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存根
一
詩人是多維空間里穿梭的蜜蜂。
詩人在借用上帝的另一只眼看世界。
詩人的眸子里多了塊棱鏡。
詩人用淚水做顏料。
詩人普遍是好人,其次是人。
……
拿上風濤先生新詩集《桑干河》,心中便唐突地冒出了這么多詩一般的句式。詩熏陶了我對文字的構(gòu)架和語序的排列。我不懂詩,只是學(xué)著用詩人的眼光看詩人。
認識風濤是必然中的偶然。必然的是,世界很小。偶然的是,他會作詩。
詩,于不懂詩的人看來,卻最有詩意。能讀出撥動心弦的詩意,是讀詩人的幸運。
我在桑干河畔長大。小時候,我掉進過一次河灘的水洼里。我是睜著眼睛下沉的,我看到水面的光亮越來越暗,是一個同學(xué)伸出了救命的手臂。從此,我知道水有多么可怕,但我沒有因為怕水而遠離這條河。風濤先生匆匆從這條河走過時,我依然在那里徘徊著。他留下了一串腳印,那腳印的凹痕里灌滿了叮當作響的文字,評論家說,那是真正的詩!
有人會問,詩有什么用?我會說:沒用。詩不是劈柴的板斧。繽紛世界的斑斕色彩不是用來漂染饅頭吃的。任何事情都要推向市場,甚至要把人類最無價的精神良知,用真金白銀去兌換成物質(zhì)的快感,這是價值觀最致命的黑暗游戲。那自詡為身價最高的人,其實是自己把自己賣賤了。詩盡可給懂詩的人去咀嚼,給愛詩的人去把玩,但對于只知糟蹋詩的人,且覺得一切只可用秤桿去稱量的人來說,燒掉是精神的又一次燦爛!
風濤是我認識的人這道風景中,一座巔頂上的另類。蔽去其他光環(huán),就詩而言,他是一位真正的詩人。先生在匆匆行走中蒼然一回首,便在詩的維度上又留下了一道風景。
我認真地看了郁蔥、李小雨兩位專家的評論,他們本身就是詩人,他們詩性的語言評論著詩,那讀來通篇錦言佳句,我?guī)缀醣昏沧屏搜?。從此,我知道,生命可以這樣被詩化,詩可以這樣再被詩解讀。
風濤的詩被詩評大家用來很好地消費了一番,那些文章卻也將詩放在了不勝寒的高處,讓人心底有些孤冷??~緲的靈感是瞬時的產(chǎn)物,卻產(chǎn)生出灼熱的電石火光,詩自身是暖人的。詩的本質(zhì)不在乎理性,只是釋放精神的那一刻膨脹,它的能量是率真而感性的。我不敢質(zhì)疑詩在理性層面的學(xué)術(shù)意義,但被它閃暖了一下的心靈,讓我對生活又多了一些信心。
風濤的詩是否可以這樣去讀來?
