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如
35歲的張亮研究生畢業(yè)后,在南方某文化出版公司工作了七年,升職為中層干部,并結婚生子。可謂事業(yè)小有所成,成家立業(yè)了。可是,妻子林芳最近發(fā)現(xiàn),張亮經(jīng)常加班到晚上十一二點,回到家時非常疲憊,不愿多說話。林芳想與他聊天,他總是說,很晚了,累了,明天再說吧。慢慢地,夫妻間基本上沒有了交流。林芳通過側面了解到,張亮自己的本職工作沒有那么忙,根本不需要經(jīng)常加班。只是他總是攬一些別人的事情來做,把自己累得不亦樂乎。
結婚五年多以來,林芳看著老公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今天,并小有成就,日子好起來了,按理說應該高興才對。只是老公常悶悶不樂,對她的關心也越來越少。雖然她可以肯定老公并沒有婚外情,但林芳想不通老公為什么不回家?
張亮是個自尊心和進取心都較強的人,平時只知道埋頭苦干,不太善于與人溝通,也不常與朋友交往。而林芳追求生活品質且經(jīng)常嘮叨,依賴心強。她埋怨老公對自己不關心、不浪漫,對老公有更多的期待。因為兩人在價值觀及對未來生活的預期上不一致,夫妻經(jīng)常爭吵。張亮常常以沉默相對,以至于每天留在公司加班逃避矛盾。林芳現(xiàn)在暗暗懷疑老公是不是心理有問題?
張亮的這種情況,其實是職場上常見的“壓力上癮癥”?,F(xiàn)代都市的職場人,同時面對來自家庭和社會的雙重壓力。尤其是一些單身貴族和家庭親和力較弱的職場人,他們在工作上會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彌補在家庭生活上的缺憾。一旦停下日常周而復始的工作,他們會因為已經(jīng)習慣了的忙碌節(jié)奏和壓力突然被打破而不知所措,甚至產(chǎn)生失落感。這種整天埋于工作重壓之下不能自拔的癥狀即為“壓力上癮癥”。
職場人為什么會得“壓力上癮癥”呢?作為個體的人,在理想未實現(xiàn)時,不能滿足自身和社會價值的體現(xiàn)。因此,他們會不斷地給自己加壓,通過努力工作獲得物質上的滿足,初步實現(xiàn)社會價值。當物質得到初級滿足后,社會價值在不斷提高,人們的欲求也在提高,如同駛上快速道后停不下來。長此以往,不良癥狀就會出現(xiàn)。也有的人因不敢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矛盾,選擇用“忙碌”來逃避。
壓力讓人上癮,還因為有壓力時可以發(fā)發(fā)牢騷。這種感覺相當好。人們渴望“被需要”的感覺,女性尤其如此。他們認為,自己做得越多,就越成功,越有價值。為了讓自己的存在更加重要,“壓力上癮”族總是把日程填得滿滿的,并樂此不疲地籌劃著下一個行動計劃,如果放松下來,反而會有一種罪惡感。即使找不到壓力的理由,他們也會沒事找事,把小事夸大,使之升級到“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給自己制造壓力,否則就會覺得心里空落落的。
一般而論,有三類人易患“壓力上癮癥”。一是對現(xiàn)實不滿的人?,F(xiàn)在都市人面對很大的生活壓力,結婚要有房有車。雖然自己能克服攀比心理,但現(xiàn)實與外在的壓力無處不在,需要努力工作來換取這些價值。二是愛面子好攀比的人。在滿足基本溫飽和居住條件后,自己及家人仍不滿足,對物質生活品質的追求水漲船高,攀比心理也會讓人們在快節(jié)奏的忙碌中停不下來。三是患得患失的人。他們每天高度緊張,對問題思慮過細,認為不進則退,擔心自己會被社會淘汰。
“壓力上癮癥”患者心理上的弦長期繃得太緊,始終將自己置于緊張的忙碌中,用沒完沒了的工作來填滿日子,其結果不僅身心疲憊,還忽略了親人的感受及朋友間的感情聯(lián)絡。這種疲于奔命的活法讓日子變得索然無味,神經(jīng)系統(tǒng)也會遲鈍。沒有人能夠在壓力下活得幸福愉快。長此以往,身心健康必然會受到影響。
“壓力上癮”不是來自于外力,而是源于人們的內心。擺脫“壓力上癮”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的想法,學會調節(jié),給自己“解壓”。財富不等于幸福,職場人不要把事業(yè)、財富當作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不要與身邊人盲目攀比財富。應對幸福進行健康定義,快樂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應關注現(xiàn)實需求,由近及遠,逐步實現(xiàn)人生目標。
醫(yī)生建議張亮對工作和壓力應有清醒的認識,當意識到自己壓力成癮時,不妨停下手中的工作,給自己短暫的放松;要改變考核自身價值的標準,絕對的忙碌并不比勞逸結合更有效率,做得多并不意味就做得好;要分清輕重緩急,一個階段制定一個目標,調整好節(jié)奏;要淡然接納失敗,心情釋然后,失誤或失敗變得不再可怕。此外,還要豐富生活,開發(fā)因忙于工作而擱置的興趣,尋找新的朋友,陪家人出去郊游度假,使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還要多與親朋交流和溝通,學會傾訴,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讓朋友和自己的愛人為自己分擔煩惱與憂愁,有矛盾及時面對和解決,不至于自己在壓力的泥潭里越陷越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