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亭
近些天,我偶爾感覺身體不適,又說不細致。我找一中醫(yī)朋友咨詢,他問了些基本情況后,給出了一句:“沒事兒,你就是閑得慌,活得太敏感。”
我將信將疑。他一臉無奈,只好與我講起曾遇到的一個病人。
朋友早上開診,那人第一個進來,還沒坐定就焦慮地說自己常感覺氣短,胸部隱隱作痛。朋友詢問望診一番,讓其做心電圖和心肺彩超。結(jié)果什么毛病也沒有。病人不相信,繼續(xù)追問,是不是儀器有誤差,弄得他哭笑不得。
朋友告訴我,這樣的病人,他經(jīng)常碰到。他們往往身體沒有問題,時感不適的原因大都出在心理。由于工作節(jié)奏快、壓力大,迫使神經(jīng)過度緊張,其實就是太敏感了。
朋友如此一說,點醒了我。對于疾病,我們應(yīng)該防微杜漸,但也不能太過敏感,草木皆兵。鈍感一點地對待身體,可能更有利于疾病的預(yù)防和治療。
我一個同事,為人激進、剛強,喜歡活在別人的嘴里。他人的評價對她影響甚大。在公司,她的工作能力不錯,就是與同事間的交流太少。長此以往,難免有些同事在背后說她的閑話。有一次,她聽說一個男同事在其他同事面前講她爭強好勝,愛出風(fēng)頭,不顧他人感受。為此,她郁郁寡歡了好幾天,碰到該男子更是橫眉冷對。時隔多日,她竟找到該男子當面理論。對方尷尬不已,連忙解釋只是隨便說說。
工作之中,無須太較勁。人際交往鈍感一點,反而能讓復(fù)雜的人事關(guān)系變得舒暢和諧。生活有時就像一片沼澤,充滿了糾葛、麻煩、失意和痛苦。如果事事上心,時時敏感,我們便深陷其中,不得自拔。
鈍感是一種生存的能力,更是一種超脫的生活態(tài)度。愛情鈍感一點,相互寬容,不必斤斤計較,婚姻會更加美好。工作鈍感一點,做好本職,對周遭的嫉妒、刁難不過于敏感,心境平和,事業(yè)會更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