二
同樣是走在這片土地上,風濤視線掃描的不僅是具象的現(xiàn)實。精神的穿越,壓縮了時空兩個端點的距離,一切都近乎透明了。歷史是攥在手中的紙牌,出牌順序可任由詩人支配,詩人快樂地掌控著精神資源,這一刻,他主宰著自己的宇宙行程。我也是這片土地上的游子,但只能用僵硬的手擺弄著苦澀的文字,沒有風濤那般洞徹、灑脫。我沒有想到,歷史的碎片再度被組合,便是一件嶄新的器物,有曠世的奇美。在詩人眼里,一切皆有可能。
風濤是有擔當?shù)脑娙?,特別是對一方文化有著強力喚醒的使命感。這片沉睡了五千年的土地,終于等來了早春的號角。一片桃花飄過這條河,便能染紅滿山秋葉,整個夏季都可以靜聽雨聲淋漓的孕育。這片土地深深地埋藏著文化的種子,輪回伴著耕耘的長犁在行走。涿鹿,“涿鹿,是中國珍藏的一片彩釉”終于出土,五千年依然幽幽青芒四射,光華如新。
“一根虬枝挑破歲月,悄悄翻越掌紋/這片瓷,涿鹿竟磨制了五千年
這片彩釉,一直虔誠地向往陽光/不時倒映出桑干河干澀的喉音/還有,一路奔波日漸消瘦的身形/五千年,競從彩釉中蜿蜒走來”
這詩第一次讀來,便讓我十分喜愛。我讀出了這片瓷釉的質(zhì)感,那是涂滿詩性的釉汁,被五千年寂寞窯火燒出的光澤。輕輕拭去上面粘掩的泥土,便會露出細潤沉膩的月暈星輝,是任何官窯老物不可比擬之。這顆星球,唯涿鹿有五千年磨一鏡的功夫,它照映著歷史的夔紋如龍的蜿蜒。誰拿到這片瓷釉,誰便擁有了歷史。
從此,我走在這片大地的時候,不再如前那般迷茫。
有人說,詩人缺乏細節(jié)的關(guān)聯(lián)。我覺得,“翻越掌紋”“這片瓷釉”,是極具細節(jié)關(guān)聯(lián)的描摹。詩人告訴我,不要糾纏細節(jié),我們不缺乏細節(jié),缺乏的是放大細節(jié)的一個場。風濤是最擅于用細節(jié)的刀片切割時空的高手。嫁接意念,讓時空倒錯,使人如同鉆入了“蟲洞”,去遨游歷史的過往。風濤詭“其實我不會寫詩,只能按靈魂肥瘦速描長短句?!痹谠娙四抢铮磺屑毼⒔钥煞糯?,一切巨制皆可縮小,按靈魂肥瘦去寫,這是風濤詩的魅力。
我依然放不下這首詩。在詩人眼里,一切皆有靈性。這也契合了“萬物有靈”的宗教虔義。生命是世上最珍貴的東西。一片瓷有了精神指向,時光有了行走的姿態(tài),河流能發(fā)出喉音。它們被詩人以生命的形式供養(yǎng)在高高的詩壇之上,這便是風濤詩性的哲學(xué)意味。
那么,一切都是詩,在風濤這里并不難。
三
詩是一種善的修行,這是一個普遍的期待。繼續(xù)用目光去《桑干河》里翻越字壟,會有許多感動。如今,讓人興奮的文字多了,讓人感動的卻少了。風濤把靈魂縫隙瀝出的每一個字都交給了陽光,讓人重拾了對這個世界的希望。無論從事哪種職業(yè)的人,不要忘記自己是一個人。是人,就應(yīng)該滋養(yǎng)善念,如風濤一般,把世間的苦難視為徹骨的己痛。哪怕痛得呻吟、流淚,痛得跌足、捶,痛得如癲、如歌。
曾為人子,亦為人父,生命在往復(fù)中傳遞著人性的精神基因,讓人彰顯出獨有的光彩。“父親,原諒我”。風濤在《清明祭》里最后一聲哽咽,讓我淚水盈眶。
“又一個春節(jié)快速逼近祭祀的約期/你的墳塋旱已站滿善良的干草/我蜷在塞外只能哭倒在家的朝向/拜那些草兒做兄弟,替我常年看守/每逢節(jié)日,一波又一波俯身叩響”
