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月華
(510370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公證處 廣東 廣州)
公證遺囑法律保護問題研究
葉月華
(510370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公證處 廣東 廣州)
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社會背景下,公證遺囑呈現(xiàn)出了一些新的特點,而在司法實務中,公證遺囑因某些程序性要件的不完備和不能排除其他合理懷疑而被法院判定無效。故出于維護公證機關的權威性及公證遺囑的公信力等原因考慮,公證機關有必要加強對公證事項的審查,此外還應完善立法,進一步規(guī)范公證領域的管理秩序,方便遺囑人目的的實現(xiàn)。
公證遺囑;生效要件;立法完善
在經濟與社會不斷發(fā)展的大背景下,私人財富不斷累積,公民的法制意識也在不斷增強,為妥善解決未來可能發(fā)生的家庭財產糾紛,以較慎重的公證形式來處置遺產日益成為處置個人財產的主流。在遺囑公證辦理數(shù)量日益增長的大背景下,我們發(fā)現(xiàn)公證遺囑呈現(xiàn)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遺囑人日趨年輕化
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人開始立遺囑,而非以前的特定老年人群,這表明公證遺囑己不再是生命來日無多之人的專屬行為,而屬于一種慎重處理財產的方法。據(jù)有關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有近20%的公證遺囑為40歲以下的人所立,且有上漲趨勢。此類人大多身體健康,進行遺囑公證只為提前防范,以免未來意外后的財產糾紛。此類人主要是以下兩個群體:一是社會精英人士,這些人收入都比較高,受教育的程度也較高,財富豐厚,大多具有本科或以上的學歷。除了不動產以外,他們的財富還有汽車、存款、期權等形式;二是再婚家庭,此類人大多各自有子女,出于將自己的財產只交付到自己親生子女手上的目的,故而有必要立遺囑。
(二)遺囑涉及的財產分布地區(qū)廣
我國當前城鎮(zhèn)化腳步不斷加快,人口的流動性也遠超以往,因為人口的不斷流動,那么住所地、行為地與財產所在地不在一起的情況則較為常見。所以遺囑所涉及的財產分布的地區(qū)也可能是非常廣泛的,可能是在大城市,也可能是在農村。而依據(jù)我國公證法及相關遺囑公證條例之規(guī)定:立遺囑人可以在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或遺囑行為發(fā)生地的公證處申辦遺囑公證。所以流動性較強的人群就有了多種地區(qū)立遺囑的選擇。同時,我國缺乏遺囑備案、驗證制度的規(guī)定,如果遺囑人不提供相關信息,那么公證處就無法核實哪一份遺囑是最后一份公證遺囑,那么在遺囑人過世后,這種情形極易產生糾紛,辦理遺囑公證以預防糾紛的作用也就蕩然無存。
(三)遺囑人要求對受益人附加義務
一般而言,遺囑都是為了對身后的財產如何在繼承人之間分配進行一個處置和分割,故而無需附隨義務。但是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人們之間的信任度不如過往,戒備心也重于以往,那么遺囑人在立遺囑對財產進行處置時不免存在較多顧慮,例如是否之后受益人會不照顧不關心他了等等,故而要求在辦理公證時要求附義務。實務中,由于對附隨義務是否完成以及完成是否存在瑕疵的判定極為困難,故公證處為了規(guī)避自身之風險,基本不受理此種遺囑公證。但是這也并不表明這種遺囑不能公證,《繼承法》規(guī)定“遺囑繼承或者遺贈附有義務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應當履行義務。沒有正當理由不履行義務的,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遺產的權利。”所以設立遺囑是可以附隨義務的,那么對此辦理公證也就是可以的。只是要考慮其在執(zhí)行時的可行性,我們無法判定的事實,當事人可以通過其他法律部門判定。而最高法院出臺的繼承法意見中也于其第43條中指出,附義務的遺囑可以經法院審判裁決后,付諸執(zhí)行。換句話說,此時我們的公證遺囑也就起到強有力的證明作用。
