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七屆骨科學術會議暨第十屆COA國際學術大會上,北京兒童醫(yī)院的李浩教授報告了《3D打印模型輔助后路內固定治療兒童頸椎畸形》。其研究指出,個體化3D打印模型輔助后路螺釘內固定可提高置釘成功率,有效保護椎動脈及神經根,提高安全性,特別是對兒童頸椎畸形的治療有很大幫助。研究團隊對北京兒童醫(yī)院骨科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CT確診并手術的29例頸椎畸形伴上頸椎不穩(wěn)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22例采用3D打印技術建立頸椎個體化3D打印模型,在模型上進行模擬置釘及內固定手術,獲得個體化置釘數據,再進一步術中輔助真實手術,采取一期后路矯形及內固定治療。22例個體化3D打印模型輔助術中置釘進行內固定手術,全部置釘成功,無椎動脈及神經根損傷,無內固定松動及斷裂。隨訪時間平均為13.5個月,所有22例患者術后寰椎齒突間隙明顯縮小,延髓頸髓角明顯增大,延髓腹側受壓明顯減輕或消失。本組無手術死亡病例,1例二次植骨融合,1例同期行胸鎖乳突肌切斷松解術,1例行枕骨大孔減壓術,1例行寰椎后弓切除減壓。李浩教授認為,個體化3D打印模型輔助后路螺釘內固定可提高置釘成功率,有效保護椎動脈及神經根,提高安全性,特別是對兒童頸椎畸形的治療有很大幫助。(丁香園/DXY)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