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金明
?
好媳婦譚喜梅
杭金明
今年46歲的譚喜梅,1990年從河南西平的一個農(nóng)村隨丈夫來到公婆所在的一師一團二十三連,當(dāng)時公公已退休,婆婆不久病逝,丈夫接過老軍墾父親的班,在連隊承包土地。作為家屬只有小學(xué)文化程度的譚喜梅從嫁過來起夫妻同心,勤儉持家,極盡賢惠。婚后盡管家境一般,但家庭和諧,一家人其樂融融。
然而,2011年6月,譚喜梅82歲的公公因患腦梗送到了師人民醫(yī)院進行搶救,老人的生命被搶救了回來,可是身體卻偏癱了。在醫(yī)院照顧治病的公公20多天的日子里,她一個人忙上忙下,由于著急上火,心里擔(dān)心害怕,她血壓升高心跳常常不穩(wěn)定,但她卻以堅強的毅力擔(dān)負起了給公公喂飯、喂水、洗臉、修剪指甲、穿衣等繁瑣的護理工作。
自2011年至今,梁發(fā)賢老人患腦梗偏癱已四年余,譚喜梅伺候著半身不遂、說話口吃、手腳僵硬,吃飯、穿衣、梳頭、起床這些最簡單的事都不能自理的公公。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老人卻是久病床前有孝媳。譚喜梅天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飯菜送到公公手上,然后出去做會兒事,晚上要收拾家務(wù)到很晚才休息。梁發(fā)賢老人脾氣很大,給他喂藥,他要喝茶水,稍不如意便把水杯打掉,抓住兒媳的頭發(fā)又打又罵,譚喜梅疼得直喊“救命”。老人由于癱瘓,大小便失禁,經(jīng)常是自己用手摳大便仍到床上、墻上到處都是,弄得房間臭氣熏天。譚喜梅一回來,趕緊給他擦身換床單清理房間污物,沒有抱怨老人一聲??粗先擞性挓o法表達,生活無法自理,難過又痛苦的樣子,譚喜梅心疼極了。她不辭辛苦,四處奔波,尋醫(yī)問藥,只要對公公病情有療效的藥,不管多貴,她都省吃儉用買來給老人服用。
譚喜梅沒有正式工作,她種過菜、干過保姆、打過零工,經(jīng)好心人介紹,她在團小食堂做飯,早晨6點半就要趕去工作,經(jīng)常是放心不下家中的老人,一有閑暇趕緊抽空趕回家看看。這些年,丈夫梁子龍給承包一團和二團垃圾箱清理的老板開清運車,每天奔波于一團二團,負責(zé)幾百個垃圾箱的垃圾清運,忙得不可開交,有時很晚了回來見父親這樣折騰人,難免會在言語上發(fā)火訓(xùn)說父親,而此時譚喜梅總是勸說丈夫:“家有一老就是活寶,既然爸爸攤上了這個病,我們總不能不管吧,孝敬老人是我們應(yīng)盡的責(zé)任,我們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里暗暗敬佩和感激妻子這份愛心和孝心。
譚喜梅用20年來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她的為妻為媳之道,印證了她的孝心,展現(xiàn)了一個中國婦女尊老敬老、淳樸、真誠、仁慈、善良的光輝形象。在譚喜梅的精心照料下,老人活得很開心,雖然現(xiàn)在仍然口齒不清,行動不便,但每天精神很好,身上干干凈凈,已能拄著拐杖慢慢走動。她經(jīng)常用別人幾乎聽不懂的話說:“兒媳婦好啊,兒媳婦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