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皮匠叫宋五,家住塞北大漠;有個木匠叫梅三,住在大別山區(qū)。兩人雖然住得遠(yuǎn),卻是拜過把子的好兄弟。
那一年,梅三托人給宋五捎了個口信,讓宋五幫他做件皮衣;宋五則鴻雁傳書,讓梅三幫他做口棺材。
雙方答應(yīng)得很爽快,可就是遲遲不見動手。一晃十年過去了,宋五坐不住了,背著裝有皮衣的包裹連夜趕往大別山。
梅三家住在大山深處,弟兄相見是件喜事,酒喝到酣處,梅三想看看皮衣,可打開宋五的包裹只看了一眼,他頓時拉長了臉:這件皮衣實在寒酸,是由一塊塊小皮子拼湊而成的,是件扔地上都沒人撿的“百衲衣”。
梅三心里不舒坦,但沒作聲。宋五也去了梅三的木工作坊,想看看那口棺木做得怎么樣了,一看,宋五愣了,棺材板只有二指厚,用手一拎,輕飄飄的。
宋五轉(zhuǎn)身進(jìn)了堂屋,一氣喝下半碗酒,說道:“老弟,你一定嫌棄這件皮衣吧?其實,這件皮衣是由幾百只雪山飛狐的腋下皮毛拼成的,正所謂集腋成裘,僅大半只袖子就用了幾十塊皮,耗盡了我?guī)资攴e攢下來的家底子。在所有的皮子里數(shù)雪山飛狐的皮最好,而飛狐只有其腋窩處最溫暖、耐磨、輕柔,穿上這件皮衣,雪花都要躲著飛。可梅老弟,你就有點兒不夠意思啦,我看過那口棺木了,難為你想得那么周到,又薄又輕,是擔(dān)心我百年之后,年幼的子孫們抬不動吧?”
宋五只顧著說,抬頭一看,一旁的梅三早已滿眼淚水。梅三默默地拉起宋五就進(jìn)了作坊,只見他拎起一桶水就向棺木潑去,然后舉起斧頭劈了上去,“砰”的一聲,斧頭被彈了起來,木頭上只留下一點兒白痕。
梅三讓宋五試試木料的輕重,宋五發(fā)現(xiàn)木料早已吸凈了那一桶水,變得十分沉重。梅三講,這可不是一般的木料,只產(chǎn)在大山深處,能夠歷經(jīng)千年而不朽,絕對稱得上珍稀、名貴,幾十年來他也只搜集到這些,實在不夠,他把用這種木料做的家傳的八仙桌也拆掉了,用了上去。宋五聽了,眼眶紅紅的,他走上前緊握梅三的手,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
選自《故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