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甘肅酒泉732750)
波紋喇叭天線是所有饋源天線中的黃金天線,具有高增益、低副瓣,輻射特性和駐波特性優(yōu)異,交叉極化電平低等優(yōu)點,在航天制導、微波遙感[1]、目標探測、衛(wèi)星通信、射電天文等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傳統(tǒng)的波紋喇叭天線在結構上可分為大張角喇叭和小張角喇叭兩種,理論上大張角波紋喇叭天線的波紋數(shù)目為4~6個,通過調整喇叭半張角可以將天線尺寸設計得很小,而小張角波紋喇叭天線由于采用四段式結構或兩段式結構,橫縱向尺寸往往較大,結構不夠緊湊,增加了加工成本。因此,如何優(yōu)化小張角波紋喇叭天線的結構是目前工程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波紋喇叭天線的波紋一般有直槽、軸槽和斜向槽三種,直槽為波紋垂直于喇叭軸線,軸槽為波紋平行于喇叭軸線,斜向槽為波紋垂直于喇叭母線而與軸線成一定角度。單一地采用一種槽結構,天線容易出現(xiàn)縱向尺寸較大、交叉極化電平和副瓣電平較高的缺點[1]。采用雙槽結構不僅能夠獲得較低的交叉極化電平和副瓣電平,而且能夠將天線結構小型化。雙槽結構的理念最早用于雙頻或多頻段波紋喇叭天線中,但都采用雙直槽的設計。目前未見將直槽和軸槽設計在同一小張角波紋喇叭天線的文獻。
波紋喇叭天線在L,C及Ku頻段的應用已經(jīng)相對成熟[2-3],但在Ka頻段的研究還較少。因此,基于波紋喇叭天線的結構特點,本文設計了一種Ka波段新型雙槽波紋喇叭天線,模變換段采用軸槽設計,而輻射段采用直槽設計,并通過優(yōu)化天線結構,將所設計的喇叭天線作為饋源,應用到卡塞格倫天線上。軟件仿真結果表明,該波紋喇叭天線不僅具有良好的輻射性能和駐波性能,而且尺寸結構得到了優(yōu)化,作為饋源使用時,卡塞格倫天線性能良好。
波紋喇叭天線通常由四段式結構構成,包括輸入錐削段、模變換段、過渡段及輻射段。目前對波紋喇叭天線的結構設計不再有明顯的區(qū)分,通常由緊湊的兩段式組成,主要包括模變換段和輻射段,模變換段的槽深一般是由輸入端的λc/2漸變到λc/4,這樣既起到模式轉換作用,又能滿足匹配要求,輻射段槽深則保持λc/4不變。圖1為兩段式波紋喇叭天線結構示意圖。
圖1 波紋喇叭天線結構示意圖
波紋喇叭天線的入口處連接的是一段光滑圓波導,用A0來表示,主要傳輸TE11模式。模變換段為A1,它是波紋喇叭設計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主要作用是將TM11模和TE11模疊加形成HE11模,即實現(xiàn)TE11模向HE11模的轉換。輻射段用A2表示,用于傳輸平衡混合模式HE11模。A1,A2兩段的總長度即為喇叭天線的波紋總長度,θ為喇叭半張角,ai和ao分別為輸入半徑和輸出半徑。本文的設計目標為:中心頻率fc=34.64 GHz,半張角為15°,駐波比值 ≤1.2,副瓣電平值≤-30 d B。
當喇叭的有效輻射口徑相同時,與其他兩種槽比較而言,軸槽波紋喇叭的口面直徑較小,具有良好的輻射特性,且結構緊湊,加工方便[4]。通常情況下,軸槽的設計適用于大張角波紋喇叭,而在小張角的波紋喇叭天線中很少用到。本文將利用軸槽的結構優(yōu)點,將其應用于模變換段的設計中,以減小波紋喇叭天線的縱向尺寸。
模變換段應實現(xiàn)圓波導與輻射段的良好過渡,為簡便,模變換段A1中軸槽應采用變槽深的設計,可從λc/2至λc/4線性減小,且槽寬和齒寬分別與輻射段A2的槽、齒寬相同。在槽個數(shù)的設計上,分別研究了軸槽數(shù)目為2,3,4,5個時喇叭的輻射特性,并在HFSS中建模仿真,仿真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槽數(shù)變化時的輻射特性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軸槽數(shù)目為3,4,5個時,主極化方向圖雖然對稱性良好但副瓣電平較大,基本在-5~-10 dB之間,當槽數(shù)目為2個時,E面、H面方向圖對稱性良好,E面的副瓣電平為-34 dB,H面的副瓣電平在-21 dB,明顯優(yōu)于其他槽數(shù)的輻射特性,因此本文將采用2個軸槽的模變換段結構,且第一個軸槽深為λc/2,第二個軸槽深為λc/4。
波紋喇叭天線的喇叭長度會對天線旁瓣和相位中心的穩(wěn)定性產(chǎn)生影響,因此其長度的設計不僅要考慮到工程應用的需求,同時也要兼顧到成本和重量。通常情況下,喇叭的長度應在5λc~10λc[5],我們取為8λc,即A2段的長度為8λc。波紋喇叭天線的剖面線采用簡單的線型,這樣將利于加工。輻射段A2的槽深度將保持λc/4不變。理論上來說,喇叭天線的相對長度越長,槽周期則越大,天線的性能也就越好,但槽周期的增大會給實際加工帶來困難。為了找到合適的槽周期,對每個波長分別取3,4,5個槽周期來對波紋喇叭天線建模仿真。仿真結果顯示,3種情況下天線歸一化輻射方向圖的副瓣電平值均在-30 d B以下,滿足性能指標,但駐波性能存在優(yōu)劣性,如圖3所示。當槽周期數(shù)為3個時,天線駐波比完全在1.17以下且平坦度較好,駐波性能優(yōu)于其他兩種情況。綜合看來,波紋喇叭天線的槽周期數(shù)應取3個,故喇叭輻射段的總槽數(shù)為24個。
圖3 變槽周期時駐波比仿真結果
