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啟蓋
?
豬用疫苗種類與應用
何啟蓋
根據抗原性質可分為滅活疫苗、弱毒活疫苗、亞單位疫苗、工程疫苗、核酸疫苗和轉基因植物可飼疫苗;根據疫苗功效則可分為預防性疫苗和治療性疫苗。
1.1 滅活疫苗
將分類離培養(yǎng)的病原微生物(多數為強毒株)用適當的化學試劑將其滅活但保留其免疫原性,與不同的佐劑混合后乳化制成滅活疫苗。目前,用于制備滅活疫苗的佐劑有礦物油佐劑和氫氧化鋁佐劑。前者多用于病毒性疫苗,如當前使用的豬圓環(huán)病毒滅活疫苗、偽狂犬病毒滅活疫苗;用氫氧化鋁作為佐劑制備疫苗靜置后,會出現分層,疫苗在使用前搖勻即可,該佐劑多用于細菌疫苗。蜂膠佐劑多用于細菌苗和亞單位疫苗。
滅活疫苗的用途:①新分離的病原,短期內難以致弱。如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滅活疫苗、豬圓環(huán)病毒滅活疫苗和兔瘟滅活疫苗。②血清型較多的病原,疫苗的保護力呈現血清型特異性,如豬胸膜肺炎放線如新分離的口蹄疫 Mya-98 株。豬用滅活疫苗中,有豬偽狂犬病滅活疫苗、豬口蹄疫 O 型(單價/ 二價 / 三價)滅活疫苗、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滅活疫苗、豬圓環(huán)病毒滅活疫苗、豬細小病毒滅活疫苗、豬乙腦滅活疫苗、豬鏈球菌病單價(二價 / 三價)滅活疫苗、副豬嗜血桿菌三價滅活疫苗和豬傳染性胸膜肺炎三價滅活疫苗等。
滅活疫苗的優(yōu)點是安全性強,疫苗毒株無毒力返強的危險;多數疫苗的免疫種效果不受仔豬母源抗體水平高低的干擾;貯存條件方面,一般需冷藏保存,不能冷凍。其缺點是需要免疫次數多,種后局部反應略大,甚至出現種部位污染,可引起局部炎癥膿腫,影響種效果,也降低局部的肉品質量。
1.2 弱毒活疫苗
疫苗種類指將毒力下降或毒力完全喪失的病原微生物,與牛奶、明膠等佐劑混合后經過低溫凍干后形成的疏松狀制劑。嚴格意義上,此類疫苗不包含采用基因工程方法下幾種:(1)細菌活疫苗:如仔豬副傷寒疫苗,豬丹毒-肺疫活疫苗(2)病毒活疫苗:豬瘟活疫苗、偽狂犬病活疫苗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活疫苗。(3)豬支原體肺炎活疫苗。預防豬寄生蟲的活疫苗尚未問世。
我國常用的弱毒活疫苗較多,如豬瘟活疫苗、豬偽狂犬病活疫苗、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活疫苗、豬乙肝疫苗、豬丹毒活疫苗、豬肺疫活疫苗、仔豬副傷寒疫苗、豬馬腺疫鏈球菌活疫苗等。
活疫苗的優(yōu)點與缺點:
優(yōu)點是:(1)免疫途徑多樣:可通過肌肉注射、滴鼻、口服等途徑免疫。(2)刺激產生黏膜免疫:除肌肉注射外,滴鼻和口服途徑免疫后可刺激機體產生局部分泌型 IgA,形成黏膜免疫,在預防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中具有獨特的作用,這是滅活疫苗無法比擬的,如沙門氏菌口服可以刺激機體腸道局部黏膜免疫。(3)免疫后可刺激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免疫效果較為確實。(4)免疫次數少于滅活疫苗。(5)種后局部反應低。毒 - 肺疫二聯弱毒疫苗和豬支原體弱毒疫苗等;活疫苗運輸保存條件嚴格,需冷凍條件。
1.3 基因工程疫苗
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改造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獲得毒力下降、喪失的突變株或構建以弱毒株為載體、表達外源基因的重組毒(菌)株,并利用它們作為疫苗毒株制備疫苗,包括基因缺失活疫苗和基因工程活載體疫苗。該疫苗與常規(guī)弱毒疫苗相比,主要區(qū)別在于后者采用常規(guī)技術,而非分子生物學技術,來致弱病原微生物,不確定其毒力致弱的分子機制。
