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櫻(山東傳媒職業(yè)學院250001)
淺談現(xiàn)代風光攝影
張 櫻(山東傳媒職業(yè)學院250001)
風光攝影是記錄客觀世界的運動的、靜止的的人和事物。通過鏡頭的把握,就能將攝影師對大自然的理解記錄,這就是風光攝影。由于風光攝影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因此人們在欣賞風光攝影的作品時,會以較高的藝術審美去評判。不過隨著攝影技術和攝影理念的進步,現(xiàn)代風光攝影的藝術價值,已經(jīng)不僅在局限在展露大自然的真實,而更是對事物內在特征和價值觀念的表現(xiàn)。
風光攝影;意境;社會價值
(一)風光攝影的紀實攝影時期
早在攝影技術剛剛出現(xiàn)的時候,人們就利用鏡頭拍攝大量自然鏡頭。在早期的風光攝影,攝影對象主要是以自然風景和人工建筑為主。同時,早期的風光攝影也存在兩大風格,一種是細膩優(yōu)美,這其中很多歐洲攝影家非常善于此類攝影手法。而另外一類就是大氣粗獷,這通常是美國西部牛仔攝影師最愛的攝影手法。這一時期的風光攝影家身上具有很濃的藝術氣息,他們不僅對攝影有著精湛的技術和理解,同時對于繪畫也有很深刻的見解和藝術甄別力。他們的攝影作用往往借鑒了繪畫的特點,例如他們就運用了大量的古典繪畫的風格,從而使之風光攝影帶有濃濃的繪畫他物色。此外,這一時期的風光攝影也存在大量的實驗性拍攝手法,因此創(chuàng)新性在這一時期非常濃厚。
不過由于理性和科學存在的原因,風光攝影同樣需要記錄現(xiàn)實社會和歷史的痕跡。很多美國攝影愛好者在這一時期就拍攝了大量美國風光攝影作品,并很好的記錄了當時的美國歷史時期的各種鏡頭。由于這些風光攝影家習慣使用紀實攝影手法,他們將現(xiàn)實世界比如一個真實的母體,在拍攝的時候,要將真實性作為最突出的特點,而將真實感定義為十分重要的標準。眾所周知,真實感是很多藝術的特點之一,不僅是攝影,包括雕塑、繪畫都要求具有真實感,這是因為真實存在的事物可以很直觀的敲打人們的內心,讓人們用心靈感受藝術。所以說,很多風光攝影雖然在作品展現(xiàn)形式中要求具有審美因素,但這些因素都是通過非常直觀的形式展現(xiàn)。很多攝影家都是依靠自身的敏銳的直覺,從而捕捉大自然的美的一面,并用最真實的手法加以還原。
可以說,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使得很多風光攝影家不得不向商業(yè)妥協(xié),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物質條件,他們需要迎合商業(yè)需要,拍攝大量人們愿意看的鏡頭,不過這些攝影家自身具有很強的作品創(chuàng)造力和責任感,因此也會用鏡頭記錄自身對大自然的理解和對自然保護的重視,因創(chuàng)作了很多環(huán)境保護的作品。
(二)創(chuàng)造美的藝術
風光攝影可以通過鏡頭完美、準確的記錄大自然真實的一面,因此很長時間紀實攝影的拍攝手法影響了風光攝影的發(fā)展。不過,美并不是唯一的屬性,同時“美”也是物體的真實和諧統(tǒng)一的結果。簡單來說,風光攝影的根本目的就是捕捉大自然絢麗優(yōu)美的瞬間,通過作品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美妙。
對于風光攝影的審美,每個攝影師都有自身獨特的審美觀,這些作者的審美觀其實也能通過作品體現(xiàn)出來,攝影師將自身對世界的感悟和理性思索注入到攝影中,通過鏡頭的表現(xiàn),也會讓觀眾深刻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通過借助風光攝影來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并將自身的世界觀融入到其中,在自然審美關照中找到物我關系。
可以說,絢麗的大自然能夠給人的精神提供很大的休憩空間。人在紛紛擾擾的社會環(huán)境中一旦感覺身心疲憊,就迫不及待想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并且會對大自然的外部形式分外在意。例如當人看到落葉飄過、波浪洶涌等自然景觀,人就會感覺到和浩瀚的大自然相比,自身非常渺小,并且也會將自身的榮辱拋之腦后。這些借景抒情其實就我們常說的“意境”??梢哉f,意境屬于美學范疇也是中國藝術中的一部分,它也是傳統(tǒng)藝術實踐的總結,對于現(xiàn)代風光攝影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探尋事物本質