將波紋喇叭天線的設計目標與上述方法相結合,設計了Ka波段雙槽波紋喇叭天線,如圖4所示,并在仿真軟件HFSS中進行建模計算,其中光滑圓波導A0的長度取為λc/2,天線的槽寬w和齒寬t之比取為4。
圖4 雙槽波紋喇叭天線建模
光滑圓波導的長度、波紋喇叭的槽寬和槽深會對其性能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通常在初始設計時,光滑圓波導的長度取為λc/2,槽寬和齒寬滿足關系w/(w+t)=(0.7,0.9),槽深取為λc/4。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往往要求所設計的天線或饋源體積重量盡量小,結構最優(yōu)[6]。為了得到最佳的波紋喇叭結構,對光滑圓波導的長度、槽寬w和槽深h進行參數(shù)優(yōu)化,最終得到如圖5所示的仿真結果。
圖5 雙槽波紋喇叭天線仿真結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該雙槽波紋喇叭天線E面、H面輻射方向圖在-50°~50°的范圍內基本重合,歸一化輻射電平較小,約為-20 dB,且方向圖對稱性良好。在所設計的Ka波段內,天線的駐波比較小,均在1.17以內,駐波性能良好。
通過設計得到的波紋喇叭天線具有較好的輻射特性和駐波特性,且結構簡單,具有較小的橫、縱向尺寸,存在廣泛的應用潛力。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波紋喇叭天線的性能,將該雙槽波紋喇叭天線作為饋源,應用到卡塞格倫天線中。同時,結合1.3節(jié)中天線輻射段的仿真結果,設計了一副傳統(tǒng)的單槽波紋喇叭天線,同樣作為饋源應用卡塞格倫天線中。單槽波紋喇叭的槽周期數(shù)、總槽數(shù)及槽深、齒寬等結構參數(shù)均與雙槽波紋喇叭相同,模變換段采用無槽光滑喇叭結構。圖6為卡塞格倫天線建模圖。
圖6 卡塞格倫天線建模
圖7(a)顯示,當單槽波紋喇叭作為饋源工作于卡塞格倫天線中時,E面和H面方向圖在主波瓣方向已經(jīng)出現(xiàn)兩個明顯的峰值,且第一副瓣電平仍然較高,約為-4 dB,天線性能與指標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
從圖7(b)中可以看出,當采用前文設計的雙槽波紋喇叭作為饋源時,卡塞格倫天線E面和H面方向圖均具有較好的對稱性能和主極化性能,且二者在主極化方向上方向圖基本重合。方向圖的3 dB波束寬度較窄,約為1.2°。H面方向圖的第一旁瓣電平值約為-40 dB,但E面方向圖的第一旁瓣增益值還較大,約為-25 dB,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間。
圖7 卡塞格倫天線仿真結果
本文采用軸槽和直槽相結合的方法,設計了一種工作于Ka波段的新型波紋喇叭,并在此基礎上對該波紋喇叭進行了結構優(yōu)化。為了進一步驗證波紋喇叭的性能,將所設計的雙槽波紋喇叭與另一單槽波紋喇叭分別作為饋源,應用到卡塞格倫天線中建模仿真。仿真結果表明,該雙槽波紋喇叭具有良好的輻射特性和駐波特性,而且天線結構得到了優(yōu)化,作為饋源使用時,卡塞格倫天線在主極化方向上的輻射性能良好。本文的設計方法能夠對波紋喇叭的結構優(yōu)化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所設計的雙槽波紋喇叭可應用到其他反射面天線當中。
[1]張?zhí)忑g.賦形反射面天線及饋源系統(tǒng)研究[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
[2]鄧智勇,張文靜,李勇.L/S/C三頻段波紋喇叭耦合L頻段差模的研究[J].電波科學學報,2014,29(3):502-508.DENG Zhiyong,ZHANG Wenjing,LI Yong.L/S/CBand Corrugated Horn with L-Band Differential Mode Coupling Capability[J].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2014,29(3):502-508.(in Chinese)
[3]鄒火兒.一種Ka/EHF雙頻段波紋喇叭[J].無線電工程,2010,40(7):40-42.
[4]銀秋華,周建寨.同軸波導口面的輻射特性研究[J].無線電工程,2013,43(7):52-54.
[5]GRANET C,JAMES G L.Design of Corrugated Horns:A Primer[J].IEEE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Magazine,2005,47(2):76-84.
[6]張玉梅,張立新,李磊.雙頻段雙極化共孔徑陣列饋源反射面天線設計[J].雷達科學與技術,2014,12(6):666-670.ZHANG Yumei,ZHANG Lixin,LI Lei.Design of A Dual-Band Dual-Polarized Shared-Aperture Array-Fed Reflector Antenna[J].Rad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12(6):666-670.(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