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華,張仲智
(1.鹿寨縣農業(yè)局,廣西 柳州 545600;2.鹿寨縣黃冕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廣西 柳州 545600)
農村桑樹的栽種與管理探析
沈云華1,張仲智2
(1.鹿寨縣農業(yè)局,廣西 柳州 545600;2.鹿寨縣黃冕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廣西 柳州 545600)
桑樹的栽種具有諸多積極作用,最突出的當屬其經濟價值。在農村地區(qū),當地經濟發(fā)展與桑樹產業(yè)存在關聯(lián)性??偨Y了相應的栽種與管理措施,以提高其種植水平。
農村地區(qū);桑樹產業(yè);種植方法;管理措施
1.1 栽培地選擇
具有較強適應性的桑樹可栽種于較多地區(qū),土壤的肥沃程度是選擇栽種地時需重點考慮的因素,這是因為栽種質量、產量與肥沃度相關。因此,在栽種桑樹時最佳選擇為黏質土,且需綜合考慮其灌排條件、地面平整度、土層厚度以及肥沃度,微堿性或微酸性土壤均可。栽培桑樹可選擇河灘地、坡地以及山地等。選地后需進行相應的整地,清除秸稈、雜草等物,并使土壤疏松。栽種以超過0.5 m土層深度為宜,因此,需進行整地深耕。
1.2 品種選擇
栽培實際條件、地區(qū)氣候情況及遺傳等因素均會影響桑樹品種性狀。為確保栽培效果,應選擇適宜當地條件的優(yōu)良品種。
以云南某縣為例,該縣在試驗與總結經驗基礎上進行品種的選用,所選農桑12與農桑14均為適宜當地條件的優(yōu)良品種,并經農科院進行品種的統(tǒng)一調配,為其栽種提供了重要保障[1]。
1.3 種植時間的選擇
栽種選擇在早春或冬季進行較好,成活率較高。這是因為休眠為該時間段桑樹的狀態(tài),有較多營養(yǎng)物質存在于樹體中,因此成活的可能性相對較大。
1.4 密度方面
栽種密度的確定需以實際樹形、品種、氣候和土壤條件為依據,南方桑園雜交桑品種種植密度以5 000~8 000株/667 m2為宜,一般行距60~80 cm、株距15~25 cm。
1.5 具體方法
較為常見的栽種方法為穴栽,此外還有溝栽法。將植穴挖好,并注意將基肥施足,于正位置放置苗木,放置需以預定株距為依據,并盡可能對齊縱橫行列。將根部應用細碎表土埋沒。提苗干與回土應同時進行,以根尖朝下方式伸展苗根,將根尖間隙應用土粒填滿,踏實土壤,最終應為饅頭狀,土壤與根尖密接,這一過程即為穴栽[2]。
2.1 新栽桑樹
施肥與鋤草相結合,施肥前提為保證肥量,選用有機糞肥,施肥原則為多次少量。對于新種植于山坡上的桑樹,有機糞肥施用尤其重要,這與土壤肥力、結構密切相關。同時還應注意藥品的統(tǒng)一發(fā)放,從而進行有效的打藥滅蟲。
為了提高桑葉的質量與產量,需重視其樹形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冬伐與夏伐進行培養(yǎng)。冬伐部位為與地面相距30~50 cm處,實施時間為栽種的第二年春天,需注意保留2~3個壯芽在枝條上。夏伐可實施根伐(平地面剪)或低伐(距離地面10~20 cm處剪)。
樹形培養(yǎng)的優(yōu)點主要表現(xiàn)在3個方面:首先,可對營養(yǎng)生長起到促進作用,同時可對生殖生長進行抑制,使枝條數增多,從而優(yōu)化產量與桑葉質量;其次,高矮適宜、整齊的樹形對于采葉、管理、透氣通風均十分有益;最后,樹形培養(yǎng)可降低病蟲源基數。
樹形包含無拳式、低干等類別,本文以低干形為例說明培養(yǎng)方法。栽種后,應將定桿實施于春天發(fā)芽前,剪苗梢與地面相距20~25 cm的位置;第二步為發(fā)芽后的疏芽,新梢需達12~15 cm,選擇生長壯枝2~3條;冬伐,與上文所提相同,發(fā)芽后同樣需選壯枝生長,2~3條即可;夏伐實施于與地面相距50 cm的位置。
2.2 修枝管理
