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沖
(湖北省孝感市公路工程設計院湖北孝感432000)
農村公路路線設計問題及解決措施
舒沖
(湖北省孝感市公路工程設計院湖北孝感432000)
經過無數業(yè)內筑路人的不斷努力,我國的國道與省道建設已經獲得了很高的成就,公路網已經變得非常發(fā)達,與之相比,農村公路的建設就顯得非常落后,農村公路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已經得到了更大的彰顯。農村公路的建設對于改善沿路農民的出行,提升他們的生活水平,維護社會安定,健全區(qū)域公路網,推動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具備非常重要的意義。農村公路是公路網建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直接為農民服務的基礎設施,是實現公路經濟效益的前提條件。本文重點對農村公路設計當中公路等級的合理確定與線路設計重點進行了分析,并給出了相關的具體措施。
農村公路;路線設計;解決措施
在進行農村公路路線設計的過程當中,要堅持合理使用施工技術、保證公路路線使用安全以及充分利用舊路等原則,具體而言,在開展農村公路設計當中,盡量不要占用耕地,要結合實際的地形,將公路的縱、橫、平等綜合設計做好。此外,農村公路工程設計的質量,將會直接影響到公路的施工與使用,所以,一定要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以此得到比較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根據《公路法》的要求,應遵循“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則,正確選用農村公路技術標準等級。新建公路應當滿足部頒技術標準要求,對原有不滿足最低技術標準等級要求的等外公路,應當采取有效技術措施、使之滿足要求。人口密集,交通量較大的農業(yè)區(qū)通鄉(xiāng)鎮(zhèn)公路宜采用三級及以上標準,牧區(qū)通鄉(xiāng)鎮(zhèn)公路采用四級及以上標準。通村公路一般采用四級或特殊困難路段在完善安保設施的基礎上采用低于四級的標準。當受地形、地質等自然條件和投入資金的限制,技術指標無法達到部頒《公路工程技術標準》的四級技術標準時,可采用各地相應的農村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對一些貧困山區(qū)中鄉(xiāng)鎮(zhèn)通行政村及行政村間公路交通量小,通行車輛以農用車、拖拉機為主的農村公路,可適當降低標準要求,按等外路設計,做到因地制宜、經濟合理的原則。一條農村公路可視具體情況分段采用不同等級標準或路面結構,但變更點應選擇在駕駛員容易判斷路況變化的地形變化處或路線交叉地點。
3.1 公路路線設計的重要性
公路建設過程中,無論是對于舊公路的擴建、改建,還是新公路的規(guī)劃建設,都應當以現有公路網絡作為基礎,在最大程度上力求滿足當地人民的實際出行需求,從而保證交通的運行通暢和安全。另外,公路的建設或改擴建工程中,應當盡可能降低對于公路沿線居民出行的影響,壓低建設資金,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歸根結底,只有具備了最優(yōu)的線路設計方案,才能夠達成這些目標,真正確保公路工程的順利開展。
3.2 公路路線設計常見模式
3.2.1 直線
直線的公路線形里程最短,如果公路建設施工中采用了直線,通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節(jié)約施工的成本,并提高施工速度。另外,由于直線設計路線可以降低駕駛的風險,從而就降低了發(fā)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便于車輛的快速行駛。如果直線設計的里程過長,則反而容易讓駕駛員出現駕駛疲勞的狀況,導致在需要轉彎的時候發(fā)生交通事故。
3.2.2 平曲線
平曲線也是公路設計過程中,一種非常常見的線路形式,該線路的設計應當盡可能提高圓的半徑,其半徑越大,弧度就越小,這樣有利于一些駕駛技術不夠嫻熟的駕駛員行駛,能夠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發(fā)生。
3.2.3 縱坡度
結合公路事故的發(fā)生概率,進行數據的對比分析可以發(fā)現,在坡路段,發(fā)生交通事故的概率相較于平地而言較高。在公路路線上,一旦出現坡度,駕駛員通常會選擇熄火下滑的操作方式,一旦出現了突發(fā)的情況,則會緊急剎車,此時是非常容易引發(fā)故障的,所以對于縱坡度的設計和規(guī)劃必須尤其謹慎。
