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保衛(wèi)
感悟“三個四”拓展重“三化”
——傳承習仲勛精神做好檔案工作幾點體會與思考
文/王保衛(wèi)
人文點亮歷史。習老精神折射著人文內涵,更是富平紅色文化最耀眼部分,要將習老精神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去運作和傳承,使其具體化,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精神財富
毛澤東曾親筆為習仲勛題詞“黨的利益在第一位”。在習仲勛的奮斗一生中,他襟懷坦蕩,為黨的事業(yè)歷盡艱辛,從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得失。體現(xiàn)了他忠誠黨、熱愛人民、心系群眾的優(yōu)良作風以及密切聯(lián)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透過歷史煙云,結合學習實踐,靜默扼腕深思,倍感習老精神蘊涵宗旨觀念、務實作風、艱苦奮斗的立體架構,與群眾路線血脈相通。如何傳承和踐行,做好新形勢下的縣域檔案工作?我的體會與思考是:感悟“三個四”、拓展重“三化”。
細節(jié)就是能量。在把握習老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一心為民的赤子情懷、光明磊落的崇高風范等精神內涵的基礎上,我認為應體味潛在的“四情”細節(jié):一是民本情結。習老始終不忘自己是關中農民的兒子,精神內質飽含民本思想,無論到什么崗位,從事什么工作,視群眾如家人,打成一片,傾聽意見,及時糾正錯誤;甘做孺子牛,為人民鼓與呼,體察疾苦,解民之憂,用人格和魅力贏得了群眾口碑。1944年11月,他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是:“把屁股端端坐在老百姓這一方面”,“不當官”和“老爺”。1959年10月,他收到甘肅群眾寄來的食物,當場掰下一塊,放到嘴里嚼起來說:“這哪是人吃的東西?”立即派出調查組,弄清情況,組織群眾調運糧食,幫助群眾解決了吃糧問題。他常說:我這人一生沒有做過對不起老百姓的事,別人欺負老百姓,我也不答應。
二是厚重情懷。忠厚誠懇,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以真誠動人心,團結筑人脈,成為不同意見、不同性格、不同年齡人群的粘合劑,得到了上級和下級認可;實在為人,用肝膽照亮人,言行感召人,感情凝聚人,成為黨外民主人士和不同界別的諍友;胸懷寬廣,厚德重義,從諫如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受到干部群眾認可和尊重。從30年代“敵人越少越好,朋友越多越好”的樸實真理,到1985年“如果不緊快掌握和運用(統(tǒng)戰(zhàn))這個法寶,黨和國家的大事就辦不成”的重要論斷;從毛澤東主席高度評價的17次團結爭取項謙的成功范例,到黨外朋友推心置腹的深厚感情,處處體現(xiàn)了他的厚重真摯,俠肝義膽。
三是質樸情操。低調務實的他,總是放下架子,身往基層沉,腳往一線走,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樸素方式推進工作;勤儉節(jié)約的他,總是簡樸從容,到田間地頭,上農家炕頭,吃粗茶淡飯,像走親戚般成為群眾的貼心人;不屈不撓的他,捧丹心默向紅旗祭,歷經(jīng)坎坷磨難,砸不爛,捶不扁,錚錚鐵骨,成為剛正不阿化身。1962年,習仲勛因所謂《劉志丹》小說問題,遭受誣陷,被審查、關押、迫害長達16年之久,但他以頑強的意志,面對復雜環(huán)境,始終不渝,板凳甘坐十年冷,無怨無悔,恢復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黨費交給組織。他不計名利得失,不管職務高低,把余生獻給改革開放偉大事業(yè),真正做到了逆境面前選擇堅定,是非面前選擇正義,風浪面前選擇從容。1984 年2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的習仲勛把陜西綏德1943年的勞動英雄劉玉厚,請到家中做客,親切交談,反映了他與老百姓的水乳交融般的親情。
四是實干情愫。他堅持人以事載,埋頭苦干不分心,排除干擾,在重大歷史時期建樹斐然,留下了殷實足跡;他腳踏實地不畏難,哪里有困難,就往哪里走,吃透情況,找準癥結,以高超的領導藝術和科學民主的方法,化解矛盾,排障解難;他開拓進取不氣餒,敏銳謀事,果斷做事,創(chuàng)新興事,尤其在緊要歷史關頭,敢于和善于擔當,不負組織期望、群眾重托,獨當一面打開局面,為大局贏得主動。他經(jīng)常強調“做工作要老老實實,扎扎實實,切切實實,踏踏實實。”1961年,為了有效解決河南長葛縣群眾口糧嚴重不足問題,習仲勛同志頂著壓力,冒著風險,經(jīng)請示黨中央,國務院,動用了部分國家戰(zhàn)略儲備糧,使長葛人民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顯示了他求實的作風、卓越的膽識和擔當精神。主持廣東期間,敢闖敢干,傾力推動創(chuàng)辦經(jīng)濟特區(qū),為改革開放“殺出一條血路”,使廣東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綜合改革的實驗區(qū)和排頭兵,為國家的改革開放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
