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寶 (河北藝術職業(yè)學院 050000)
法國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加布里埃爾·福瑞作品介紹
楊 寶 (河北藝術職業(yè)學院 050000)
福瑞是一個以藝術歌曲、合唱曲和室內樂作品而著稱的音樂家,在歌劇和交響樂上的作品鮮為人知。福瑞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主要分為三個時期。早期(1861?—1878年):在這期間,福瑞創(chuàng)作了20多首藝術歌曲,大多是以法國“浪漫派”大師雨果的詩歌為創(chuàng)作題材譜寫的。其中大部分完成于學生時代,如《夢后》(Apres un reve,1878年)、《莉蒂亞》(Lydia,1870年)等。這一時期的歌曲大多為分節(jié)歌,調式不復雜,樂句長短整齊,且有規(guī)律。伴奏部分大多為多次的重復同一音型,變化較少。與后期的作品相比較為簡單。中期(1878—1904年):代表作有《內爾》(Nell,1878年)、《野鴿》(Le Ramier,1904年)、《美好的歌》(La Bonne Chanson1892—1894年,為愛瑪·巴爾達克夫人而寫)。這是的創(chuàng)作均以“巴那斯派”和“象征派”詩人的作品為題材。樂曲中開始出現豐富的調式變化,鋼琴伴奏成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譜歌逐漸出現。后期(1888—1924年):此時的藝術歌曲作品只有27首,其中26首為聲樂套曲。這時期的作品大部分仍為通譜歌,歌曲中較少有間奏,伴奏也時常出現重復音型,不再有頻繁的轉調,大多是單一調號??傮w上呈現出簡約、質樸的風格。法國哈米爾出版公司(J.Hamelle Editeur)曾選取了60首,分三集于1879、1897、1908年出版。標題均為《Gabriel Fauré,20melodies》(譯為福瑞歌曲20首)。此外,哈米爾公司還出版了他的五部聲樂套曲作品:《美好的歌》《夏娃之歌》《關閉的花園》《幻境》《幻想的天空》。
福瑞創(chuàng)作的《安魂曲》(《Faure‘sre quiem》)是他著名的合唱作品之一。是為女高音、男中音、合唱、管弦樂、管風琴而作的,共有7個樂章:1.進臺詠、慈悲經;2.奉獻曲;3.圣哉經;4.慈悲耶穌;5.羔羊經;6.領主經;7.安所經。整部作品風格多樣,采用多種中古調式,主調與復調相結合的創(chuàng)作手法,5樂章運用了猶太音樂的元素,6樂章運用了俄羅斯音樂的元素?!栋不昵烦休d了他自己對死亡的觀點和態(tài)度。1902年,他曾說過:“我是這樣對待死亡的:‘像一種快樂的傳送,一種凌駕于墓穴之上的快樂,而并非一段痛苦的經歷’”。歷史上,很多音樂大師都曾創(chuàng)作過非常優(yōu)秀、風格迥異的《安魂曲》,如莫扎特的《安魂曲》,就是典型的古典主義風格。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則是浪漫主義時期的代表作品,有著承上啟下的的作用。還有著名的威爾弟的《安魂曲》,然而福瑞的《安魂曲》則完全不同。整首樂曲非常安靜,讓人感到心中有一種寧靜的喜悅。其旋律優(yōu)美而舒展,雖然有宗教作品那標志性的肅穆氣氛,但是全曲始終貫穿著一種柔緩、平靜的氣質。他把死亡看得很簡單,并悄悄地告訴人們上帝會安排好一切的。這對之后的德彪西、拉維爾等人的音樂風格都有啟迪作用。福瑞的安魂曲與莫扎特、威爾第所作的安魂曲并稱為三大安魂曲,于1887年因母親去世而開始寫作,曲中充滿了他悼念母親的感情。與另外兩部安魂曲比較,此安魂曲較具溫柔抒情的性質,因為是要寫給自己親愛的母親,所以全曲特意營造出一種如天堂般安祥的氣氛,與莫扎特、威爾第那種充滿激昂情感的安魂曲迥然不同。此作品前六曲按照過去安魂曲的模式寫作,不過福瑞為此作品加了第七曲“在樂園”部分,是一首充滿祥和之氣的天堂樂園之曲,也成為福瑞安魂曲獨有的特色,非常特別。難怪人們經常稱他的這部《安魂曲》是“音樂史上最好聽得《安魂曲》”。
