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艷群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特點分析
謝艷群
目的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方法65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并對患者臨床特點進行分析。結果65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21例患者無胸痛癥狀,12例患者無臨床表現(xiàn),9例突發(fā)呼吸困難、胸悶氣促、喘息、咳嗽等癥狀。11例患者為腹痛腹脹、惡心、便秘、腸鳴音消失等,18例患者心律失常,15例患者異位疼痛。39例患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6例患者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颊呓浄e極治療,無死亡病例,患者均康復出院。結論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表現(xiàn)多樣,通常首發(fā)癥狀不典型,存在較高的漏診率、誤診率及病死率,臨床需結合臨床體征、心電圖進行有效診斷,以提高患者診斷率。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特點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疾病,因動脈血管閉塞致心肌長期缺血,導致局部組織壞死[1],起病急、致死率高,對患者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必須要及早診斷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治療。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見類型,多數(sh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無明顯癥狀,臨床診斷時,易出現(xiàn)漏診、誤診情況,影響患者的臨床治療。因此必須要重視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生情況,加強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診斷水平,提高臨床確診率,保證患者得到及時有效治療?,F(xiàn)作者以65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例,分析患者臨床特點,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65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到本院就診,患者經臨床表現(xiàn)、心電圖及血清酶學檢查,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中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2]相符;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齡30~80歲,平均年齡(61.8±11.3)歲;既往病史:高血壓25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癥3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3例;無精神病史、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待患者入院后,密切注意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回顧性分析患者臨床資料,記錄患者臨床癥狀特點,并予以心電圖監(jiān)測,注意患者心電圖表現(xiàn)特點。
2.1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特點分析 65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21例患者無胸痛癥狀,12例患者無臨床表現(xiàn),9例突發(fā)呼吸困難、胸悶氣促、喘息、咳嗽等癥狀。11例患者表現(xiàn)為腹痛腹脹、惡心、便秘、腸鳴音消失等,18例患者心律失常,其中12例患者束支傳導阻滯,3例患者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3例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15例患者異位疼痛,其中上腹痛、胸悶7例,右肢疼痛5例,頸肩部疼痛3例。
2.2心電圖表現(xiàn) 經心電圖監(jiān)測,39例患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6例患者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1例患者梗死部位位于前壁、前間壁和廣泛前壁,23例位于下壁,4例位于高側壁,4例位于正后壁,3例患者為右室梗死。
2.3治療與轉歸 65例患者經臥床休息,給予心電監(jiān)護、營養(yǎng)心肌、吸氧、降血壓、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擴張冠狀動脈、合理飲食等,無死亡患者,患者均康復出院。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發(fā)病后,癥狀隱匿,臨床診斷易出現(xiàn)漏診、誤診情況,存在較高的死亡率,延誤患者的治療。尤其是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臟解剖結構和功能出現(xiàn)退行性改變[2],使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首發(fā)癥狀不明顯,且年齡增加、無胸痛者日漸增多。通常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急驟,據(jù)相關資料[3]顯示,有>30%患者在發(fā)病2 h后死亡,一般患者來不及送往醫(yī)院而死亡。因此對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盡早干預治療,及時處理,早期診斷,以此改善患者預后。
臨床診斷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時,由于患者無胸悶等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表現(xiàn),易出現(xiàn)漏診、誤診情況;或醫(yī)生未掌握全面的急性心肌梗死相關知識,當患者出現(xiàn)心律失常、昏厥、咽痛等癥狀時,未能準確診斷,從而出現(xiàn)誤診、漏診情況。在此次研究中,65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1例患者無胸痛癥狀,12例患者無臨床表現(xiàn),9例突發(fā)呼吸困難、胸悶氣促、喘息、咳嗽等癥狀。11例患者為腹痛腹脹、惡心、便秘、腸鳴音消失等,18例患者心律失常,15例患者異位疼痛。結果顯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多不存在胸痛癥狀,究其原因是患者動脈長期缺血,心肌纖維化、變性,對疼痛感覺不敏感;老年患者神經系統(tǒng)退化,痛覺障礙明顯;心力衰竭、多臟器功能衰竭等疾病掩蓋;梗死部位位于心肌“寂靜區(qū)”等[4],導致患者表現(xiàn)為無痛感。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排血量降低,心室順應性降低,腦循環(huán)功能障礙等,則會出現(xiàn)頭暈、暈厥等癥狀;患者左室舒張末壓增加,則會出現(xiàn)咳痰、氣喘等癥狀;患者心肌缺血、缺氧反射性興奮迷走神經等,會刺激胃腸道,且心排血量降低、組織灌注不足等,導致上腹疼痛、惡心等消化道反應。因此在臨床診斷時,對突然出現(xiàn)上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且無明顯誘因心律失常等患者,需考慮是否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及早采取心電圖診斷。此次研究顯示,39例患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6例患者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5例患者經臥床休息,給予心電監(jiān)護、營養(yǎng)心肌、吸氧、降血壓、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擴張冠狀動脈、合理飲食等常規(guī)治療,均康復出院。因此對診斷為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需盡早干預治療,挽救患者生命安全。臨床診斷時,對懷疑心肌梗死患者,需及早采取導聯(lián)心電圖動態(tài)監(jiān)測,并結合心肌酶學等方面監(jiān)測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總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表現(xiàn)多樣,通常首發(fā)癥狀不典型,存在較高的漏診率、誤診率及病死率,臨床需結合臨床體征、心電圖進行有效診斷,以提高患者診斷率。
[1]姜寧,李元和,閆玉芳,等.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臨床分析.河北北方學院學報 (醫(yī)學版),2010,5(6):147-149.
[2]李茂查.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30例臨床分析.安徽醫(yī)藥,2010,14(8):947-948.
[3]王海濤.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特點分析.河北醫(yī)學,2013,19(11):1712-1713.
[4]郎冬梅,張喜眷,張煜崇.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52例臨床分析.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8):1001-100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073
2015-10-30]
467000 河南省平頂山煤業(yè)集團六礦職工醫(yī)院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