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
爸爸周年祭。心里面除了想念就是對這份父愛的感恩。
常常想起我八九歲時他手把手教我寫書法、畫畫的情景。我這個拖延癥女兒,記得12歲那年參加書法大賽,復賽要郵寄作品到北京,截止比賽的前一晚,臨摹要交兩本,作品要交一幅,而我之前居然一頁未動。深更半夜,我一頁頁寫,他打開電扇一頁頁替我吹干,陪我熬夜,沒有一句數(shù)落……后來我幸運地加入決賽,書法也獲得了楷書大獎,那一次我和他好開心。我不會忘記那刻。
至今我一直保留著的那幅字是因為上面的印章是我獲獎后爸爸親自挑的石頭親手為我刻的。那時爸爸因為工作關系去了不少國家,他利用在飛機上的時間給我寫信,給我講述了很多有趣的見聞,也是為了給我寄那些好看的郵票,僅僅因為我喜歡。有時甚至連在飛機上提供的好吃的點心都要留著帶回來給我,生怕我沒有嘗到。如此種種,太多太多……
這也許是每個父親都樂意為女兒做的事情,但是父愛在女兒心里就是這些點滴匯聚,浩瀚如海。我無以為報,只能帶著這份深深的愛,努力勇敢地前行。父親健在時,我們心靈相通,即便相隔萬里心依然在一起。那時候,我在心里總是愉快地這么想。現(xiàn)在我想說:“爸爸,謝謝你。我愛你,我們的靈魂將永遠在一起?!?/p>
爸爸你應該很欣慰吧,你走后媽媽很堅強,她會把家打理得干凈整齊,我每次回來看到陽臺上那些盛開的鮮花,其中還有你最喜歡的蘭花,都能感受出如你在時的溫暖。去年的今天,我好像是第一次跟您說我愛您吧?我不會忘了您臨走對我說的話,“露露,我也愛你,我們來世再相見。”這也是您第一次親口說愛我。
因為失去了父親,現(xiàn)在自己更加關注現(xiàn)實中的父子關系。想想這些年我鏡頭下的那些父親,仿佛更能理解他們了??吹搅瞬簧偎麄兣c孩子的故事,那些沒有脫口而出的愛,被深深地埋在時間里。故事中的父親總是沉默寡言,默默的等待孩子長大后去慢慢解讀。不知這是好是壞。
記得拍過的一位修車的師傅,和妻子在很多年前為了供孩子在北京讀書,兩人從農(nóng)村老家來到北京打工,就在西城區(qū)一條普通的胡同里,他修自行車,妻子在附近擺攤修鞋。一待就是十幾年,春夏秋冬,周而復始。后來補鞋生意不景氣了,妻子去了大柵欄那邊繼續(xù)修鞋。他來北京那年還不到三十,這些年看著他白發(fā)叢生,日漸衰老,鏡頭下的他已然漸漸失去了年青的銳氣。他是一個極其內(nèi)向和靦腆的男人,那一天,他第一次給我講述了兒子高考失利的狀況,說了很多,還有他和兒子之間深深的隔閡?;蛟S這些話他已經(jīng)悶在心里很久了,他一邊聊天一邊修著自行車,看起來很平靜。他說自己不解的是辛辛苦苦賺錢只為了供孩子好好上學,可是孩子卻不理解,甚至瞧不起他,跟他待在一起更沒有什么交流。兒子小時候一直在農(nóng)村跟著爺爺奶奶生活,跟他們一年都見不上一次。后來兒子長大來到北京,見他們像是見陌生人一樣,他覺得自己很失敗……就這樣,我靜靜地聽他講著,天色越來越黑,他擰著一臺舊自行車鏈盒附近的螺絲。奇怪的是,不知是不是較著勁,擰了很久也沒擰上,他一直低著頭,看起來那么沮喪。
這是一位極其平凡的父親,也注定其平凡的一生。在他的青春里所有的能量被“養(yǎng)家糊口”四個字壓得死死的,最終被消磨殆盡。不知道該怎樣勸他,其實每一位有責任感的父親都是偉大的。他們對待孩子的方式不一樣,但是他們的愛絲毫未減。這種喧囂充滿壓力的現(xiàn)實和他們自身的性格,仿佛讓他們失去了父親的權(quán)利,成了印在孩子腦海里的一個名詞。
希望有一天,孩子能和他深深的擁抱一次,能互相去聊聊天,能帶著他靦腆的父親出去走走看看,一起去了解這個世界。
責編/史佳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