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琳琳
廣東省東莞市東莞公證處,廣東 東莞 523011
公證與物權登記制度的銜接
尹琳琳
廣東省東莞市東莞公證處,廣東東莞523011
摘要:所謂公證,就是公眾證明。現(xiàn)代《物權法》就是基于公信、公示原則產生的。而當代物權登記制度以“公證”作為物權理論的基石,產生了現(xiàn)代物權管理制度新的約束元素。物權登記是指由物權登記機關據(jù)當事人申請?zhí)峁┎粍赢a物權和其他類物權變更情況,專立于冊以供社會公眾查閱的制度。物權登記的重要意義在于,能夠直觀地將不動產以其他類產權的物權變動公告于世,再由公證制度對其進行約束,使人們相信登記的有效性和有作為性。
關鍵詞:公證;物權登記
一、公證運用于我國物權登記制度的歷史沿革
2005年10月23日,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發(fā)布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這之中就特別說明了物權登記前的公證問題。自我國開始頒布《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以后,公證在不動產登記中是否適用的討論激起了極大的爭論。一部分人認為,不動產登記前進行公證是保證登記資料真實、合法的有力保障,可以對產權雙方當事人以及擔保方進行約束,保證產權交易的有序進行,從而穩(wěn)定經濟秩序,保護交易安全,促進社會誠信。當然,也有人認為,人們的一切活動都應當遵從平等自愿的原則,不應該強行規(guī)定人們必須進行公證。若在親情倫理范疇內能保證辦理物權轉讓的雙方真誠可信,雙方當事人即可自愿選擇是否辦理公證,且負相應的民事責任。
物權登記制度是我國《物權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保證公證的內容和物權登記的實際情況相一致,避免因內容歸屬不一致而出現(xiàn)錯誤,在登記時,首先由雙方當事人共同提出申請,然后在辦公場所和門戶網(wǎng)站公開申請登記所需材料目錄和示范文本等信息,然后由負責登記的機關對當事人申請登記內容的合法性和真實性進行審查,最大限度地防止缺乏社會公信力給雙方當事人造成的誤導。
二、公證制度在物權登記中的功能
公證機關并不是盲目地介入物權登記程序,也不是要削弱物權登記機關的職權,而是使公證機關的職能與物權登記機關的職能相互配合,最大程度的提高物權登記的效率。法律規(guī)定,公證程序應置于物權登記程序之前,這是保證公證制度發(fā)揮公證公信力的前提。物權登記的公信力和公示效力對物權交易的安全性影響極大。物權登記機關如果對當事人提交的物權變動登記材料不加以審查,就會出現(xiàn)錯誤登記等損害物權公信、公示原則的情形,從而對保持物權登記的真實性產生阻礙。
公證機制的引入,能夠制衡交易自由與交易公平之間的力量不均,保證人們在社會契約中遵從制度的約束,從而自由真實地相處于民事關系中,這就使公證機制與物權登記制度之間產生銜接。尤其是近年來我國試行不動產登記,觸動了大部分人的根本利益,就使得公證越發(fā)得重要。人們通過合同、遺囑等規(guī)定了不動產的物權,其真實性和有效性就需要靠公證機關的作為加以約束。因此,公證制度在現(xiàn)代物權登記制度中的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公證環(huán)節(jié)在物權登記前設置了保障機制
登記機關在登記前進行公證,能夠縮短對登記資料的
審查時間,從而保證登記的迅速及時。有公證機制的介入和保障,基本上能夠確保登記的準確性。登記審查職能由公證機關和登記機關共同分擔,既保證了物權登記手續(xù)的高效性,又保證了物權登記的準確性。
(二)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政府職能對市場交易自由原則的限制
公證制度強調公正性和公信力,以保障物權登記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這種訴求就使得公證機關最適合執(zhí)行物權登記公信審查的。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公證人員的公證活動是不受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的干預的,進行登記資料的審查時不會涉及到政府在其中的角色,這就能夠克服政府職能限制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尷尬立場。
(三)公證制度立足于“服務民眾”的出發(fā)點
當事人即使在兩個機構辦理物權登記的相關手續(xù),但是因為提高了登記前審查手續(xù)的速度,人們總體的辦事效率較之前有所提高,這便是便民的體現(xiàn)。
(四)可以實現(xiàn)物權登記機關責任和風險的相對轉移
因為在辦理物權登記的過程中,公證機關承擔了登記資料的審查工作,這就使得公證機關在發(fā)生民事糾紛時要負起相應的民事責任,彌補當事人的損失,這在客觀上也使得登記機關的責任和風險發(fā)生一部分轉移,而社會民眾也得到了雙方面的法律保障。
三、對公證與物權登記制度銜接的評價
我國物權登記制度的構建還不完善,尤其是公證法出臺的時間還很短,因此,公證機關應與登記機關精誠合作,把公證效力與登記效力結合起來,達到物權登記效率的最大化。同時,立法機關也應強化公證制度和登記制度的程序和效力,使物權登記走向正規(guī),使法律的強制性得以體現(xiàn)。這樣,雖然我們在技術上不能引領世界的潮流,但是我們的程序建設和反應力可以有很好的反響,使得經濟發(fā)展和政府作為之間形成良好默契,符合市場的一般規(guī)律。我國的政府和相應的從業(yè)人員都應該有所行動,以期我國物權登記逐漸走上成熟的發(fā)展軌道。
[參考文獻]
[1]陳衛(wèi)紅.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探索[J].教育評論,2002.3.
[2]陳巍.公證與物權登記制度的銜接[J].法學家,2006.2.
[3]陳永強,劉萃,張延宏,袁逐.公證與不動產登記法律制度[J].中國公證,2010(03).
[4]黃祎.關于我國公證效力的解析[J].政治與法律,2006(05).
[5]王全.物權的公示公信原則研究[J].江南大學,2008.
[6]孫憲忠著:<論物權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OO1:476-482.
[7]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J].青海國土經略,2014(06).
中圖分類號:D9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7-0283-01
作者簡介:尹琳琳,廣東東莞人,廣東省東莞市東莞公證處公證員,研究方向:婚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