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揚
賽題:以“我最愛說的一句話”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媽媽,快來!我要喝水!”馬上,一杯不冷不熱的白開水就會出現在我的嘴邊。
“媽媽,快來!這道題我不會!”立刻,手拿紙筆的媽媽便莊重地立在我的身邊。
“媽媽,快來!”“媽媽,快來!”……只要這句話從我的口里冒出來,哪怕是飯吃半口、鍋熱油沸,媽媽也必定會“一飯三吐哺”、熄火丟鏟,迅速出現在我身旁。
“你這樣沒有原則地慣她,是害不是愛!”“什么都不讓她學著自己動手動腦,她永遠也不會長大!”爸爸的長吁短嘆,在媽媽的聽而不聞中被化于無形。有恃無恐的我也更加全然不顧老爸不滿加“嫉妒”的眼光了,“媽媽,快來!”“媽媽,快來!”這句話幾乎成了我家的最高指令。
去年秋天,學校安排我們年級去“山青世界”接受軍訓拓展訓練一周。臨行前,媽媽看著自己精心準備了好幾天的行李,仍然叮囑個不停:“這兒是衣服,這兒是襪子……穿臟的衣服裝進紅袋子,穿過的襪子放進綠袋子……”
似乎終于找到機會驗證自己的話了,爸爸不但沒有絲毫臨別前的留戀與不舍,反而明顯是一副幸災樂禍的表情。唉,真讓我人生的第一次獨自出行減色不少!
到了“山青世界”,放下行李,教官簡單指導后,就安排了第一項訓練——整理內務:裝被罩,理床鋪,疊被子……結束號令響起的時候,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的我,也準備驕傲地迎接教官的檢閱。但站在自己的床鋪前,總感覺哪兒有點怪怪的。原來,手忙腳亂中,我整個地把被罩給裝反了。教官雖然沒說什么,但他那不滿的目光,還是讓我差點兒在那么多同學面前灑下“金豆子”。
忙亂了大半個上午,開飯時間到了。和爸爸媽媽一起在自助餐廳吃過那么多次飯,卻從未親自端過餐盤的我,緊張地盯著放了飯碗、菜盤、還有湯碗的餐盤,目光不敢離開哪怕幾秒鐘,手抖得厲害。還沒邁出幾步,我就感覺一陣頭暈目眩,再也把握不住平衡了。
“媽媽,快……”那句我最愛說的話還沒有喊完,餐盤已經摔落到了地上,嚇得我連蹦起來的動作都未來得及做。
教官一邊指揮其他同學繼續(xù)打飯,一邊訓斥我:“都多大啦!叫媽媽來喂你吃飯??!……到隊尾重新排隊打飯!”
萬幸的是,或許工作人員早就有了防備,湯菜都不太熱,濺到腳面上也沒有什么痛感。而且其他同學也都在努力地與自己面前的餐盤激烈“戰(zhàn)斗”,連一個大點兒聲的哄笑都沒有發(fā)出。
煉獄般的5天訓練終于結束了。為了檢驗我們的訓練成果,訓練基地的教官故意讓我們比原計劃提前兩個小時返程,說是看我們誰能獨自把自己親手整理好的行李拎回家中。
當我真的把重重的行李箱連拖帶抱地放到家門口時,我大大喘了一口氣:“媽媽,快來!——快來,看我自己把行李扛回家啦!”
簡評
“媽媽,快來!”或許是出于天然的信任,但絕不應變成自覺或不自覺的依賴,而應讓它變成請媽媽前來欣賞自己成長與進步的驕傲的展示!習作中,小作者成功地讓“媽媽,快來”這句口頭禪作為自己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的鋪墊。其中,爸爸言行的側面襯托,作者轉變過程中的細節(jié)描寫,結尾部分的簡潔明快,都使文章增色不少,值得初學寫作者借鑒。
(郭 ?凱老師 ?薦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