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華
子宮切除術是婦產科臨床上一種常見的手術。臨床上通常使用該手術治療子宮腫瘤、子宮內膜疾病等[1]。過去,臨床上常使用常規(guī)開腹手術進行子宮切除,接受常規(guī)開腹子宮切除術的患者其術中的出血量較大、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高、術后遺留的疤痕較大。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為了比較使用腹腔鏡技術與常規(guī)開腹術進行子宮切除的效果,我們對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子宮切除術的13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子宮切除術的130例患者。我們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常規(guī)開腹組和腹腔鏡組,每組各有65例患者。常規(guī)開腹組患者的年齡在43~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5±4.8)歲。在這些患者中,有子宮肌瘤患者43例,子宮腺肌癥患者10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5例,子宮脫垂患者4例。她們的宮頸上皮內瘤變級別為Ⅲ級。腹腔鏡組患者的年齡在46~76歲,平均年齡為(54.9±5.1)歲。她們中有子宮肌瘤患者44例,子宮腺肌癥患者9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6例,子宮脫垂患者3例。她們的宮頸上皮內瘤變級別為Ⅲ級。兩組患者在年齡、患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我們對常規(guī)開腹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開腹子宮切除術[3],具體的手術方法是:切斷患者的子宮圓韌帶及卵巢固有韌帶,打開其子宮闊韌帶的前葉及膀胱腹膜反折處,分離其膀胱,依次分離子其宮動脈、靜脈、主骶韌帶,環(huán)形切開其陰道壁并切下其子宮,縫合其陰道殘端,關閉其腹膜反折處后,縫合其腹部切口。
對腹腔鏡組患者進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4]。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使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對其進行導尿后在其腹腔內置入舉宮器,在其臍孔上方2~3cm處作一長約10 mm的縱切口,置入氣腹針后建立人工CO2氣腹,氣腹內的壓力約12mmHg。將長度為10mm 的腹腔鏡置入其腹腔,用腹腔鏡探查其盆腔內的情況,在其左下腹做2個長約5mm的兩個穿刺口,在其右下腹做一個長約10mm的穿刺口,在其左下腹的兩個穿刺口分別置入2枚直徑為5mm的腹腔鏡,在其右下腹穿刺口置入1枚直徑為10mm 的腹腔鏡。使用雙極電凝刀切斷患者左、右子宮圓韌帶、卵巢固有韌帶及輸卵管峽部,用電切刀切斷其子宮闊韌帶的前后葉并將其膀胱反折處的腹膜打開,適當?shù)叵峦破浒螂?,分離并切斷其子宮動脈及靜脈、主骶韌帶,暴露其陰道穹隆后,切除其子宮,將切除的子宮從陰道取出。若其子宮較大,則將其子宮進行分塊后取出,縫合其陰道殘端,用生理鹽水沖洗其盆腔,用腹腔鏡檢查其各個子宮血管切口,確定其各個子宮血管切口無滲血現(xiàn)象后,放盡氣腹中CO2,取出腹腔鏡,縫合各個穿刺口。
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術畢至排氣的時間(h)、術中出血量(mL)、術畢至下床活動時間(h)以及術后并發(fā)癥(如發(fā)熱、陰道出血、切口感染、尿潴留、腸粘連等)的發(fā)生情況。
我們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x± 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結束后,腹腔鏡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畢至排氣的時間、術畢至下床活動的時間、住院的時間以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的數(shù)據(jù)值均小于常規(guī)開腹組患者,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觀察指標的比較(x± s )
子宮切除術是婦產科臨床上一種常見的手術。臨床上通常使用該手術治療子宮腫瘤、子宮內膜疾病、子宮脫垂等[1]。過去,臨床上常使用常規(guī)開腹手術進行子宮切除,該手術具有操作簡單、術野廣闊等優(yōu)點,但該手術也具有一些缺點,如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較多、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高、患者的術后遺留疤痕較大等[5]。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具有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小、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較少、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低、患者在術后遺留的疤痕較小等優(yōu)點。但進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操作難度高于進行常規(guī)開腹子宮切除術,該手術的難點在于如何妥善地處理患者子宮血管的切口。醫(yī)生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其被切斷的子宮血管,患者被切斷的子宮血管切口在術后會發(fā)生滲血,滲血易引發(fā)生術后并發(fā)癥。因此,醫(yī)生在切斷患者的子宮血管時需精確地解剖其子宮血管,緊貼其子宮側切斷其子宮血管,常用的方法是先對其子宮血管進行電凝閉合,再剪斷其子宮血管[6]。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采用腹腔鏡技術進行子宮切除的效果優(yōu)于使用常規(guī)開腹術進行子宮切除的效果。
[1] 鄭玉梅.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與開腹子宮切除的療效對比[J].醫(yī)學信息,2014(5):351-352.
[2] 布占紅,熊小琴,朱虹,等.腹腔鏡與開腹行復雜性全子宮切除術的療效比較[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5,16(2):60-61.
[3] 劉曉巖.腹腔鏡與開腹子宮切除術的療效比較及對卵巢功能影響的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4):81.
[4] 孫茹.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與經腹全子宮切除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3):72-73.
[5] 朱和琳.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與經腹子宮切除術的比較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4(33):142.
[6] 夏勤儉.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與開腹全子宮切除的臨床分析[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5,31(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