這是多么熟悉的痛,這是一個最不愿回首的曾經(jīng)。但任何感念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人,在訣別的那一刻,才知道,一個關(guān)切的眼神,一句撫慰的話語,一個急迫、無奈又茫然的詢問,從此不會再有。不愿放開父親那冰冷的手,直到自己的手被悲傷凍結(jié)。
“爸爸,我明天不能去看您了/就讓雪作為完整的跪拜吧/把我的淚痕刻滿墳塋”
我再次流淚。
走在西山上,我漸漸學(xué)會讓春風消減那種痛,我有時會去桃花的芬香里感受輪回的力量。然而,讀了風濤的詩,我看到了一個肅然對春的靈魂,卻在延展人性的憂痛。依然以為人子的虔敬,詠嘆著那赤子的真誠。
“通往春天的路上,我走一次痛一次/感覺心上墜滿了大山一樣的詩句/其實,我的最痛不是春天/我的最痛是春天山坳里的簡陋/春天黑暗里的呻吟/春天長不出綠色的村落和窯洞/還有一輩又一輩被大山夾扁的目光”
這是我最熟悉的路徑,留有我青春的足跡。每次,我只看到春掩飾了西山的貧瘠,看到笑放的山花,渲染著我單調(diào)的寂寥。我感覺到了春的迷醉,讓人心扉酥癢,我欲高歌……
然而,風濤卻感覺到了《春天和春天里的痛》。
四
風濤的心靈是細銳的。看似脆弱單薄,卻極具柔軟的力量。吐哺成絲,銜織心環(huán),牽引著我遲暮的愚鈍。詩人超現(xiàn)實的想象,恰是淪陷于生活泥潭里的我所向往的那片藍天和流云。我羨慕詩人自覺走入的境界,是那般干凈、空靈。那般自由、抒放。那般適宜置放凄美靈魂的夜的星空,或晨的草地。我從詩人那里學(xué)到了許多觀察世界的方式。
風濤先生非常勤奮,寫出了那樣多氣勢磅礴、意蘊深邃的好詩篇,用郁蔥先生的話說:“風濤的作品本身帶給我對詩歌許多全新的理解和感受,擴大、延展了我對詩歌的認知?!庇性S多人,包括我,是從風濤的詩中讀出了涿鹿這片土地所具有的魅力。歷史鮮翠地復(fù)活,并被養(yǎng)育得蓊蔚蔥蘢。這便是詩人極目萬里,卻能展于纖毫微寸之間的功力。風濤不斷拓展著他的精神空間,也在不斷牽動著人們的心智進入他的婆娑世界。那一句:
“風啊,那是秋的紗窗/一簾纖影/鏤空所有星月”
超然的想象,是一幅絕美的畫作,可任你去馳騁秋夜里無盡的金風玉露,繾綣美意。
秋,是桑干河的季節(jié),也是詩人傾訴衷腸的季節(jié)。風濤挽住了秋的手臂,在詩集里留下許多張親密的合影。那是我不曾看到和不曾想象到的景致:
“葡萄是桑干河的舊相識/高擎的夜光杯,濺出幾滴千年的月光/那是朦朧的云朵,正在遨游的酒香”
我有些醉了。醉那一片詩的秋白,全然改變了我?guī)资甑囊回灨杏X。我再次懷揣著詩意來到河邊,故土陌生了。曾經(jīng),月是他鄉(xiāng),云是過客,秋是衰黃里蹣跚的風。如今都被那裹著蜜漿的紫珠仙子邀為貴客。秋,成了葡萄的一場盛宴。秋的夜,到處高閣朋舉,流蘇毓華,水晶杯里斟滿了琥珀色的甜酒……
我始終跟不上風濤的腳步,我剛微醺,他卻說:“我的秋天已圓寂,正在等待轉(zhuǎn)世輪回。”
詩人是因何覺動了禪心?入世的那杯酒沒有飲盡,何來出世的轉(zhuǎn)念?真的是秋至便作年之尾嗎?
