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晴晴(天津師范大學300387)
“嘈嘈急雨”與“切切私語”式的傾訴衷腸
——淺析何其芳《月下》的情感特征
楊晴晴(天津師范大學300387)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詩壇可謂是大放異彩,何其芳作為現(xiàn)代詩派的代表之一,也創(chuàng)作了眾多優(yōu)秀的作品,詩歌《月下》便出于此時。全詩借用眾多傳統(tǒng)古典意象,以細致的筆調(diào)寫出了詩人內(nèi)心的熾熱情感。本文主要通過解讀全詩內(nèi)容,進而分析《月下》這首詩在思想情感上的特征。
《月下》;何其芳;意象;情感特征
詩人以“月下”命名此詩,頗具深意。這要從“月”這一備受青睞的意象說起。
古往今來,“月”被寄予了種種情懷,它在中國文人的筆下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特殊的符號,這其中主要以“愁思”和“對生命的慨嘆”為中心,例如李白詩歌《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边@里的“月”顯然寄托的是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愁緒,屬于前者“愁思”一類。再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海上明月共潮生”“何處春江無月明”“月照花林皆似霰”“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等,句句見“月”,表現(xiàn)的是對生命年華匆匆流逝的慨嘆,此為后者的范疇。
顧名思義,看到“月下”,我們便若有所悟了。但此詩具體表現(xiàn)的是哪一種情懷呢?這還要依具體的內(nèi)容來推敲??v觀《月下》這首詩,全詩以“今宵準有銀色的夢了”開篇,首先奠定了一種異樣的情調(diào)。只有“日有所思”,方能“夜有所夢”,顯然,詩人創(chuàng)作的緣由不屬于“月”的第二種內(nèi)涵。由此,此詩的感情基調(diào)便應(yīng)為“愁思”一類。然而,“愁思”又分為多種,有“家國之思”“思鄉(xiāng)之愁”“友人之思”“愛人之思”等,所“思”之對象并不明確,需要我們進一步確定。
詩歌首句“今宵準有銀色的夢了”,用了“準”字,表現(xiàn)了詩人的確定之意。接著,詩人又說是“今宵”,而不是“昨宵”“明宵”,可見,詩人對此有著十足的把握。這是個“夢”,而“夢”出現(xiàn)的原因,很顯然為“日有所思”,故詩人所“夢”到的事一定十分重要。另外,這個“夢”是一個“銀色的夢”,說明很美好,很符合詩人的心意。如此,詩意便油然而生,引人向往。
第二句用了“白鴿”的意象。詩人借白鴿的雙翅向遠方傳達自己的愿望,旨在“飛向遠方的夢”,從而引出思念之意。在形容雙翅時,詩人用了“沐浴”一詞,頗具意蘊?!抖Y記?內(nèi)則》有云:“五日則燂湯請浴,三日具沐。其間面垢,燂潘請靧。足垢,燂湯請洗?!绷碛小翱鬃鱼逶《钡恼f法??梢?,沐浴是一件大事,是一個隆重而又嚴肅的禮數(shù)。因此,詩人的這份情感并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思念之情,而是一份帶有莊嚴情懷的愁思。
緊接著,詩人用“素蓮”作比喻?!吧彙边@一意象出于《古詩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吧娼绍饺?,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薄败饺亍笔呛苫ā⑸徎ǖ膭e稱,“所思”即所思念的人,指遠在家鄉(xiāng)的妻子。詩人借采芙蓉贈所思之人,以表思念之意?!吧彙敝異矍樵⒁庥纱舜_立。而后,“蓮”也常用于文人墨客筆下,如南朝樂府《西洲曲》中有“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痹偃?,皇甫松《采蓮子》:“船動湖光滟滟秋,貪看年少信船流。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所謂蓮者,即憐也;藕者,偶也。”“憐子”即“愛你”之意。詩中“如素蓮從水影里墜下的花瓣”有“蓮”的意象,詩人借“花瓣”指“蓮子”,說明心中的愛情已然十分成熟,并非一時的沖動。由此,詩人的“日有所思”也就不言而喻,他在思念心目中的佳偶。這首詩顯然是一首名副其實的愛情詩。