作為基因工程疫苗載體的病毒或細菌,其主要特性是:致病力下降或缺失、對靶動物和非靶動物是安全的,基因組龐大、可容納外源基因,并高效表達。常用的活載體有:偽狂犬病毒弱毒株、腺病毒、沙門氏菌弱毒菌株、乳酸桿菌、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弱毒株。我國在“十一五”期間,在“863”課題資助下,開展了以偽狂犬病毒為載體,表達豬細小病毒、乙腦病毒、口蹄疫病毒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主要免疫原性基因的研究。鑒于對其安全性的憂慮,我國規(guī)定轉基因生物(包含基因工程 疫苗)必須經歷實驗室和野外安全性觀察測試,獲得安全證書后,方能進行疫苗學研究,以申報獸用生物制品新獸藥證書。
目前,我國已經批準上市的基因工程疫苗有:豬偽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豬編碼免疫原性蛋白的基因克隆到真核表達載體中制備重組質粒,這種質粒直導入動物體內,利用宿主體內的轉錄翻譯系統(tǒng),合成該蛋白,刺激機體產生針對相應的細胞免疫和體液抗體,因而稱之為 DNA 疫苗。DNA疫苗可以用大腸桿菌大量制備,成本較低。針對細菌病、病毒病和寄生蟲病的 DNA 疫苗報道較多。但基于是否整合到宿主染色體等安全性考慮,核酸疫苗多處于實驗研究階段,尚未大量應用。RNA 疫苗是近幾年才出現的一種核酸疫苗,主要在人類醫(yī)學中,作為 RNA 類藥物,用于抗腫瘤研究。在動物疫苗領域尚未見RNA 疫苗的應用報道。
1.4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產生于 20 世紀 80 年代。將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蟲基因組中編碼免疫原性蛋白的基因克隆到真核表達載體中制備重組質粒,這種質粒直導入動物體內,利用宿主體內的轉錄翻譯系統(tǒng),合成該蛋白,刺激機體產生針對相應的細胞免疫和體液抗體,因而稱之為 DNA 疫苗。DNA 疫苗可以用大腸桿菌大量制備,成本較低。針對細菌病、病毒病和寄生蟲病的 DNA 疫苗報道較多。但基于是否整合到宿主染色體等安全性考慮,核酸疫苗多處于實驗研究階段,尚未大量應用。RNA 疫苗是近幾年才出現的一種核酸疫苗,主要在人類醫(yī)學中,作為 RNA 類藥物,用于抗腫瘤研究。在動物疫苗領域尚未見 RNA 疫苗的應用報道。
1.5 亞單位疫苗與合成肽疫苗
利用物理化學方法提純病原微生物中具免疫原性的組分,或者利用基因工程表達該組分,純化后加入佐劑而制成。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亞單位疫苗中含有毒素 I,毒素 II,毒素 III 和外膜蛋白等,能提供對所有 15 個血清型的交叉保護力。我國使用的口蹄疫合成肽疫苗,是利用人工方法合成口蹄疫病毒 VP1 蛋白中具有較強免疫原性的抗原片段,加入佐劑制成。該疫苗的優(yōu)點是抗原組分單一,純度高,免疫反應強,副作用低;能迅速針對新出現變異毒株研制其合成肽疫苗。但是,其成本較高。
1.6 轉基因植物可飼疫苗
將病原微生物中編碼免疫蛋白的基因插入植物基因組中,獲得表達病原微生物免疫原性的植物,再從植物中提純蛋白用于注射動物或將植物直飼喂動物,產生免疫力。用于表達免疫原性基因的植物主要是馬鈴薯、玉米、蔬菜、番茄、煙草和香蕉等,稱為轉基因可飼疫苗(ediable vaccine)。此類疫苗在口蹄疫(擬南芥、苜蓿和馬鈴薯為受體)、豬傳染性胃腸炎(馬鈴薯、花椰菜和土豆為受體)、腹瀉(煙草為受體)和輪狀病毒感染(番茄和馬鈴薯為受體)等疾病防控中有研究的報道,但未見臨床應用。目前的技術難題是:選擇直生食和貯藏方便的植物作為表達植株(煙草不適用于動物基因的篩選和優(yōu)化其密碼子和使用合適啟動子,使其表達量滿足疫苗免疫劑量的要求;免疫劑量免疫程序的確定;并設法提高口服后黏膜免疫效果。轉基因植物可飼疫苗主要應用在胃腸道疾病中。
1.建 立 在 正 確 的 流 行 病 學 調查基礎上,有針對性選擇所需疫苗,不可盲從。對于多血清型菌株感染,應選擇與當地流行菌株血清型一致的疫苗,免疫效果要確實。
2.確保疫苗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的冷鏈保障。如疫苗的物理性狀已經改變,如分層現象,不可用手工混勻后再使用,應丟棄。
3.細菌活疫苗使用前后不可同時使用抗生素或有抗菌活性的中草藥。
6.疫苗使用后,要做好生產記錄,使疫苗效果評估更加準確和科學化。
摘自《獸醫(yī)導刊》201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