在發(fā)育過程中,樹形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會隨著生長發(fā)育而不斷變化。而在成林桑樹中,病蟲侵害、枝葉分布、生長勢、發(fā)條力等在不同桑樹之間表現(xiàn)不同,即使是同一桑樹的內部也存在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程度、速度以及數量方面[3]。因此,為有效護理樹體,需定期實施修枝管理,保證桑樹間以及桑樹內部的一致生長,提升培護管理的便利性。
2.2.1 疏芽
疏芽留條的管理有一定的時間要求,需在發(fā)出新芽的夏伐或冬伐后,以疏芽方式對枝葉分布、單株枝條數量進行調節(jié),從而達到栽種的總體要求。需以新芽生長情況為依據采取夏伐或冬伐疏芽,前者條件為長至20~30 cm,后者條件為長至12~15 cm,在夏蠶養(yǎng)殖過程中可應用夏伐疏芽。
2.2.2 摘心
摘心,即在春蠶或秋蠶期摘除枝梢頂端頂芽或生長點,摘除對象通常正處于生長期。夏伐前為了優(yōu)化其產量和品質,提升其成熟速率,需在春蠶期實施摘心,摘去新梢或枝條頂端,對其抽長進行阻斷,摘心時間通常為6~10 d用葉前。成熟較快為桑樹在秋天時的生長特點,此時出現(xiàn)老化的概率較大,摘心則是為了克服這一問題所采取的措施,該方法對腋芽再度萌發(fā)具有促進作用,從而能夠為該季節(jié)的小蠶提供柔嫩新葉。為實現(xiàn)全芽育成,應于秋蠶收蟻前20 d實施。
2.2.3 剪梢
剪梢通常的應用時間為12月中旬,這一時期桑樹正處于休眠期,生長停止。剪梢需以枝條長度為依據實施,超過1.33 m與超過1.67 m的枝條處理方法不同,前者需將梢端剪去,后者剪掉1/4即可。以超過枝條平均長度1.2 m作為剪梢原則。
2.2.4 整枝修拳
整枝修拳需與剪梢相結合,整修不可采取刀砍方式,且剪口需平,主要是整除細小側枝、枯枝以及死拳等。
2.3 施肥管理
在施肥方面主要有兩點注意事項:首先,應混合應用有機肥、復合肥,正確搭配鉀、磷、氮;其次,在確定總量后科學施肥,基本施肥次數應為4次/年,多次少量為宜。此外,在不同季節(jié)其施肥具體方法也各有不同。
每年的第一次施肥即春肥,方式為穴施,有機肥與速效肥搭配應用,主體為速效肥,復合肥、尿素用量為35 kg/667 m2、15 kg/667 m2,具體施用時間為3月中旬;4月中旬前可進行第二次施肥,需采取鋤草雨后散施,主要應用的肥料為速效肥,碳銨或尿素用量為20 kg/667 m2或10 kg/667 m2。
夏肥通常施用于夏伐或采葉后,時間為6月中旬之前,方式為穴施,需混合應用有機長效肥、化肥,并適當應用農家肥[4]。復合肥及尿素用量分別為40 kg/667 m2、20 kg/667 m2。秋肥通常為秋雨后撒施,薄施氮肥,尿素用量為15 kg/667 m2,時間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冬肥施用方法為溝施,主要應用廄肥,施用量約為3 000~5 000 kg/667 m2,時間為年底至次年年初。
2.4 除草
通常采用人工方法進行除草,淺耕除草實施于春季,10 cm為宜;中耕除草實施于夏季,15 cm為宜;深耕除草實施于冬季,20 cm為宜。
總之,對桑樹管理辦法進行普及強化具有重要意義,與桑葉質量、養(yǎng)蠶生產息息相關,需予以重視。
[1]羅正宏.石南山地桑樹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yè)信息,2014(09): 133-134.
[2]楊李娟.桑樹的栽培技術及其利用[J].農家科技,2016(04):286.
[3]祁廣軍,田智得,黃紅燕.廣西桑樹栽培技術體系創(chuàng)新發(fā)展思路[J].廣西蠶業(yè),2015(03):73-77.
[4]宋友全.淺談種繭育春伐桑園的肥培管理[J].四川蠶業(yè),2015(01): 34-35.
1005-2690(2016)07-0079-02
:S888.4
:B
2016-06-17)
沈云華(1986-),男,廣西鹿寨人,本科,助理農藝師,從事現(xiàn)代特色農業(yè)(核心)示范創(chuàng)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