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青
距離蘇州2個小時車程的光福鎮(zhèn),是中國著名的“工藝雕刻之鄉(xiāng)”。那里的佛雕、紅木雕、玉雕、核雕均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出自沖山村的佛雕被譽為“沖山一絕”。
沖山村,本是太湖上的一座孤島,村民世代以打漁為生。民國初年,沖山村村民陳翰彪、李菊泉等人專程前往蘇州雕刻廠學習雕刻藝術,學成后便回鄉(xiāng)從事佛像雕刻,此后又廣收門徒,逐漸形成沖山村家家戶戶做佛雕的盛況,沖山佛雕的名聲很快就在全國傳播開來。去沖山村,只為一睹佛雕的真面目。
沿著太湖曲折的湖岸線向前行進,一邊是碧波蕩漾的湖水,一邊是起伏的山丘,村莊掩映在樹木中,時有運送木材的車輛經過,還有收網后滿載而歸的漁人。山光水色散發(fā)著濃濃的江南風情,走到湖岸線的盡頭,便是沖山村。
這是藏在太湖最深處的一個古村落,村子四周擺放著齊整的佛像,雖然早已廢棄,卻仍被村民供奉著,守護著這一方凈土。城市的喧囂被擋在湖外,讓這個村子格外安靜。午后的陽光灑在身上,節(jié)奏一下子就慢了下來。沒有任何指示牌,向前走約400米是一條凹凸不平的街道,兩邊分布著陳舊的廠房,里面?zhèn)鱽硪魂囮囪從韭暎諝庵袕浡恼聊鞠?,這里便是佛像雕刻工藝街。進門往左拐就是蘇州光福太湖雕刻廠,廠長張培琴熱情地接待了我們。
在雕刻廠的一角,一堆擺放齊整的佛像特別引人注目。這些佛像大者逾丈,小者長不盈寸,每尊各不相同,栩栩如生。除去眾多彌勒和各路財神,還有一些耶穌的雕像。“沖山佛像以雕刻佛教佛像、道教神像為主,兼雕國外耶穌等神像?!碑攩柕礁髀飞裣蓪⒑稳ズ螐臅r,張培琴眉飛色舞地說道:“這些神像將供奉在五臺山、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四大佛教圣地及全國各地的大小寺廟和道觀,有些還會遠渡,送往東南亞各國和美國呢!”“那這些佛像怎么賣呢?”聽到這兒,張培琴連忙擺了擺手:“佛像代表神明,是不能拿來買賣的。來這里看佛像的客戶,都是熟人推薦來的。如果有人看中了一尊佛像,也是說‘請回去?!?/p>
張培琴是沖山村本土人,從事佛雕30多年了,不僅諳熟當地佛雕文化,還練得一身好手藝。佛像雕刻共有選材、開料、劃線等十幾道工序,其中最難的是雕刻?!暗窨谭譃楦〉窈土Ⅲw雕兩種,雕刻的好壞直接決定器物的品相。一塊珍貴的材料拿到手上,要先想一想,看木頭的自然紋路適合做成什么,然后再開始投入創(chuàng)作?!?/p>
說罷,張培琴隨手撿起一個佛首半成品現場雕了起來,沒有標注精細尺寸的圖紙,沒有做參照的佛像,全憑一股勁道和腕力靈巧地控制平刀,將輪廓粗狂的原木雕琢成慈眉善目的佛像模樣?!霸跊_山村,這樣的絕活幾乎人人都會。”
盡管如今沖山村家家戶戶以制作佛像為生,但熟知佛雕文化的非遺傳人李進榮說:“倘若當初沒有佛雕技藝的傳入,恐怕沖山村現在還只是太湖旁邊一個不知名的小漁村呢!”
