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巖
血液透析兩種回血方法的比較研究
李紅巖
為探討血液透析中傳統(tǒng)單向回血法和現(xiàn)行的雙向回血法的安全性及實用性,本文做出相應論述。單向回血法和雙向回血法都還存在不足,因此還需要設計一種更安全、有效、可靠,具有臨床實用價值的方法。
血液透析;回血方法;安全可靠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臟替代治療方式之一[1,2]。通過將體內(nèi)血液引流至體外,經(jīng)一個由無數(shù)根空心纖維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與含機體濃度相似的電解質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纖維內(nèi)外,通過彌散、對流進行物質交換,清除體內(nèi)的代謝廢物、維持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同時清除體內(nèi)過多的水分,并將經(jīng)過凈化的血液回輸?shù)恼麄€過程稱為血液透析[3,4]。
血液透析在透析結束時,必須將體外循環(huán)的血液,安全地回送輸入患者體內(nèi),操作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污染、內(nèi)瘺滲血、空氣栓塞、甚至血液外溢,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尋找一種安全的回血方法是十分必要的[5,6]。
血液透析結束時的回血方法,在實際操作中按操作規(guī)程可分為兩種回血方法,即傳統(tǒng)的回血方法(單向回血法或稱為開放式回血法)和現(xiàn)行的回血方法(雙向回血法或稱為封閉式回血法)
1.1血液外溢及污染問題 單向回血法在操作上增加一次插入回水瓶的操作,增加了一次血液外溢及污染的機會,但按操作規(guī)程操作是不應該出現(xiàn)任何血液外溢及污染的問題。
1.2內(nèi)瘺滲血問題 從動力學的角度來分析,單向回血法是依靠透析機的動力給予加力,讓血液回流保持一個合理的速度和流量,同時可以根據(jù)具體患者的實際情況,在一定范圍內(nèi)進行調整,符合人體本身的適應能力及透析機設計原理,而且是經(jīng)過科學的計算和大量的實驗檢驗,不應造成任何滲血現(xiàn)象發(fā)生。雙向回血法必然有一個回路只能靠鹽水瓶的勢能回流,流速和流量只能和患者輸液一樣,不適應透析患者的回血要求[7]。如果用外力擠壓,用力的大小很難掌控,用力較小流速和流量不夠,用力較大卻有可能造成內(nèi)瘺滲血。
1.3空氣栓塞問題 單向回血法充分利用了透析機的空氣隔離原理,一旦有空氣栓子形成,血液透析機的空氣隔離裝置就發(fā)揮作用,杜絕回血通路空氣栓子進入人體的可能性。雙向回血法必然有一個回路不經(jīng)過透析機的空氣隔離裝置,一旦有氣泡積聚在不經(jīng)過透析機的回路,將會造成空氣栓子直接進入人體的機會[8,9]。
1.4血液丟失問題 單向回血法充分利用透析機的動力學原理,流速和流量有著充分的科學依據(jù),回流沖洗相對徹底,血液損失量相對較少。雙向回血法回血時,必然有一個回路不經(jīng)過透析機的動力控制,流速和流量的控制無法與透析機相比,回流沖洗相對不夠徹底,血液損失量相對較多。
1.5回水超量問題 單向回血法充分利用了透析機的動力裝置,血液回流的流速和流量,可以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在一定范圍內(nèi)進行調控;具有充分的科學依據(jù),回血時流速和流量能夠得到較好的控制,回流沖洗相對徹底,額外進水量相對較少。雙向回血法回血時必然有一個回路不經(jīng)過透析機的動力裝置,流速和流量不能夠得到較好的控制,回流沖洗相對不夠徹底,額外進水量相對較多。
單向回血法的缺點是在操作上增加一次插入回水瓶的操作,增加了一次污染的機會。優(yōu)點是充分利用了透析機的科學原理和功能。
雙向回血法的優(yōu)點是在操作上減少了一次插入回水瓶的操作,減少了一次污染的機會。缺點是沒有充分利用了透析機的科學原理和功能。血液透析機的空氣隔離裝置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回血通路空氣栓子進入人體的隱患。血液回流的流速和流量不能有效控制,增加了內(nèi)瘺滲血的隱患?;亓鳑_洗相對不夠徹底,增加了血液損失量相對較多的可能性及額外進水量相對較多可能性[10]。
當前雙向回血法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觀點,較為流行。但是,學術問題應該有必要的論證,需要考證并輔以大量的實驗數(shù)據(jù)證明。傳統(tǒng)的單向回血法是基于人本身的適應能力及透析機原理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理論依據(jù)充分且是經(jīng)過了幾十年的臨床醫(yī)療實踐,切實可行[11,12]。
傳統(tǒng)單向回血操作設置是雙人完成,近年來操作上由雙人完成過渡到單人完成后,在回輸血液前拔針,護士需要一手按壓患者穿刺處止血,另一手又需將所拔出穿刺針插入回血用鹽水瓶內(nèi),護士操作極為不便,容易造成操作失誤,這就需要有個幫手[13,14]。
現(xiàn)行的雙向回血法應該是在傳統(tǒng)的單向回血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試驗,其方向、動機是好的,一個人就可以操作。但是,血液透析是以透析機為基礎前提的醫(yī)療方式,離開透析機就一定要有必要的保證,離開了患者的透析效果,沒有安全及較好的療效保證,一切都回到了零點。改進應該進行到底,要全面地結合透析機的性能,綜合考慮。目前具有的論據(jù)應該說還不夠充分,還需要充分的科學計算依據(jù)和必要的科技設備保證,加以實際效果的體現(xiàn)。
綜上所述,單向回血法和雙向回血法都還存在不足,因此還需要設計一種更安全、有效、可靠,具有臨床實用價值的方法。
[1]林惠鳳.實用血液凈化護理.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0.
[2]文以君.舒適護理在血液透析室整體護理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9.
[3]崔文英,李麗.“雙向”回血法在血液透析中的臨床應用.中國血液凈化,2008(2):111-112.
[4]吳鳳華,金克華.血液透析治療中的管理問題與維護保養(yǎng)的探討.中國醫(yī)學裝備,2005(2):101.
[5]丁虹.血液透析低血壓的發(fā)生機制.醫(yī)學綜述,2000(2):91-93.
[6]劉永紅,谷學梅,何慶宣,等.改良密閉式回血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護理學報,2014(6):57-59.
[7]馬志芳,向晶,羅莉.雙向回血法對降低動—靜脈內(nèi)瘺血形成危險性的臨床研究.中國血液凈化,2009,8(5):284-286.
[8]蔣春英,江衛(wèi)仙,孫繼紅.一種血液透析回血方法的探討.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6,11(11):1509-1510.
[9]李敏.血液透析回血方法改進探討.醫(yī)學信息旬刊,2011,24 (2):316.
[10]吳春艷.舒適護理在血液透析室整體護理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旬刊),2015,20(4):559.
[11]丁虹.血液透析低血壓的發(fā)生機制.醫(yī)學綜述,2000,2 (2):91-93.
[12]葉朝陽,付文成,戎殳,等.長期深靜脈留置雙腔導管血液透析的臨床應用.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4,3(5):342.
[13]鄭智華,馬祖等,張滌華,等.血液透析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與生存質量關系研究.中國血液凈化,2005,4(4):187-190.
[14]王君梅,姚景鵬.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家庭支持的調查與分析.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1(1):63-6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2.219
2015-08-27]
132000 吉林市人民醫(yī)院血液透析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