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 言
莫做“差不多”干部
□ 楚 言
著名思想家和哲學家胡適先生早年在《差不多先生傳》中塑造了一個做什么事都不追求更高境界的 “差不多先生”,他以“差不多”為口頭禪,經(jīng)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把紅糖買成白糖,把十寫成千,把山西看成陜西,在臨終前甚至說:“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認真呢?”簡直把“差不多”哲學發(fā)揮到了極致。
反觀當下,在我們的干部隊伍當中,抱有這種“差不多”心態(tài)的干部并不鮮見,我們姑且稱其為“差不多”干部。這種干部對人對己都缺少一把嚴格丈量的尺子,在學習和工作上低標準、低要求,打折扣,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滿足于“不是最好,但也不是最差”的中間狀態(tài)。比如: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差不多”干部也學習,但往往只限于勾勾畫畫、抄抄寫寫,自認為淺學深學差不多,結(jié)果對精神實質(zhì)知之不細、知之不深,自然也就干不好工作了。又如:在下基層走訪調(diào)研時,“差不多”干部往往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身入而心未入,習慣于坐著車子轉(zhuǎn),隔著玻璃看,只看“門面”和“窗口”,不看“角落”和“后院”。再如:對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差不多”干部也回應辦理,但不去深究問題的成因和解決的辦法,往往在打打電話、問問情況、層層轉(zhuǎn)交后就沒有了下文,問題依然如故。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顯然,“差不多”干部上述種種表現(xiàn),既有學習態(tài)度、能力素質(zhì)的問題,也有工作作風、工作標準的問題,恰恰體現(xiàn)的是一種得過且過、不求進步、降格以求、不求至善的不良傾向,這不僅是對自我要求的放松,還會對黨和人民的事業(yè)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試想一下,如果每一名干部都以“差不多”的心態(tài)對待學習和工作,那么,當許許多多的“差不多”累加起來后,就會差很多、差太多,最后就會差之千里,即使政策再好、規(guī)劃再好、部署再好,也都有可能成為鏡中花、水中月。
鑒于此,對于干部隊伍中的那些“差不多”干部,我們絕不能熟視無睹,不管不問,必須采取措施予以整治。作為黨員領導干部,一方面要強化學習意識,進一步提升能力素質(zhì)。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以及上級有關(guān)文件、會議、領導講話精神要學深悟透、入腦入心,努力把學習的收獲和成果轉(zhuǎn)化為謀劃工作的思路、推動工作的舉措和提升工作的本領。另一方面,要強化責任意識,堅決杜絕“差不多”心態(tài)。不管身處何種崗位,無論擔任什么職務,都要時刻牢記宗旨,認真履行職責,以“工匠精神”來對待工作,關(guān)注細節(jié),注重細化,竭盡所能,追求卓越,力爭把每一項工作做實、做細、做深、做到極致。同時,相關(guān)部門要強化對黨員領導干部的學習教育,引導其養(yǎng)成認真細致的工作習慣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此外,還要建立健全嚴密的工作制度和績效考核體系,注重精細化管理,將責任明確到人,把嚴實要求立起來、樹起來,嚴格考核問責,真正讓那些“差不多”干部失去生存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