舊詩吟罷秋已去,正是新詩立歲頭。
這就是詩人風濤。秋黃已入倉稟,只待春來點新蕊。
五
在涿鹿,河里沒有詩,便看西山。身外沒有詩,便窺五蘊。詩意總像血液一樣在詩人周身流動著,一刻也不止息。風濤說:“天冷了,每行詩都是雪亮的利刃/可以清除暗藏的冰雪/還可以讓血流得更加旺盛?!?/p>
不錯,風濤總能找到理由,點破安靜的水面,去為他的詩劃出一圈圈漣漪。我很是嘆服,詩人大腦的自我分工竟如此的有條不紊。白晝事務(wù)繁忙,運籌瑣雜,睡夢里卻以詩來安頓疲憊。初始,我竟然沒能看得出,他威謹肅然的眸子里有任何詩意,而自他心泉流瀉的詩句里,又絲毫沒有文案公牘的蛛跡。風濤不啻是一位天才,在人生舞臺的交織并艷中,信手揮灑著精神之蹈。施惠問莊子你不是魚怎知魚之快樂?莊子反問施惠:你不是我,怎知我不知魚之快樂?
風濤的詩以形象鮮活見長,而哲思與隱喻卻也異常婉折綿深,讓人在品咂中不忍猝止,甚而會暗贊腹頌不已。詩人俯瞰大千,卻平視眾生,時時聆詢生命的真諦。
我們每一個人都曾躺在床上,或?qū)⑻稍诖采稀L上聲r我們大多想到的是站起來的紛爭,或?qū)⒃鯓訛樽罱K躺下去紛爭。而風濤以慈悲的口吻安慰我們說:“子夜,床是世界的高度。”他說,他躺在床上想到了一個深刻的哲學(xué)命題:
“總統(tǒng)、富豪、乞丐,甚至紅粉女郎/也都如我一樣/只有一張床的高度
醒來,坐一坐,站一站/還要比較/直到躺倒睡下/永不起床
人啊,多像繽紛的花朵/挺在枝上千姿百態(tài)/爭奇斗艷/一旦落到地上,都將成為泥土”
風濤并沒有做宿命的嘆息,而是以一張床的高度,反證了世人喋喋不體的說教。我們都在這一高度上活著,我們都將成為泥土。人,不要自恃高傲全能,除了寂滅這一最公平的歸宿外,活著,還有一張床,標示著你那具肉體橫陳的庸常。
風濤在用特有的思慮潑灑走過的每個季節(jié),追尋思想的星光,開辟智慧的征程。他感慨生活的贈予:“謝謝,不是一種客氣/而是一種芬芳濃郁的呼吸?!彼麖牟宦裨股畹内橥优c困厄,一切際遇,坦然處之。生命的朝花夕殆,晨晴暮晦,皆為風景。他詠唱道:
“如果真是這樣/就擎著目光一直走下去/即使腳步失去了自由/至少我還有晴霄/我還有四季我還有……”
是的,還有詩歌!
六
風濤肩上披著家鄉(xiāng)五條河流的蒹荻飛花,越過燕山那道青磚壘就的脊嶺,便以一個詩人的睿智和勇氣,踏上了《清水河》的碧波,劃入了《內(nèi)流河》的漩渦,撥開了《桑干河》的霧色。這三河并之一流,便匯為風濤澎湃的心河。
那《桑干河》原本要比這更厚重些,只是風濤還未及將那心硯的宿墨落于紙上,便如盛春的大雁,向北而去。
淖,是真正的內(nèi)流河。命運在做著某種平衡,讓趟踏了過多河水的詩人,去一個唯一沒有河的地方開疆拓土。只有淖,一面照得見靈魂的鏡子。一開始,我真不知道詩人會怎樣放逐那顆曲水流觴的詩心?那片北國的厚土寒水,如何承負詩人的尋覓?有一天,我點開博客,驀然看到了風濤這樣幾聲詠唱:
“康巴諾爾站在高原的天空下/號召群起的飛鳥一次次敲打清脆的陽光/等候綠草一樣婆娑的詩篇來此翱翔”。
我驚訝風濤的心早已飛臨了那片草地,更有那一句:
“草原是馬的天堂/鞭子是馬的孽債/我,則是金戈鐵馬的那一聲嘶鳴”
我再無語。一聲嘶鳴,將會有無數(shù)新詩開遍每一根草莖之上!
責任編輯/蘭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