第四句以“琉璃似的梧桐葉”作比喻。“梧桐一葉而知秋”,梧桐恰是一種秋愁意緒的呈現(xiàn)?!拔嗤┤~”本為秋天所有,自古又有“自古逢秋悲寂寥”之句,詩人借此表達的是心中思念之愁緒。再加上,素來有“梧桐為鳳凰棲息之所”一說,可見,詩人將自己的愛情升至一種高貴的高度,神圣不可侵犯。
詩的后半部分用一個“但”字來轉(zhuǎn)折,大有峰回路轉(zhuǎn)之意?!暗济迹隳抢镆灿秀y色的月波嗎?”“眉眉”一詞,顯然是對女子的稱謂,“你”自然是一名女子?!澳抢铩迸c后面的“這”構(gòu)成了對照關(guān)系,使人產(chǎn)生一種時空感??梢?,兩人并非生活在同一時空之下。“銀色的月波”與前面“銀色的夢”形成了呼應(yīng),言外之意為:你是否也像我思念你一樣思念著我?這里構(gòu)成了一個隱喻。之后,詩人又以“冰”為喻,“即有,怕也結(jié)成玲瓏的冰了”?!氨?,水為之,有冷卻之意。這里指雖然感情已冷淡為“冰”,但也是“玲瓏的冰”,即雖然對方絕情,但我卻要讓它成為美好的回憶?!傲岘嚒币辉~為全詩涂上了浪漫主義的色彩。
全詩的最后兩句,又回說到“夢”,這與首句中“銀色的夢”相呼應(yīng),“凍結(jié)”一詞又與“冰”相互照應(yīng)。由此,全詩形成了一個結(jié)構(gòu)緊密的整體。
前面通過對《月下》的分析,我們感受到詩人對愛人的思念之情,詩人的這種情感特征,正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所說:“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所謂的“大弦嘈嘈如急雨”,說的是《月下》這首詩情感之強烈。詩人用了“銀色的夢”作為開端,表明這種思念之情絕非尋常。它之所以讓詩人久久掛懷,是因為詩人思念的對象對詩人來說意義非凡。另外,詩人很確定地說“準有銀色的夢了”,一個“準”字道出了詩人情感之強烈、急切,大有“急雨”之勢。
而“小弦切切如私語”則指這首詩的整體詩情。通觀全詩,不難發(fā)現(xiàn)詩人始終都是一個人在默默私語,自我對話。詩人經(jīng)歷了期待、自我肯定及自我安慰這幾個階段。開始時,詩人期待“銀色的夢”,希望可以得見心中的佳偶;后來又借“白鴿沐浴的雙翅”為遠方送去思念,說明自己的情感之莊嚴不可侵犯,用“素蓮的花瓣”表達深切的愛意,“梧桐葉”來贊揚愛情之高貴;最后在擔憂對方是否也一樣思念自己的淡淡失落中,又用“玲瓏的冰”來聊以自慰。整個過程,詩人的情感表達細致婉轉(zhuǎn)而又九曲回腸。
綜上所述,一系列的傳統(tǒng)意象的精妙運用,是全詩一大亮點,更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完整呈現(xiàn)。從詩題“月”開始,又至詩中的“白鴿”“素蓮”“梧桐葉”等意象,無不串聯(lián)著詩人的無限愁思。這種強烈而又細致委婉的情感特征,即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1]曹旭撰.古詩十九首與樂府詩選評[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高欣榮.何其芳早期詩歌與中國古典詩歌意象傳統(tǒng)[D].華中師范大學,2006.
[3]胡紹文.心靈深處的苦悶彷徨——何其芳《月下》賞析[J].語文月刊,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