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臟病發(fā)作)、先天性心臟病等都屬于心臟病,它們造成的死亡人數(shù)眾多,患者必須要進行健康管理。降低膽固醇、控制高血壓、保持適當?shù)捏w重是心臟病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除了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謹遵醫(yī)囑服用藥物,患者還必須在生活習慣上下大工夫,包括戒煙、運動和管理飲食。戒煙十分簡單明了,但運動和飲食管理三言兩語難以說清。心臟病患者既要鍛煉,又要安全,對于每個患者而言,安全運動的標準可能都不同。至于飲食,有大量患者無法正確評估各種食物中的膽固醇含量,當然也就做不好飲食管理。
心臟病患者也能動起來
很多心臟病患者都不愛運動,覺得稍微一動就不舒服或者害怕運動會導致心臟病發(fā)作,但運動在心臟病管理中是不可忽略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有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堅持運動,心臟病患者的血壓能夠下降10~15毫米汞柱,這個效果能讓患者少吃一種藥??珊枚嗖∪藢\動的依從性要遠遠低于服藥。
先要確保安全
當然,患者擔心的因為運動而猝死的情況的確可能發(fā)生,因此,為了保障運動的安全,患者首先要與醫(yī)生確認三點:
1.哪些運動可以做?
問問醫(yī)生自己的狀況適合什么樣的運動,也許你的選擇會比你想象得要多。可以具體問問俯臥撐、仰臥起坐等運動你能不能做,這類需要你運用一部分肌肉來對抗另外的肌肉或者是承擔重物的運動,醫(yī)生有可能會讓你避開。一般來說,走路是適合所有患者的運動,每天8000~10000步既容易達到又安全。
2.能夠干重活嗎?
許多患者都小心避免運動導致心臟病發(fā)作,但是卻忽略了家務中的重活,例如搬東西、吸塵、擦地等。有的患者在做這些家務后會感到十分疲憊,不妨詢問醫(yī)生,自己是否能做。
3.換藥后需要改變運動方式嗎?
有的心臟病藥物會影響患者運動后的表現(xiàn),所以有的患者本來覺得跑步很輕松,但換藥后就很吃力了。如果換藥應詢問醫(yī)生,自己是否需要調(diào)整運動方式。
掌握運動訣竅
選擇好了適合自己的運動,還要知道如何在運動中保持自己最好的狀態(tài),增加運動的安全性。
1.掌控節(jié)奏
不要一開始就大量運動或者突然增大運動量。給你的身體一些時間來適應從靜止到運動的轉變,熱身運動很重要。
2.運動前要看天氣
太冷、太熱、太潮濕的天氣都不適合心臟病患者運動。濕度太大會讓患者很快就感到疲勞。太冷或者太熱的天氣會影響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讓呼吸變得困難,造成胸口疼痛。天氣不好時,患者最好在室內(nèi)運動,例如少量的走路。
3.補充水分
即使不渴,也要補充水分,尤其是在天氣炎熱的時候。
4.運動后洗澡注意水溫
運動后,淋浴時不要把水溫調(diào)得過熱,也不要去桑拿房。運動后進入過熱的環(huán)境中,會加重你心臟的負擔。
5.選擇平地
盡量在平坦的場地運動,如果只能在有坡度的地方運動,那可以散步,不要速度過快,給身體帶來太大負擔。
6.測心率
運動前后測測自己的心率,然后詢問醫(yī)生,這種情況是否安全。運動前先數(shù)脈搏,做5~10分鐘的伸展運動和柔軟體操,防止關節(jié)和肌肉損傷,同時逐步增加心率,使心臟和肺逐漸進入狀態(tài)。開始與運動后15~30分鐘再次數(shù)脈搏,與運動前相比,增加不超過20次/分鐘較好。
7.不要急躁
如果因為天氣、病情、度假等原因暫停了運動幾天,恢復運動時要記得循序漸進。先從柔和、少量的運動開始,再逐漸增加激烈程度和運動量。
什么時候須叫停?
