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崇裕,劉志龍
(珠海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廣東珠海 519020)
診治腎結石的幾點體會
黎崇裕,劉志龍△
(珠海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廣東珠海 519020)
腎結石在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屬于高發(fā)病種,一般而言結石小者臨床癥狀不明顯且易于排出,而結石大者則難于排出留滯體內而致病,成為繼發(fā)性病因。臨床運用清熱祛濕、解毒排石之法治療腎結石療效常差強人意。療效不理想的影響因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對腎結石的病因病機認識局限;診治未聯(lián)系他臟;只抓濕熱之標忽視腎虛之本;極少運用溫陽藥物以及化石藥。有鑒于此,筆者臨床運用補腎溫陽之治則,方取濟生腎氣丸合麻黃細辛附子湯化裁治療腎結石,取得了良好效果。
腎結石;濟生腎氣丸;麻黃細辛附子湯;排石;
腎結石是泌尿系統(tǒng)常見病,男性發(fā)病多于女性,且多發(fā)于青壯年。臨床依結石的部位可分為上尿路結石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下尿路結石,其中包括膀胱結石、尿道結石。腎結石的臨床表現常見腎絞痛與血尿,在結石引起絞痛發(fā)作以前,病人可沒有任何感覺,但由于某種誘因,如劇烈運動、勞作等常腰腹絞痛難忍,并向下腹及會陰部放射,或小便排出砂石,或排尿突然中斷,尿道窘迫疼痛,或肉眼可見血尿,同時可伴有腹脹、惡心、嘔吐等癥。
珠江三角洲地區(qū)氣候濕熱,腎結石屬于高發(fā)病種,臨床治療腎結石多以清熱祛濕、解毒排石的治則為主,習用金錢草、海金沙、萹蓄、瞿麥、木通、石葦、車前子、滑石等藥物,往往療效不佳。筆者在臨床中通過辨證論治發(fā)現,采用補腎溫陽之法治療腎結石大多取得良好效果。筆者一得之見,不敢自秘,現簡述如下。
腎結石多因濕熱蘊結、日漸煎熬且沉積于腎而成。腎結石形成過程緩慢,小者臨床癥狀不明顯且易于排出,大者沉留體內較難排除且易反復發(fā)作。
《素問·刺法論》[1]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睆V東地區(qū)的水質容易形成結石且氣候濕熱,故而涼茶風行,但只有少部分人患腎結石。足見氣候、環(huán)境、飲食、水質等外因只是促進因素,腎虛內因才是患病主因。誠如《靈樞·口問》[2]所云:“故邪之所在,皆為不足?!?/p>
不少腎結石患者多在久治無效時才求助于中醫(yī),此時濕熱癥狀往往不顯或全無。如再用清熱祛濕、解毒排石無異于雪上加霜,難以取效。
結石排出須借助身體陽氣的推動,一味苦寒利尿、排石重傷陽氣,氣化無力推動結石外排而致療效不佳。若醫(yī)者囿于濕熱乃成結石之說,不敢放膽使用溫陽藥,以致排石效果緩慢。
腎結石可涉及其他臟腑,均需綜合考慮方可萬全。
2.1 腎與膀胱
《靈樞·本輸》[3]云:“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蹦I與膀胱相為表里,共同完成“藏津液”與“氣化則能出”的過程[4],且一表一里,相互影響。腎經有濕熱尤易及膀胱,影響膀胱氣化,阻礙其升降氣機,濕熱蘊久可成結石?!端貑枴の宄U笳摗罚?]云:“腎其畏濕,其主二陰”,故通過補腎溫陽可助膀胱氣化而利于結石外排。
2.2 腎與肝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6]云:“腎生骨髓,髓生肝。”腎藏精,肝藏血,精血同生,故腎陰和肝陰相互滋養(yǎng),肝腎相生,故而肝和腎密切相關、相互制約,治療亦多兼顧二臟?!夺t(yī)宗必讀》[7]云:“東方之木,無虛不可補,補腎即所以補肝;北方之水,無實不可瀉,瀉肝即所以瀉腎?!比舾问栊褂绊懠澳I,亦可產生結石。
2.3 腎與脾(胃)
腎與脾(胃)除存在土克水的相勝關系外,還表現在先天和后天的相互資助和水液代謝等方面[8]。前人常有“先天生后天,后天濟先天”的說法,腎主水液輸布代謝,須賴脾氣及脾陽的協(xié)助,即“土能制水”。如若脾胃皆弱,水濕內蘊,經久不愈,排泄障礙,濁陰與水濕、熱邪相結合而易形成結石。如《素問·水熱穴論》[9]曰:“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币蚨I結石發(fā)作時可表現為腹脹、惡心、嘔吐等消化系統(tǒng)癥狀。
由上所述,對腎結石的診治應從整體著眼,重視臟腑間的聯(lián)系,不可只見濕熱不及其余,方能提高防治效果。
濕熱蘊結,久而成石,因而治療腎結石多用清熱祛濕、解毒排石之品已屬常法,但其病理的發(fā)展絕非截然不變。濕熱日久其可損腎陽,亦可導致膀胱氣化不利,或肝失所養(yǎng)疏泄不足,抑或關門不利聚水而從其類,在病程中可以出現濕從寒化。且隨著冰箱、涼茶、空調的普及,腎結石寒化有不斷上升之勢。筆者之經驗乃常用麻黃細辛附子湯為排石湯藥。生麻黃、制黑附子、北細辛三藥均具有溫通作用,其性善走,每藥用量一般為3~10 g。關于配伍用藥,大致有如下要點。
一是制黑附子配山茱萸以入腎(膀胱)經,痛甚者配以芍藥甘草湯解痙止痛。