百年盛名之下的奧秘
在蘇州佛緣雕塑藝術工藝廠展覽廳的一側,李進榮正在給幾尊羅漢上漆,這些羅漢還未完全“打扮好”,就已經令人肅然起敬?!斑@是我結合泥塑和木雕的特點,采用了新的脫胎工藝創(chuàng)作的作品?!闭褂[廳里還陳列著各式已經完工的佛像,惟妙惟肖。
“當年陳翰彪、李菊泉等人專程前往蘇州雕刻廠學習雕刻藝術時,不僅很好地掌握了雕刻技藝,還學到了佛雕的精髓。因此沖山佛雕并沒有按照尋常佛像的制作標準去做,而是有自己的獨特方法。老一輩人也是靠這個將沖山佛雕名聲打響的?!?/p>
李進榮出身于太湖光福鎮(zhèn)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酷愛佛雕工藝,19歲就和長兄李興榮一起跟隨李菊泉大師學習木雕佛像技藝。25歲時與陳翰彪大師的小女陳金妹喜結連理,是女婿也是徒弟,陳大師自然傾囊相授。前有李大師的指點,后有岳父的教授,李進榮全面繼承了佛雕技藝,掌握了蘇式雕塑的精髓。
“現在很多沖山佛雕只追求形似,從制作技藝上下功夫,但沖山佛雕的精髓卻是對佛像內涵的理解。你仔細看這里的佛像和其他地方是不一樣的。所有佛首都微微向下俯視,而且比一般佛首大,擺放在高臺上,既端莊肅穆,又慈祥親切。很多地方把佛像的眼睛做得很逼真,但在沖山佛雕里,佛像的眼睛卻是似真非真,仿佛在關注蕓蕓眾生,卻又尊重每一個人?!?/p>
如此精美的佛雕,自然極受大眾的歡迎。但相對于光福鎮(zhèn)上紅木雕、玉雕、核雕展覽廳里熱火朝天的景象,這里仍顯得有些冷清。
“與其他三大雕刻的情形不一樣,紅木雕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廣闊的市場;玉雕和核雕耗材少,利潤空間卻很大?!崩钸M榮說。他認為沖山佛雕作品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這是由于佛雕深受蘇州宗教文化的影響,以宗教題材取勝,而工藝品并不是佛雕的強項。
目前,沖山村雖有100多戶人家都在從事佛雕工作,但實際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只有7家。而且大部分是傳統(tǒng)的手工作坊式生產,設備陳舊,缺少市場意識,只是等著別人上門來,從不主動出擊尋找市場。被動的局面讓沖山佛雕在市場上逐漸落伍。
佛雕,向尋常百姓靠近
在沖山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參與佛像雕刻。如何發(fā)展這門工藝不僅關系著傳承問題,也牽扯著村里700多口人的生計,沖山佛雕轉型迫在眉睫。
“在蘇州,提到佛雕,很多人會生出景仰之情,但景仰是一回事,觸手可及又是另外一回事。因此將沖山佛雕這個并不大眾化的消費產品引入尋常百姓家,成為當地不少年輕匠人的新目標?!崩钸M榮說。
近幾年,市場上興起了禪意茶道、花道、香道之風,給當地年輕匠人帶來了靈感。他們結合佛雕題材和市場需求,開發(fā)出一系列銜接傳統(tǒng)與現代的禪意藝術品。這些禪意藝術品,單個售價少則3000~5000元,多則十幾萬元,其價值遠遠超過佛像。沖山佛雕協(xié)會負責人向遠認為:“作為一門極具蘇州宗教色彩的傳統(tǒng)工藝,沖山佛雕有著鮮明的蘇派雕刻風格,以我們蘇州雕刻的技術水平,完全可以有更廣闊的市場?!?/p>
而對于李進榮來說,開發(fā)禪意工藝品,僅僅是一個開端。“我真正想要傳遞的是一個有關中式生活的概念,把禪意工藝品引入現代家庭,再將蘇繡、玉器、核雕點綴進去?!睘榇?,他在自家廠房前專門開設了一間展覽廳,來傳播這個理念。
對于沖山村匠人們開發(fā)禪意藝術品和開設展覽廳這樣的私人行為,光福鎮(zhèn)政府也極力支持?!拔覀兿M峁┮幌盗形幕脚_,讓佛雕藝術有更好的未來?!惫飧f?zhèn)政府領導張劍清說道。所以在2004年,光福鎮(zhèn)政府投資300萬元在沖山村建了佛像雕刻工藝街,集制作、展覽、觀光旅游于一體。
“走在沖山村,我感受到濃郁的藝術氣息,也感受到了難得的恬靜和舒適。”攝影師潘曉明說。像潘曉明這樣來這里采風的攝影師并不少,他們不僅僅是喜歡這里的美景,更多的是帶著一種使命而來?!白鳛樘K州人,我希望能將更多蘇州工藝通過鏡頭展現在大眾面前,讓大家能夠喜歡它。對文化而言,這也是一種挽救?!?/p>
無論是繁華還是衰敗,歲月賦予沖山佛雕的那分獨特魅力都不會削減,在光福古鎮(zhèn)這個工藝之鄉(xiāng)的偌大舞臺上,沖山佛雕亦總有屬于它的一分驕傲。尋佛,既是尋求佛像雕刻工藝的突破,也是見證手藝人尋求自身轉變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