人文點亮歷史。習老精神折射著人文內涵,更是富平紅色文化最耀眼部分,我認為人文化秉承上,應突出“四力”:一要文化給力。將習老精神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去運作和傳承,使其具體化,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精神財富。提升文化內涵,重要的是挖掘,挖掘要立足文化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手段去實施。富平應挖掘同一時期本縣與習老有關的重要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充分利用民國時期的檔案資源,諸如紅軍誓師、地下交通、縣城兩次解放、斬城風云等歷史素材,古瓶裝新酒,通過阿宮腔戲劇、皮影等形式,塑造紅色人物,既傳承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又形象展現(xiàn)了習老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風采;應繼續(xù)推出類似《可愛的富平》、《風雨滄桑話富平》等精品紅色文華書籍;要加大檔案文化編研力度,充分利用館藏檔案,延伸觸角,激活內在的文化元素,感受正能量,建設新富平。
二要項目接力。推動縣綜合檔案館項目盡快實施,借鑒省檔案局模式,可將一二樓確立為富平傳統(tǒng)歷史和紅色文化展館,使之成為展現(xiàn)富平精神的陣地;整合富平小說乃至劇本項目,借鑒葉廣芩《青木川》經(jīng)驗,運用項目策劃包裝招引紅色富平電視劇項目;開發(fā)老縣城,復原歷史建筑和文字資料,拓展紅色空間;依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充實習老精神的立體因素,富有質感,真正使習老精神成為富平文化符號。
三要品牌增力。打造富平以習老精神為主的紅色旅游品牌,打破紅色文化必然語言光輝、氣壯山河的慣有模式,可與三產有機結合,開辟歷史人物街景,紅色文化一條街,人性化、質感化展現(xiàn)歷史;廣泛利用紅色檔案資源,推進檔案進社區(qū),進村組,強化陣地項目建設,夯實檔案基層基礎功能。
四要創(chuàng)新活力。建議出臺富平紅色文化產品創(chuàng)新激勵機制,鼓勵人人展其才,個個有舞臺,激發(fā)文化創(chuàng)新活力;要充分利用檔案學會、作家協(xié)會等平臺,開展采風、調研、撰寫等活動,挖掘民間更多的素材和原始檔案資源,提升紅色文化檔案傳承的層次和水平。
踐行貴在自覺?!八那椤奔毠?jié)滲透著群眾路線,我想作為檔案工作者踐行上應自覺外化于“四處”:一要站位高處。高站位慮事,站在群眾利益高度,審視履職和檔案工作,對事業(yè)有感情,對群眾有真情;要把檔案工作放在全局高度,積極圍繞全縣重點工作,有激情,展己才,敢作為,真正發(fā)揮好檔案工作參謀服務、社會課堂、咨詢利用、文化休閑職能作用。
二要解民難處。著眼解決檔案利用服務群眾實際難題,在鞏固深化富平全市首家省級新農村檔案示范縣工作,為部分示范村鎮(zhèn)配備硬件設備的基礎上,繼續(xù)向村級延伸,逐步推進信息化,著力基層,便民為先,實現(xiàn)查閱檔案不出村;要改進服務方式,改善查檔利用基本環(huán)境,優(yōu)化服務態(tài)度,從配備老花鏡,遞上一杯水等細節(jié)做起,扭轉檔案部門清冷、孤寂、呆板現(xiàn)象,讓群眾查檔如到家里,如遇親人,感受溫暖。
三要干在實處。堅持把各種民生檔案服務工作往實里抓、往深里推、往細里做;在已創(chuàng)驗國家二級館的基礎上,力爭年內啟動綜合檔案館項目,使其成為富平人文標志性建筑,縣上應在土地,配套資金方面給予支持;要扭轉工作作風,倡導說辦就辦,辦就辦好,立說立行的良好作風,思業(yè)、樂業(yè),精業(yè),務實高效推進工作。
四要立身廉處。時時處處以八項規(guī)定和各項廉潔規(guī)定,對照正身,檢點防范,約束干部,知畏、知足、知止,在服務群眾、檔案升級等方面自覺接受群眾監(jiān)督,一塵不染做好工作。樹好檔案干部形象,做到“四要四不”:做明白人,不做糊涂人;做老實人,不做虛偽人;做能行人,不做稻草人;做清凈人,不做垃圾人。
歲月滑過指尖,依稀留下記憶里歷史閃光的瓦片,那是人文精神永恒之燈,給人以前行的希望和力量。習老精神就是我們心中閃耀的人文豐碑,群眾路線就是我們闊步邁進的方向。作為檔案工作者,一定要以習老為榜樣,立足自身實際,積極挑起重擔,敢于和勇于擔當,做響做亮檔案事業(yè),回報組織、民眾和社會各界的關心、關注與支持。
(作者單位:富平縣檔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