自然界擁有大量的景物之美,因此就需要通過甄別,選取最有價值的進行拍攝。風光攝影對自然景物的拍攝中,需要找到不同的“美”的瞬間,但是“美”是以各種形式存在的,姿態(tài)也各不相同,因此風光攝影的特點就蘊含了大量的自然美學的特點。
從根本意義上,風光攝影通過最真實的鏡頭記錄大自然的各種事物,同時也可以記錄大自然的自然規(guī)律,例如生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同一樣物體通過不同時間的拍攝,能夠看到不同的美的感受,甚至也能通過鏡頭的延續(xù)看到大自然的輝煌和殘酷。因此,風光攝影從這一角度講,也不單純的反映現(xiàn)實,更多的是將其內在的美學特征通過鏡頭巧妙的體現(xiàn)出來。
(二)體現(xiàn)自然審美價值
風景的美學特征并不是風景本來的特征,而是通過人的視覺所定義的,但不得不說,也正是因為人和自然能夠和諧統(tǒng)一,才能有效的將大自然的美學毫無保留的得以體現(xiàn)。人能夠欣賞、贊美大自然,是因為人在上萬年的社會實踐中,已經(jīng)了解了大自然很多規(guī)律,不再恐懼自然,同時人還能夠依賴大自然獲得生存發(fā)展更多的資源。這時候人和大自然的關系就逐漸拉近。由于人類在社會發(fā)展中獲得了大自然有力的支撐,因此人處于本能就會對大自然感恩、贊美,聽愿意用更多表現(xiàn)形式去展示大自然的魅力和秀氣。
在風光攝影藝術家的眼里,會通過各種方式和手法來定義和展現(xiàn)大自然的美,并且根據(jù)拍攝者自身對藝術和美的理解,對真實的大自然加以一定的藝術加工。比如當黑夜來臨時,攝影師通過相機的曝光來展示黑夜中的大自然,通過這樣各具特色的審美視覺能夠毫無保留的將大自然的各種姿態(tài)以藝術的姿態(tài)加以呈現(xiàn)。當然,在黑夜中利用非自然的事物發(fā)光去拍攝大自然,這些方法產生的影象既不”自然“,也不是自然,這只是人對自然的復制和模仿。
我國傳統(tǒng)美學的特點是內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諧統(tǒng)一。我國很多風光攝影家在長期的實踐中,都或多或少擁有自身的哲學思想,這些哲學思想也深受中國千百年來的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影響,因此在拍攝手法中具有大量的哲學氣息。例如在拍攝作品中,經(jīng)常帶有景中有情,情中有景,這種拍攝手法就較好的體現(xiàn)了“予脫胎于山川,山川脫胎于予”,甚至可以說,這種拍攝作品的意境已經(jīng)達到了很高的階段,也正是因為有了意境的存在,很多山水攝影作品才更加具有生氣和思想。因此,這種作品和傳統(tǒng)的只是展現(xiàn)自然的風景,無疑藝術價值和哲學價值更高。
傳統(tǒng)審美情趣在注重內美的同時,對外美也是十分講究的。風光攝影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已經(jīng)呈多元化的發(fā)展,但藝術貴在創(chuàng)新。在繼承傳統(tǒng)山水文化精髓和審美情趣的基礎上,把攝影語言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融合,將攝影的本質特征與傳統(tǒng)美學理論有機結合起來,探索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外美來表現(xiàn)山川的內美。
[1]宗炳.畫山水序.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上卷)[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
[2]何加林.凝視的空間:淺識山水畫境界的契機[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8.
[3]李元.風光攝影和中國文化[C].中國國際藝術攝影高級論壇論文集.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