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艷輝
?
幸福人家
鄒艷輝
家就像根,永遠是樹葉的歸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會提高溫度,但卻給予人們連火爐都不能代替的溫度;家就像是一瓶陳年佳釀,融進了許多寬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內(nèi)涵。在我們身邊,有一個這樣的家庭。他們是九師一六八團北區(qū)八連鄒肅禮和戎穎家庭。今年69歲的鄒肅禮是一位團場退休醫(yī)生,戎穎是一名連隊退休職工。他們養(yǎng)育了3個女兒都已成家立業(yè),現(xiàn)在都在團場的各個崗位上奉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結(jié)婚43年,夫妻恩愛,孝敬老人,熱心助人,鄰里和睦。他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
1996年鄒肅禮把他在老家無兒無女的78歲的伯母接到家里照顧,雖然當時3個女兒都在上學,每年還要給遠在烏市的父母寄錢。每年女兒的學費都要花去一年收入的一大半,面對這些問題戎穎欣然地接受了,像對待自己母親一樣照顧著丈夫的伯母。1999年伯母的膽囊炎犯了,痛得蜷縮在床上不吃不喝。戎穎心急如焚,跑前忙后地給伯母端水送藥,擦身洗臉,半個月后在戎穎的悉心調(diào)理和照顧下伯母恢復(fù)了往日的健康。伯母逢人便說:“我活的是女兒的命呀!”寒來暑往戎穎一照顧就是15年,直到老人93歲時安詳?shù)仉x開了人世。
作為連隊的一名退休醫(yī)生,鄒肅禮41年的從醫(yī)經(jīng)歷讓他對工作有著強大的責任心,在教育子女方面他總是告誡三個女兒“勤勤懇懇工作,踏踏實實做人”。大女兒和二女兒在他的言傳身教下也走上了從醫(yī)的道路。1998年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女兒被分配在連隊當衛(wèi)生員,因為當時連隊工作環(huán)境艱苦、交通閉塞,大女兒在工作上想打退堂鼓,情緒十分低落。鄒肅禮看出了女兒的心思,嚴厲地批評了她。并時常找女兒談心,給予女兒工作上的指導(dǎo)和幫助。在他的開導(dǎo)下,女兒解開了一個又一個的心結(jié),安心地工作,并考取了職業(yè)醫(yī)師資格證,成為了師醫(yī)院一名有經(jīng)驗的兒科醫(yī)生。
鄒肅禮夫婦退休后一直居住在連隊,發(fā)揮著自己的余熱。由于鄒肅禮夫婦家庭和睦、與人為善、樂于助人,連隊有許多人家的婚喪嫁娶都請鄒肅禮幫忙主持,他從不計報酬。因為年齡的增大,他的精力有限,有時連隊有人請他幫忙主持,他總是說:“我年齡大了,害怕給你辦不好,你還是找年輕人吧!”但是別人卻說:“你辦事,我們放心!”
他們的鄰居龍國珍今年72歲,丈夫去世早,兒女都不在身邊,雖然鄒肅禮早已從醫(yī)療戰(zhàn)線上退下來,有時連隊的人還是愿意找他看病,遇到這種情況不論是雨雪天或是半夜他都會有求必應(yīng)。
有人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因為有著父母愛的付出,有著父母愛的教育,3個女兒在成家后,家庭和睦,孝敬公婆,樂于助人。鄒肅禮夫婦的親家們總是對他們說:“親家!你們會教育孩子呀!你們這幾個閨女對我們都孝順、體貼!”3個女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奮踏實,兢兢業(yè)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