福瑞最喜愛的樂器是鋼琴。鋼琴是他在室內樂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件樂器,鋼琴曲也是他絕大多數作品的開場曲目。他的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59首鋼琴獨奏曲,其中包括13首夜曲、13首船歌、6首即興曲(其中一首由豎琴改編)、9首前奏曲、4首隨想圓舞曲、1首瑪祖卡、3首無詞浪漫曲、1首《主題與變奏》以及1890年為歌唱家愛瑪·巴爾達克(Emma Bardac)創(chuàng)作的著名鋼琴二重奏(四手聯彈)《洋娃娃組曲》《拜羅伊特的回憶》。他的鋼琴音樂著重于抒情典雅,較易于演奏,原因在于沒有眩人耳目的技巧賣弄,與蕭邦的鋼琴曲所不同,每處裝飾音都別具作用。他十分討厭自由速度樂段的效果。當你聽到他的夜曲或前奏曲時,里面總有變速的感覺。大多數福瑞的音樂不需要進行改編就可以直接作為 鋼琴曲來演奏。他早年寫的鋼琴夜曲,筆法接近肖邦、李斯特、圣桑,到1909年,第五首即興曲已全部采用全音音階。福瑞鋼琴創(chuàng)作的個性大多體現在他對和聲和調性的處理上,在鋼琴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色彩性和聲,并將教會調式巧妙地運用在和聲上。在他看來,旋律是作曲過程當中最重要的地位,他的旋律與和聲是緊密相連的,在通常情況下旋律就是和聲的線形表現。他的旋律流暢優(yōu)美,富有想象力,而且有著濃郁的法國貴族氣息,帶有法國傳統的沙龍性。總的說來,他的和聲是傳統的,但經過他巧妙地運用,和弦的作用和功能性就變得模棱兩可,解決也出人意料,具有半音化的傾向。一些中古調式的應用使得調性感變得模糊不清,從而營造出朦朧的意境和冷淡的顏色,這種創(chuàng)作無疑是對印象派的產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福瑞多年以來一直想創(chuàng)作一部歌劇,但卻苦于找不到合適的腳本,所以只寫過兩部歌劇。1900年,創(chuàng)作了《普羅米修斯》。1907年,他終于找到了期盼已久的腳本——取材于荷馬史詩《奧德修記》部分情節(jié)的《佩內洛普》(Penelope,1907—1912年)。在開始的一段時間里,他的作品總是聲樂、室內樂和鋼琴。在當時歌劇占有重要地位的法國音樂界,福瑞還沒有在歌劇方面的成功,缺乏建樹,所以一直沒有建立起自己的聲譽。直到1913年,他的《佩內洛普》在巴黎上演,福瑞才迎來其聲譽的鼎盛時期,這部歌劇也成為了法國格局的經典劇目。
他對器樂作品較少感興趣,曾寫過一部交響曲和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卻沒有出版。福瑞筆下的交響音樂作品,基本上都是出自他的戲劇配樂,其中的管弦樂組曲《佩列阿斯與梅麗桑德》是最重要的一部。此外,為鋼琴與樂隊而寫的《敘事曲》,兩部室內音樂和鋼琴三重奏以及弦樂器四重奏。(two final chamber works, a piano trio and a string quartet) 也較為除名?!段魑骼镂枨罚⊿icilicnne)原作于1893年,由大提琴和鋼琴演奏。1898年福瑞為梅特里克的《佩利亞斯和梅利桑德》英譯本在倫敦威爾士王子劇院上演而受委托寫作配樂。演出后,作者便把配樂編成一套內含四首小品的組曲,并把原來的大提琴《西西里舞曲》列為套曲的第三首。這部配樂雖無法與德彪西四年后創(chuàng)作的同名歌劇相比,但對于不善配器的福瑞來說,不失為一部優(yōu)秀的管弦樂作品。舞曲的節(jié)奏始終由豎琴來保持,旋律主要由長笛吹奏,帶有民間牧歌的風味?!段魑骼镂枨返母鞣N改編版本得到了廣泛流行。
福瑞雖然身處于世紀之交的浪漫主義時期,但他卻從來都不是一位浪漫主義樂派的作曲家。“它是一位向印象派過渡的古典主義者。”秉承了庫普蘭、拉莫等人的藝術性,兼有沙龍音樂的精髓。?!だ识酄柮渍f它是法國的“舒曼”,奠定了他在法國的藝術地位,同時也證明了他是法國藝術歌曲的開拓者。福瑞和舒曼在各自的時代都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加布里埃爾·福瑞預示著印象派的產生,在某種程度上為德彪西開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