(一)我國關于公證遺囑之規(guī)定
我國繼承法規(guī)定,可以通過公證、自書、代書、口頭和錄音遺囑等五種方式設立遺囑。《繼承法》第20條規(guī)定:“自書、代書、口頭、錄音遺囑,不得撤銷、變更公證遺囑?!钡瞧渌痉ń忉屩杏钟腥缦乱?guī)定:“遺囑人以不同方式立有數(shù)份內容相抵觸的遺囑,其中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后所立的公證遺囑為準;沒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后所立的遺囑為準?!边@就是說,相對于其他形式而言,我國法律賦予了公證遺囑一種法律效力上的優(yōu)先性,至于其他的遺囑形式,法律則未有效力大小之規(guī)定。
(二)公證遺囑之生效要件
1.公證遺囑必須反映立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
公證遺囑由于公證機關參與證明因而具有其他遺囑形式所不具有的權威性,由于其權威和優(yōu)先之特性,那么反饋出遺囑人之內心真意則尤為重要。《繼承法》22條明文規(guī)定“遺囑必須表示遺囑人的真實意思,受脅迫、欺騙所立的遺囑無效,偽造的遺囑無效。遺囑被篡改的,篡改的內容無效?!币簿褪钦f,公證之遺囑要想發(fā)生其應有之效力必須保證遺囑人未受其他壓力的逼迫或誘惑的前提下做出,必須是其內心真意。由于在某些情況下,遺囑人之真意可能會與遺囑人口頭所表達以及其文字手寫內容不一致,故而,公證員有必要仔細審查遺囑內容,在進行遺囑登記時可以要求其他人回避,單獨與遺囑人進行交談,啟發(fā)其講出自己的內心真意;同時對于遺囑內容則應要求遺囑人自己親自寫,告知其注意事項即可,若在特殊情況下進行代筆,也必須有其他公證員在場才可完成。
2.公證遺囑必須符合遺囑公證的程序要件
公證遺囑在程序上要求公證行為必須完整、真實、合法,沒有明顯瑕疵。我國《遺囑公證細則》第12條要求:公證人員在對遺囑人進行詢問時,只允許見證人、翻譯人員在場,其他人一律排除在外。另外,公證人員談話筆錄之制作也應依據(jù)《公證程序規(guī)則》第24條之規(guī)定。談話筆錄應包含以下內容:①記錄遺囑人的身體、精神狀況;如果遺囑人年老、精神異常或患有傷病,則應對其認知反應能力進行記錄。②應對遺囑人家庭成員的基本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③應對遺囑人所處分之財產之詳細情形進行記錄,包括是否具有所有權、是否曾經處分過、該財產之物權是否存在其他權利如擔保、抵押等情況。④應對遺囑人遺囑的做出時間,做出方式、地點、是否有修改,是否附條件、是否自書以及是否簽章、簽章是否本人所為等信息進行記錄。⑤遺囑人未提供遺囑或者遺囑草稿的,應當詳細記錄其處分遺產的意思表示。⑥應記錄遺囑人是否存在指定遺囑執(zhí)行人,如若存在,還應對遺囑執(zhí)行人的相關情況進行記錄。⑦除此之外,公證人員還應詢問一些其所認為有必要了解之內容。另,談話筆錄完成后,應交由遺囑人閱讀或向遺囑人宣讀,若無異議,則由參與人員簽字確認。
3.公證遺囑要排除合理的懷疑
要是公證遺囑完全生效,在達到遺囑人意思表示真實、公證程序合法的基礎之上,還要滿足排除其他一切合理懷疑的要求。也就是說,必須保證公證機關并與受益人合謀共同炮制公證遺囑,不然公證遺囑就成了公證受益人與公證機關牟利之幫兇了,尤其是當遺囑人處于弱勢地位如患病、年老、傷殘等情況時。且公證作為民事行為之一種,依據(jù)我國民法之關于民事行為無效之規(guī)定: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為無效。
