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
公益慈善沒有門檻,隨手可及,人人參與,把偶爾的好人好事,變成一種生活方式;從閱讀《告別土豪:中國慈善新時代》這本書開始,讓我們一起告別土豪公益時代,遵從內(nèi)心,隨時從身邊做起,讓公益慈善變成生活習慣,培養(yǎng)和傳承我們的精神財富,讓我們的社會正常起來
我們一直有個錯誤的觀念,以為公益慈善都是土豪和有錢人干的事兒;以為公益慈善就是好人好事兒;以為公益慈善,就是捐錢捐物;如果你還抱著這樣的觀念,顯然,你已經(jīng)out了!
我記得2012年我在采訪NBA球星加內(nèi)特的時候,當他知道我在做一個“為孩子加個菜”的公益項目,主動提出要捐款,我們說歡迎,當他說完一個天文數(shù)字后,嚇了我們一跳,我說不用那么多,捐個5塊、50塊錢就行,可他說在他們那里,作為一個明星,雖然沒有捐款限額,但每個人知道自己應該出多大力;所以我知道了,在美國,如果你不做公益慈善或做得不夠,你是不會被人尊重的,甚至會被恥笑的;在那之后,我也發(fā)現(xiàn),美國每年有80%以上的家庭會捐款,其中,每年捐款總額的70%以上,來自個人捐款,而中產(chǎn)階級及以下收入群體捐款占總額的50%-80%,很多美國家庭,每年都會有支持公益慈善的財務計劃,為公益慈善捐款,已經(jīng)變成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而在中國,70%以上的捐款來自企業(yè),個人捐款僅占20%-30%,對于中國而言,公益慈善,還僅僅只是好人好事。
公益慈善,當然不僅僅是捐款那么簡單!有一年,我受邀參訪土耳其,因為做公益慈善的習慣,我也特別希望了解土耳其的公益慈善文化。對方帶我去了一堵墻,他們介紹說,在墻的一邊,很多普通土耳其人會把錢壓在石頭下面,以供那些生活有困難的人來拿走用;我當時特別好奇地問了一個問題:怎么確認來拿錢的人都會是生活困難的人呢?怎么保證他們只拿他們需要的那部分而不是全部呢?帶我們?nèi)サ漠數(shù)厝艘汇?,想了想說:真主在看。
按照我的生活經(jīng)驗,我只是問了個很“正常”的問題,從對方的回答里,我分明感受到了公益慈善,可不僅僅是捐錢那么簡單,他們已經(jīng)把公益慈善和信仰結合了,并且和信仰一起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
反觀我們,是不是經(jīng)常能見到這樣的景象:平常互相傾軋,大難來時,卻爭相獻愛心;平常連父母親戚都不盡職責,卻特別熱心于千里之外的失學兒童;一邊昧著良心偷稅漏稅、掙黑心錢,一邊舉著支票在媒體上大談特談企業(yè)社會責任;平常滿嘴仁義道德,卻一肚子男盜女娼……我們?yōu)槭裁匆炎约焊愕萌绱朔至涯兀?/p>
公益慈善不應是美化自己的化妝面具,它就應該是每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它和我們的工作生活統(tǒng)一融合不分裂;這種生活方式,其實很簡單,就是從身邊小事做起,比如關心流浪小動物、不亂扔垃圾、不加塞插隊、給老人小孩讓座、為外地人指個路、看演出認真聽鼓鼓掌、看到好文章點個贊轉發(fā)一下等等,努力做個不昧良心、好打交道、不給人添亂的人。
我經(jīng)常在不同場合里都說:1000萬人每人捐一塊錢,勝于1個人捐1000萬;公益慈善,不是比誰比誰捐錢多,誰比誰更土豪,而是讓更多的人用自己舒服的方式去做你認為有益的事兒,并且樂在其中,這樣才能長期地做,把它變成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我們永源基金會舉辦的“愛飛翔·鄉(xiāng)村教師培訓”公益項目,倡導輕松公益、隨手公益,降低門檻,讓人人都能公益,想捐的可以捐錢,能提供服務的企業(yè)可以提供服務,大學生、中學生,甚至小學生來當志愿者,每一個北京市民還可以認領接待一名鄉(xiāng)村老師一天,不能現(xiàn)場參與的,你還可以認領一個鄉(xiāng)村孩子的愿望。直到今年,我們有一批志愿者已經(jīng)連續(xù)四年每年暑假都要回來參與“愛飛翔”,按他們的話說:如果暑假沒有“愛飛翔”他們會覺得缺點什么;我們有的公益支持單位,比如和睦家醫(yī)院,已經(jīng)連續(xù)五年為鄉(xiāng)村老師體檢,這也變成了他們的習慣。
公益慈善沒有門檻,隨手可及,人人參與,把偶爾的好人好事,變成一種生活方式;從閱讀《告別土豪:中國慈善新時代》這本書開始,讓我們一起告別土豪公益時代,遵從內(nèi)心,隨時從身邊做起,讓公益慈善變成生活習慣,培養(yǎng)和傳承我們的精神財富,讓我們的社會正常起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