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倩楠
看了《情書》這部電影,有很多細微的感受無法通過口述表達出來,所以才想寫一篇觀后感,說給你們聽,也說給自己聽。
《情書》的開頭節(jié)奏緩慢,慢慢看下去,你的心會不知不覺地隨它緩慢的步調(diào)一點一點地被美好填滿。我覺得,《情書》的味道,如一杯苦咖啡,有的人只淺嘗一口便皺起眉頭放置一邊,而有的人喝完之后仍覺香味縈繞在舌尖久久不散,從中體會出另一番滋味。
電影中,男女主角都叫“藤井樹”。男樹對女樹的暗戀,就如一場綿綿細雨,經(jīng)過時未曾發(fā)覺,再次回首,那場細雨早已匯成大海,泛起了波瀾。
在昏暗的車燈下,仔細翻看試卷的男樹,心里是否藏了一絲竊喜?在空白的借書卡上,男樹寫下的“藤井樹”三個字,又是為誰而寫?在進行比賽的綠茵場上,男樹奔跑時那倔強的身影,女樹是否理解?在把最后的書遞給女樹時,男樹又是懷著怎樣復(fù)雜的心情?這些我們或許都不了解,但我們深知,有一個人,在年少時,以一種又傻又笨拙的方式喜歡著另一個人。
有一個場景我不得不提,因為當(dāng)我看到那里時,我流著眼淚又不由得笑了,我和女樹一起激動著,那就是女樹翻開借書卡時的那一幕。男樹的朦朧暗戀以一種美好的錯過呈現(xiàn)出來,而女樹好像回到了年少時候,不知所措地羞澀起來。泛黃的借書卡上自己的畫像,承載著男樹小心翼翼的感情,那一筆一畫描摹出的,是一段美麗得連歲月都不忍心打擾的美好往事。我們可能會惋惜,要是女樹早知道了該有多好,讓時光停留在他們最后一次見面吧!表情不自然的男樹和羞怯的女樹就那樣站在一起,那畫面何嘗不體現(xiàn)出一種美好?何嘗不是一種永恒的美?
男樹選擇用這樣的方式告別,不只是為了和女樹告別,他同樣也在和年少的自己告別。男樹是一個執(zhí)著的人,就像他不顧勸阻地選擇帶傷跑步,即使遺憾退場;就像他義無反顧地選擇去登山,即使失去生命。他選擇用如此含蓄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把結(jié)果留給了命運。她看見了,是他們的緣分;她沒有看見,那也沒有關(guān)系,因為不論她是否知道,他都要離開。我們不妨說,這樣的告別,是為了更好的前行。
年少的情思,猶如一枚還未熟透的青果,酸澀清甜,讓人不禁微微抿緊了唇;猶如一片姹紫嫣紅的花海,輕風(fēng)一拂,便落了滿地的清香;猶如塵封歲月的一個回眸,穿透人群,永遠定格在記憶中。我們都曾是男樹,倔強的眼眸寫滿輕狂;我們都曾是女樹,青澀的面龐映著羞怯和單純。
情思如細雨,綿綿上心頭,追憶了誰的似水年華?
簡評
通過柔軟細膩的筆觸,將綿密的情感由電影里的情節(jié)緩緩流淌到紙上,讓人看到一份悄無聲息卻彌足珍貴的情感。這篇觀后感,恰到好處地展示出電影的基調(diào),并承載了作者的個體體驗,用詞準(zhǔn)確,剖析合理,可見作者較好的把握文字的能力。
(葉 晨老師 ?薦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