前文已經介紹,在我國目前公證機關處理的公證事務中,公證遺囑的數(shù)量占有相當數(shù)量的地位,但是遺囑這一事務的特殊性,遺囑只能在遺囑人過世后才能發(fā)生法律效力,故要想較為徹底的解決公證遺囑的一些爭議,從立法上來進行處理才是治本之策。而在我們的公證實踐中,往往是問題不斷,除了公證機關在制作錄音、錄像以及儲存當事人的指紋信息等方面的問題外,還有飽受詬病的公證遺囑過程中的見證人不合理問題。從大陸與港澳臺的立法例看,我國大陸和澳門地區(qū)對于遺囑以及公證遺囑之立法規(guī)定應屬較為簡單,在實務操作上,必須參照公證法之規(guī)定進行處理;而臺灣地區(qū)在此基礎上還對公證人以及見證人都進行了規(guī)定;而香港地區(qū)的遺囑法中并未對公證遺囑進行規(guī)定,但是從其他立法及相關判例來看,公證遺囑如果符合了香港《遺囑條例》對遺囑的相關程序和實質要求,那么公證遺囑也仍然可以得到法律之確認。從橫向上看,我國大陸與港澳臺地區(qū)的顯著差別無非兩點:一是公證遺囑之法律效力高于其他形式之遺囑,二則是見證人可不出席。再從我國具體的遺囑規(guī)定上看,我國公證遺囑還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我國對于公證遺囑的規(guī)定仍然過于抽象簡單,可操作性并不強,難以很好的實現(xiàn)對遺囑人之財產的保護;在現(xiàn)實中,盡管公證機關有其權威性,但是因為公證遺囑所涉及的財產數(shù)額往往較大,而公證遺囑生效時遺囑人已經過世,盡管存在公證遺囑,財產歸屬糾紛仍然不斷。因此我們的立法應在這一層面上多加關注,深入的分析如何完善公證遺囑的立法規(guī)定以保護遺囑人之意志和財產;其次則是我國對見證人之規(guī)定并不完善,現(xiàn)存之規(guī)定也并不科學;再次則是我國對公證遺囑的無效情形和被撤銷的情形之規(guī)定不明確,難以充分保護遺囑人及受益人之利益。而在司法實踐中,由于遺囑糾紛而最終導致法院裁判公證遺囑無效或者公證遺囑被撤銷的案例并不算少,但是,這種情況也只是個例,并未形成立法規(guī)定或指導案例,所以難以形成普遍適用的指導性,一旦不同的法官對此有不同的認識,可能案件結果就有天壤之別,這種情形下,我們的公證秩序也難以統(tǒng)一和規(guī)范。
針對上述之情況,筆者主張應從以下幾個角度著手進行立法完善:首先,必須明確規(guī)定公證遺囑生效的要件,包括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同時還應在公證法中明確規(guī)定公證機關在辦理遺囑公證時應進行實質審查和形式審查;如若公證機關未進行相應審查,或者為審查完整,那么將對最后所形成的公證證明書形成何種效力上的削弱,公證機關將承擔何種不利法律后果都應進行明確規(guī)定。特別在公證遺囑中涉及到錄音、錄像、以及遺囑人指紋等重要特殊問題的處理上,應予明確規(guī)定,以免對此產生爭議。其次,建立完善的見證人制度,明確規(guī)定見證人的資格和條件。與遺囑人存在血緣、親屬或其他利害關系的人、以及限制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均不能作為見證人。再次,應參照民法中規(guī)定合同無效或可撤銷的形式規(guī)定公證遺囑的無效和可撤銷的情形。以方便爭議發(fā)生后,法院能快速便捷的進行處理,及時解決遺囑繼承糾紛。例如,在對遺囑進行公證過程中違反了保密或者回避等原則的情況下,公證遺囑應屬無效,而在公證遺囑存在某些需要補正的情況時,則相關當事人可以申請撤銷該遺囑公證。
[1]李宏.《遺囑繼承的法理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2]陳葦.《外國繼承法比較與中國民法典繼承編制定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3]魏小軍.《遺囑有效要件研究:以比較法學為主要視角》.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4]常琳,馮楊勇.《我國遺囑形式的立法缺陷與理論重構》.襄樊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
[5]魏小軍.《我國四法域遺囑方式立法比較研究》.《政法學刊》,2007年第1期.
[6]閻建明.《淺議我國公證機構的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上).《中國公證》,2009年第4期.
[7]王亞明.《公證遺囑法律保護的若干問題探討》.《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