3.2.4 線形組合
公路路線設計采用不同線形的組合方式,容易出現協調上的問題,不同線形組合不合理,將會誘發(fā)安全隱患,因此,在設計中必須重視選線之間存在的聯系,加強對于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的勘測,明確外界影響因素,進行相應的設計。
4.1 縱斷面設計
就公路的縱斷設計而言,要求符合路線豎曲線、縱坡設計要求,其中最大縱坡不能超過7%,而對于人畜力車多,或者穿過村鎮(zhèn)的路線,通常要求其最大縱坡應該低于5%;對于橫向排水的不暢或長路塹路段,應當在設計中確保縱坡不能超出0.3%;而對于連續(xù)5km的路段,則要求能夠保證其平均縱坡在5.5%以內。
4.2 路線平面設計
公路路線設計時,應結合路線所經區(qū)域地形地貌情況、周邊建筑物、土地用地性質等方面綜合考慮,采用不同的路線方案。對翻山路段,老路“直上直下”無法滿足測設要求的路段,應根據實際地形進行展線降坡,展線后路線應能滿足項目最低測設等級要求,為便于后期升級改造,在資金條件許可下,應采用較高的指標。對制約因素較多,既有老路整體性較好,利用價值較高,平縱指標能滿足測設要求的路段,路線沿老路盡量按單側加寬布設,以方便實施。對地形平緩開闊,舊路就地爬行、迂回,路基偏低,平面設有多處小偏角,線型不順暢,路段前線形指標不協調,存在嚴重的交通安全隱患,路線調整制約因素較多路段,盡可能調整平面線形,使之更順暢。
4.3 單車道設計
對于公路的單車道設計,應當依據公路的修建實際情況來設計,通??梢詫⑵湓O置于路中間,或修建在路的一側,從而便于實施道路后期的加寬施工。
4.4 車視距設計
農村公路的路線設計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對車視距的設計,通常要求車視距超過停車視距的兩倍,而對于農村公路的路線來說,其設計時應當依據實際工程需求和當地地形,選擇合適地段設計合理的超車視距路段。
4.5 超高漸變段的設計
通常情況下,在公路線路施工過程中,在進行超高漸變段設計時,一般會選擇在全緩和或緩和曲線的一個固定位置,以曲線的起點位置為主,若執(zhí)行此操作,會對橋梁設計、施工工作帶來嚴重的制約與麻煩,成為當前面臨的實際性問題。若將超高漸變段選擇在橋梁的中間位置,自負坡至正坡,會讓橋面的橫坡出現一定程度的扭曲。面對此類問題,應加強對超高漸變位置的合理化設計,必須將車輛的安全考慮其中,在保證行車安全的條件下才能將位置點移動到橋頭的位置,在引道的位置來呈現自負坡到正坡的過程。此外,在公路路線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強化對設計數據的有效規(guī)范,保證計算要科學取值,對各項因素進行全面考量,才能利于公路路線的有效設計,只有保證數據的精確性,才能為公路日后的投入運行提供前提。
4.6 舊路優(yōu)化設計
對于農村公路路線舊路設計來講,所面對的舊路主要有兩種:①簡易土便道及砂礫路面,這些舊路橫坡很多,砂礫路面砂礫厚度不均,舊路土基大多數為圓礫土、粉土等,另外舊路坑槽多、路面局部多沉陷,對于這種舊路,在進行舊路優(yōu)化設計的過程當中,重點對路面的填挖情況及橫斷面作分析,在設計過程中,盡量避免高挖、深填,使得工程量有所降低,其次還需要有效的遵循保護周邊環(huán)境原則。②瀝青路段,其土基以圓礫土、粉土,一些為泥巖及砂巖等,瀝青路段的舊路路基通常較為穩(wěn)定,在進行設計的過程當中,針對局部路段路線的沉陷、翻漿、坑槽、啃邊、開裂等問題,進行設計過程中,要通過采用一些針對性的技術手段進行優(yōu)化處理,保證公路的使用安全性。
本文從公路等級的確定、路線設計要求等方面對農村公路路線設計進行了分析。路線設計是公路設計中非常重要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好壞,影響到公路線形指標的合理、運營的安全舒適、工程造價、景觀的協調等。在實際的農村公路路線設計當中應合理采用標準,把握好最佳線形組合,使用最優(yōu)的路線方案,以實現最大的綜合效果。
[1]沈東,趙宇輝.公路路線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分析[J].建材發(fā)展導向:下,2015(5):34~35.
[2]馮玲軍.公路路線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J].交通標準化,2014(10):28~29.
[3]孫春松.平原地區(qū)農村公路設計[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31):28~29.
U412.3
A
1004-7344(2016)28-0198-02
2016-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