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安
淺析宛若清風的伊朗兒童電影
◎楊宇安
伊朗兒童電影的題材范圍是圍繞孩子的世界,卻講述著如同大人世界里的殘酷與現實,和其他各國的電影相比,顯得與眾不同。本文簡要概述了伊朗電影,并分析了伊朗兒童電影盛產的原因及伊朗兒童電影的特色,以期喚起人們對伊朗兒童電影的關注。
伊朗 兒童電影 探究
(一)伊朗兒童電影的題材范圍
伊朗兒童電影的題材范圍是圍繞孩子的世界,卻講述著如同大人世界里的殘酷與現實。也許是伊朗國家性質和宗教信仰的原因,當時這個國家的女性受到束縛,而對于女童來說,她們的束縛相對少一點兒,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能在伊朗兒童電影中看到小女孩的原因,她們雖然不如成年女性表演得深刻復雜,但正是她們表現出來的自然、純真、善良,表現出了本真的伊朗女性。伊朗兒童電影并沒有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絢麗的畫面構成,創(chuàng)造一種魂牽夢繞的電影引人矚目,它是用樸素的手法娓娓道來,時間越久,余香愈濃,讓人總有一種看完后想說些什么的沖動。
(二)伊朗兒童電影的服務對象
伊朗兒童電影總是講述小事件、小人物,卻能給人心靈以巨大的震撼,它們能勾起心靈深處的痛感,也重視凐沒的美麗,就好像平凡的人也會創(chuàng)造出不平凡的故事、小人物也有大力量一樣。伊朗兒童電影以近乎手工作坊式的簡易制作,以質樸、溫暖又充滿哲理的影像風格,以友誼、寬容、和睦這些久違的主題,重新撥動我們的心弦。
(一)伊朗的國家性質
伊斯蘭革命后,第一部憲法于1979年12月頒布,規(guī)定伊朗實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權統治高于一切。1989年4月,對于憲法進行部分修改,突出強調伊斯蘭信仰、體制、教規(guī)、共和制及最高領袖的絕對權力不容更改。
(二)伊朗對女性的束縛
在伊斯蘭國家,女性處于社會的低層,她們被籠罩在宗教、男權、道德等種種重壓下,而伊朗社會的婦女問題則有著更加復雜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淵源。在霍梅尼執(zhí)政時期,婦女地位被降到最低,即使在開明的哈塔米政府的領導下,伊斯蘭教律對女性的限制仍是隨處可見。甚至到了2007年,伊朗政府還在以德黑蘭為主的大城市中展開了“著裝整治”運動,對于頭巾不整、頭發(fā)過于外露、外衣較短、化妝過濃、露出腳踝、赤腳穿涼屐的戶外女性進行批評教育,并要求她們寫出書面保證。
(一)“一本作業(yè)帶來的友誼”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是阿巴斯第一部引起世界關注的作品。老木匠對阿穆德訴說他對侄兒的想念,隱隱透露出他的孤獨,阿巴斯專門為證實他的孤獨,還“請”出了一個買蘋果的小角色,這個小角色引出老人無子無孫的信息。
與這個信息同步的還有木門年復一年的使用,他們說:“鐵門也許可以用一世,但他們不知一世有多長?!比绱诵畔?,將這部兒童電影變得深遠,童心成了負載思想的外殼。
(二)“奔跑的孩子是天使”
《小鞋子》的導演是馬基德?馬基迪。因為體會著疾苦,所以他們知道盲人家女兒的艱辛,而拾金不昧也體現了盲人家女兒的崇高品質?;仡^審視下,我們驚奇地發(fā)現,全片沒有一個壞人,電影中全部都是那么好的人,而觀眾卻能那么地受觸動??粗@部表現孩子單純而又純真的世界的影片,深深刺激我的卻是“貧窮”這兩個字。貧富懸殊存在于世界各地,卻又令人唏噓不已。貧窮對于孩子來說只是物資的匱乏,對于成人的影響更多的是來源于精神層面的自卑甚至自暴自棄,這種自卑是隨著孩子心智的一天天成長而最后在心底留下深深的烙印,終生擦拭不掉。奔跑的孩子是天使,在愛的名義下更是如此。
縱觀伊朗電影,會發(fā)現它有很多與眾不同的地方。伊朗電影大多較為關注現實,缺少高科技技術手段,具有濃郁的民族和地域風格。它最特別也最區(qū)別于他國電影的就是題材多以兒童為主,形成了單一、重復的模式化風格。它們主題深刻,風格質樸,突破了一般兒童片的范疇,展現的不僅僅是兒童世界的故事,更是對成人世界和社會的折射。
兒童電影在伊朗盛行這一現象具有深刻的社會、文化背景。首先,伊朗近代社會政治、經濟的發(fā)展對社會文化氛圍、電影政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使得兒童題材的電影以明顯的優(yōu)勢發(fā)展起來。其次,詩歌、宗教話語和民族傳統的源遠流長,也與兒童題材電影的盛行有著內在的聯系。它們幾乎都是通過兒童的眼光來看成人世界,以此間接表達作者的心理意圖。這種特殊的功能使得它們成為一種兒童視角話語,并且通過一個個相似風格文本的重復性闡釋來傳達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感知和情感宣泄。
(責任編輯 高生榮)
(楊宇安,女,吉林藝術學院2015級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電影制作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