是淫穢電子信息,還允許或者放任他人在自己所有、管理的網(wǎng)頁上發(fā)布的,以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定罪處罰。庭審中,檢方指控“快播”明知他人傳播還放任,是一種間接故意。辯方認為技術無罪,甚至把快播軟件比喻成一把“菜刀”,制作的菜刀被拿去殺人,制作菜刀者無罪。但如果在案發(fā)現(xiàn)場,你給殺人犯遞過去一把菜刀呢?性質可能就不一樣了。我們需要分析,快播在淫穢物品的傳播中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其行為跟結果有無因果關系。定罪的三段論就是要在承認法律規(guī)則的前提下,分析行為人性質是否符合犯罪構成要件,符合就要追究刑事責任。
如何證明牟利和明知??觳ゲ豢寇浖褂檬召M,技術也沒有太大創(chuàng)新,只是把下載用戶都鏈接起來,利用第三方緩存來加速,用戶越多速度越快。類似軟件很多,但快播的市場排名在很短的時間里占據(jù)第一,幾乎全國一半以上的網(wǎng)民都用它,原因在于大量侵權或者淫穢內容以種子的形式存在于其緩存,在其托管的服務器里面,發(fā)現(xiàn)了大量淫穢視頻。真正吸引用戶“剛性需求”的正是這些淫穢視頻和快速便捷的檢索工具。通過快速吸引大量用戶,占領市場,可以馬上獲得巨額廣告費和資本投入,這是快播的真正盈利模式??觳ピ搅藙e的公司不敢越的雷池,但這種盈利模式不能長久,因為突破了法律禁區(qū)。
刑法上規(guī)定的“明知”和“應當知道”是通過外部因素來判定的,快播傳播的視頻中有大量淫穢內容,作為負責人不可能也不應該不知情,何況有關部門還處罰過或者約談過。然后要看在查禁淫穢內容上,快播有沒有盡到必要的義務,如果你的技術可以做到查禁50%,但你只查禁了0.5%,那就是明顯放任??觳ヒ仓?,如果屏蔽或禁止盜版和淫穢視頻傳播,用戶馬上大量流失,它不愿放棄前期的市場成果,被處罰后還心存僥幸。
庭審直播得失。從專業(yè)角度來講,快播案件能公開直播體現(xiàn)了有關部門的勇氣。很多人認為辯護律師和被告人巧舌如簧,但不過是偷換概念和詭辯術。比如說快播的問題,把其他競爭對手扯進來,這邏輯就好像那么多罪犯為什么就只抓我。場面上很熱鬧,仔細分析就發(fā)現(xiàn),很多都不在點子上。除了迎來一場網(wǎng)絡娛樂和媒體狂歡,實際意義并不大。公訴人的問題更嚴重,不僅對新技術知識缺乏了解,而且常被對方的詭辯帶到溝里,場面比較被動。當然可以理解,公訴人日常辦案工作量太大,知識結構的更新做不到完全與時俱進,與技術專業(yè)出身的被告人相比具有天然劣勢。何況公訴人是立,證明責任在控方,辯護人是破,挑刺總比較容易些。另外,當下很多懂法律又懂技術還擅長辯論的人才都流失到律師隊伍里了,一個八萬年薪的法律人跟十個八十萬年薪的同行論戰(zhàn),也是蠻凄涼的。
不過,這也提醒我們的法學教育,如果只注重法學理論考究,忽視技術進步和邏輯思維的訓練,類似的尷尬場面還會一再出現(xiàn)。庭審模式變了,公訴人的能力和心態(tài)都應該有所轉變,如果不懂技術,其實可以請專家輔助。審判公開以及新媒體對庭審的沖擊,對傳統(tǒng)的審判提出了巨大挑戰(zhàn)。這次庭審,司法機關的準備顯然不足,雖然公眾參與度很高,但預想的效果打了折扣。不過,敢于如此公開也是良好的開端,更公開、公正的司法畢竟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