二是大便不暢或秘結者,生麻黃改酒大黃,則變?yōu)榇簏S附子湯溫里通便。
三是預防血尿可用麻黃細辛附子湯配豬苓、白茯苓、澤瀉、黨參,乃仿豬苓湯之意。
四是內寒之源主要在于命門火衰,故麻黃細辛附子湯常配肉桂等溫補命門之品,一則溫補腎中元陽助膀胱氣化,二則陽藥可推動結石下行,促進結石外排,縮短療程。舌苔較白膩者配蒼、白術健脾祛濕、溫陽化飲。
五是結石只要不超過1 cm即可通過小便排出,結石較大者需麻黃細辛附子湯配化石藥效果才好。筆者臨床常用的化石藥有雞內金、郁金、威靈仙等,其中雞內金量大方有功,筆者一般30 g起步多至90 g,也可將結石化小再排石,常達事半功倍之效。
基于以上認識,筆者治療腎結石一般用濟生腎氣丸合麻黃細辛附子湯加減。濟生腎氣丸出自《濟生方》[10],書中原名稱之為加味腎氣丸,后人稱之為濟生腎氣丸,由炮附子、白茯苓、澤瀉、山茱萸、炒山藥、車前子、牡丹皮、官桂、川牛膝、熟地黃組成。此方陰陽雙補、補中有瀉、寓瀉于補,另有清熱祛濕之效。此方正與結石的濕熱病機、正虛邪實之態(tài)相合,故見效快速而效果穩(wěn)定。麻黃細辛附子湯出自《傷寒論》[11],本用于太少兩感傷寒證,與濟生腎氣丸合用后解表之力減弱,轉而溫補腎中元陽,推動結石外排。
胡某,男,31歲,2015年1月28日初診:訴本月1日因雙腎結石行體外碎石后腰痛且伴有血尿,但服用金錢草、海金沙等清熱祛濕中藥反增惡心嘔吐、食欲不振。B超示有雙腎積水、雙腎多發(fā)結石?,F惡心欲嘔,飯后飽脹,噯氣,口干,納呆,腰痛,無法憋尿,小便短頻色淡黃且有灼熱感,大便稀溏,食后即瀉。舌淡苔黃膩水滑邊有白涎,脈沉,左關頂指。處方:姜半夏25 g,白茯苓20 g,紫蘇梗10 g,紫蘇子10 g,雞內金30 g,生甘草6 g,紅參片5 g,大腹皮15 g,川厚樸25 g,北柴胡10 g,生姜片5片,3劑水煎服。
2015年1月31日復診:前藥后惡心嘔吐、飯后飽脹、噯氣等癥已除,昨日開始尿頻尿急,無法憋尿,小便顏色淡黃。性情急躁,舌淡苔黃膩水滑有白涎,脈滑。處方:生地黃12 g,熟地黃12 g,炒山藥12 g,山茱萸12 g,白茯苓9 g,澤瀉9 g,牡丹皮9 g,制黑附子10 g,肉桂6 g,懷牛膝15 g,雞內金60 g,蒼術15 g,豬苓9 g,威靈仙10 g,北細辛6 g,生麻黃3 g,黨參30 g,7劑水煎服。
2015年2月8日三診:患者欣喜來告前藥2 d后小便疼痛甚,排尿中斷,尿道憋脹,后排出一個如半個花生米大小的結石,小便沉淀有泥沙樣結石,無血尿,后復查B超雙腎積水已消失,右腎見一0.3 cm×0.5cm結石,左腎見一0.8 cm×0.5 cm結石,左側腰部隱痛,飲一溲一。患者訴有膽汁反流性胃炎病史,現偶有胃痛,舌淡苔黃膩有白涎,脈沉。處方:生地黃12 g,熟地黃12 g,炒山藥12 g,山茱萸15 g,白茯苓9 g,澤瀉9 g,牡丹皮9 g,制黑附子10 g,肉桂6 g,懷牛膝15 g,雞內金60 g,蒼術15 g,豬苓9 g,威靈仙10 g,北細辛6 g,生麻黃3 g,黨參30 g,新會陳皮6 g,芡實15 g,7劑水煎服。
2015年3月6日四診:其妻前來抓藥,訴其腰痛已經痊愈。囑咐本次用藥后復查B超,如結石已排凈則服用濟生腎氣丸繼續(xù)調理一段時間以防復發(fā)。守三診時的處方,雞內金加至90 g,續(xù)進10劑。
[1]林慧光.中醫(yī)九大經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 189.
[2]林慧光.中醫(yī)九大經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 300.
[3]林慧光.中醫(yī)九大經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 239.
[4]王琦,吳承玉.中醫(yī)藏象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725.
[5]林慧光.中醫(yī)九大經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 156.
[6]林慧光.中醫(yī)九大經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 17.
[7]李中梓.李中梓醫(yī)學全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9:85.
[8]王琦,吳承玉.中醫(yī)藏象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409.
[9]林慧光.中醫(yī)九大經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 123.
[10]嚴用和.重輯嚴氏濟生方[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101.
[11]張仲景.傷寒論[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88.
R692.4
A
1006-3250(2016) 09-1273-02
2016-03-25
△指導老師
黎崇裕(1985-),男,江西尋烏人,醫(yī)學學士,從事經方醫(yī)學以及客家中醫(yī)藥的臨床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