做好了萬全的準備還不夠,心臟病患者在運動的過程中也需要警惕身體的異常,該停下時就立即停下。如果稍稍運動就感覺累得走不動路或者喘不上氣了,那就應該停下運動,并把這種情況告訴自己的醫(yī)生。
心臟病患者如果覺得身體不適或者在發(fā)燒,也應該先暫停運動。癥狀消失后,也最好等兩三天再開始運動,除非你有醫(yī)生或者護士進行指導。
如果運動時心跳過快或者感到心悸,那也應該立即停止。休息15分鐘后,測一測自己的脈搏,如果仍然超過了每分鐘100~120次,應該立即去醫(yī)院。
在運動時感到疼痛也應該立即停下來,不論是胸口痛,還是其他部位痛。你有可能已經(jīng)在運動中受傷。
出現(xiàn)以下情況時都應該停止運動:
●感到虛弱無力
●頭暈
●體重無原因地突然增加了或者有水腫——還應及時就醫(yī)
●胸口、脖子、手臂、下巴或者肩膀感到疼痛或者沉重
如果這些癥狀一直持續(xù),應該去醫(yī)院接受檢查。
吃心臟喜歡的食物
控制飲食對于很多心臟病患者的健康十分重要。配合戒煙、勤鍛煉等其他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控制能夠減緩甚至是部分逆轉動脈狹窄的發(fā)展,幫助患者有效預防并發(fā)癥??刂骑嬍车闹饕康氖墙档蛪哪懝檀迹ǖ兔芏戎鞍啄懝檀迹┑臄z入,從而降低血壓、血糖,并幫助患者控制體重。想要成功控制飲食,要從9個方面入手:
1.多吃蔬果、粗糧和豆類
人人都知道多吃素食健康,因為它們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其他營養(yǎng)元素。素菜可以單獨料理,如做成色拉或者清炒;也可以作為肉類的配菜,例如芹菜炒肉絲。在飲食中,增加素菜的比例自然就可以減少脂肪的攝入。
2.有選擇地攝入脂肪
脂肪有好有壞,飽和脂肪對心臟健康有害,而不飽和脂肪則有利于心臟健康,所以要多吃好脂肪,少吃壞脂肪。
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例如少吃五花肉、肥牛等,這樣可以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
盡量減少反式脂肪的攝入,也就是食品標簽上的人造奶油、植物奶油、代脂等。
做菜時,盡量選擇單不飽和脂肪含量高的烹飪油,例如橄欖油或者花生油。多不飽和脂肪含量高的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也可以。
3.蛋白質來源要豐富
瘦肉、魚肉和豆類都能夠提供蛋白質,應該在飲食中搭配著吃,今天吃肉,明天就吃魚。不要只從單一食物中攝取蛋白質,這樣不利于攝取均衡的營養(yǎng)。
4.控制膽固醇攝入
膽固醇是腐蝕血管壁,增高血壓,導致心臟病的罪魁禍首,而紅肉、多脂乳制品都是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要少吃。為了補鈣,乳制品最好選擇低脂產(chǎn)品。
5.聰明選擇碳水化合物
心臟病和糖尿病息息相關,所以控制血壓的同時,還要控制血糖。糙米、燕麥、紅薯都是不錯的碳水化合物食品,可以提供豐富的膳食纖維,幫助你控制血糖。
6.飲食規(guī)律
準點吃飯能夠幫助心臟病患者控制血糖,更有效地燃燒脂肪,從而控制好膽固醇。
7.少吃鹽
攝入鹽太多不利于控制血壓。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每日的鹽攝入量不超過8克。但要注意,除了親手放入食物中的鹽,還要小心熟食、腌臘食品和醬料中的鹽。
8.多喝水
多喝水會讓心臟病患者感覺精力好,肚子也不容易餓。一天最好喝1~2公升的水,除非醫(yī)生認為患者需要控制飲水量。
9.注意分量
不論吃面還是吃飯都應該用小碗。如果下定決心要嚴格控制飲食,可以把心臟病患者的食物用小碟子專門分裝,吃完了就不再添加,以防不小心吃得太多。
除了安全地進行鍛煉和控制好飲食,心臟病患者還應該盡量保持好的心情,多與親人和朋友來往。很多心臟病患者都會感到沮喪,甚至發(fā)展成為抑郁癥。如果你覺得生活方式的調(diào)整帶給你太多壓力,那么可以請教醫(yī)生或者營養(yǎng)師,讓他們幫你制定更為合理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