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光智奪艅艎艦
Ji Guang Seized Warship Yuhuang with Strategy
伍子胥把從孫武處借來的《孫子兵法》獻給了吳王闔廬,吳王看了十分興奮,把孫武召入?yún)菍m,說:“您的兵法十三篇我都認真地看過了,寫得很好。可以請您實際派兵布陣試試嗎?”孫武說:“可以?!标H廬姓姬名光,史稱姬光。他是吳王諸樊之子,又稱公子光。姬光是吳王僚時的吳軍主將,很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他知道帶兵打仗光懂軍事理論不行,還必須具有實際帶兵能力,所以闔廬要孫武“小試勒兵”。
姬光曾在伐楚的戰(zhàn)役中,被楚軍擊敗,擄去了指揮艦艅艎號,他又用計奪回了艅艎艦,吳軍轉(zhuǎn)敗為勝。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戰(zhàn)斗故事,被詳細的記于《左傳·昭公十七年》。
公元前525年,這時孫武已經(jīng)到了吳國。姬光率領吳軍遡長江而上伐楚,到達楚地長岸(今安徽省當涂縣東梁山,又稱博望山)一帶。楚國的宰相陽匄對是否迎戰(zhàn)吳軍拿不定主意,他算了一卦,不吉。司馬(楚國負責軍事工作的官長)子魚主張迎戰(zhàn),他說:“我方占據(jù)長江上游,吳軍從下游來攻,我軍占有有利地形,有什么不利?按照楚國的舊例,卜戰(zhàn)是司馬的職責,我請求改卜,重新算一卦?!标杽犓f得有理,就同意他重新占卜“戰(zhàn)”之吉兇。
在占卜前,子魚默默地禱告說:“魴(司馬名魴,字子魚)決心帶領部下死戰(zhàn)吳軍,讓其他楚軍繼我部之后奮力攻吳,希望能打敗來犯的吳軍?!闭疾返慕Y(jié)果是“吉”。于是,楚軍便出兵沿江而下,與吳軍遇于長岸。
吳軍的艦船造的既大又好,是當時最強大的水軍艦隊。楚軍與吳軍相比則顯得很弱,他們的船很小,有的是皮筏子。吳軍看楚軍這樣的裝備,從心眼里就沒瞧起楚軍。兩軍相接,楚軍在子魚的帶領下奮勇拼殺,子魚戰(zhàn)死,其部下繼續(xù)死戰(zhàn),楚大軍繼之,大敗吳軍,姬光棄艦,乘小船逃命,楚軍繳獲了吳軍的艅艎號旗艦。
楚軍繳獲了這么又大又好的艦船,一時竟不知道怎樣處置。為了預防吳軍來奪船,陽匄下令讓盟軍隨軍和增援而沒有參戰(zhàn)的楚軍看守艅艎艦。他們把船拖到江邊彎處一個水洼里,圍繞船挖溝一周,然后用炭把水溝填滿,這樣如再把艅艎拖入江中就困難了。做好工事之后,沿船四周布陣守護等待。
姬光敗退之后,召集其逃亡的主要部下商議說:現(xiàn)在,先王的艅艎號戰(zhàn)艦被楚軍繳獲,我們已犯下死罪。戰(zhàn)敗的死罪雖然姬光我負有主要責任,但大家也是死罪。我們?nèi)绻@樣回去,只能等待治罪而死,如果拼死奪回艅艎艦,大家就可以免死,與其等死,不如想法奪回戰(zhàn)艦,挽救失敗。眾人贊成姬光的意見。
隨軍和楚軍在艅艎艦周圍嚴陣以待,時刻準備擊退來奪艦的吳軍,但直到晚間也不見吳軍有什么動靜,漸漸懈怠起來。夜幕降臨,天上繁星點點,江水滾滾東流,除了濤聲,倒也安靜。站在江中船旁的軍士,有了幾分倦意。這時,忽然聽得一聲“艅艎”的呼聲,然后是四周齊聲高喊“艅艎”,這呼聲連續(xù)了三次。艅艎的呼喊聲像一道閃電劃破了夜空,警醒了守衛(wèi)戰(zhàn)艦的楚軍,他們不知吳軍從哪個方向而來,好像四面八方都是無數(shù)的吳軍。在無法弄清實情的緊急情況下,守軍下令追殺呼喊的吳軍,守軍四奔擊殺,楚軍大亂,吳軍乘機擊敗楚軍,拖出艅艎艦,乘船順流而去。
原來,姬光找了三個像楚國人的吳國水兵:他們長著很長的胡須,穿上楚國軍吏的服裝,與一般吳兵全然不同。三人傍晚混過守船的隨軍,潛入艅艎艦下隱藏。姬光把吳軍分為兩隊,一隊是年輕力壯的奪船突擊隊,趁夜色潛伏在艅艎艦附近,聽令奪船;另一隊則布于艅艎艦周圍,形成一個圓周以與船下的三個水手相呼應。約定到子夜時分由潛藏于船下的三個水手高喊“艅艎”發(fā)起行動,當楚軍聽到四周高喊“艅艎”而殺向喊聲處時,埋伏的吳軍首先由一隊人快速把楚軍填埋的炭挖開,另一隊人則在船上拴好繩索,然后一起把艅艎艦拖進江中,乘船順流而下。等到楚軍趕跑四周喊叫“艅艎”的吳軍,回到停泊“艅艎”之處時,艅艎艦早已遠去了。姬光此計,可謂“示之于外,智奪于內(nèi)”。
當有如此經(jīng)歷的吳王闔廬讀到《孫子兵法》之“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時,他自然心領神會,敬佩孫武的兵法了。
此事被孔子寫的《春秋》記為:“楚人及吳戰(zhàn)于長岸。”
(吳名崗 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