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后一期,心里五味雜陳。
今年昆明的秋天真短,一轉(zhuǎn)身就冷下來,且多陰雨,如洗的藍天十分罕見。俗話說天氣影響心情,這讓今年收官的《大家》擔(dān)負了莫名壓力——自去年一步邁入市場,《大家》經(jīng)受了諸多煎熬,本期是否能夠為全年辛勞畫上圓滿句號?2015年,我們大膽推出“先鋒新浪潮”,并非倡導(dǎo)“回去”,而是呼吁“勇敢”。突破的勇敢、創(chuàng)新的勇敢,甚或,堅守的勇敢。好在我們得到的肯定遠勝否定,褒獎多過批評,這大大提升了我們的自信心。為小說寫作發(fā)現(xiàn)新人,多找亮點,終究沒錯。我很難說第六期的“先鋒新浪潮”能否為2015年來一個漂亮的收尾,因為每一期的稿件選擇都讓人頭疼,本期亦復(fù)如是,然而,簡單易辦的事情,又何曾是我們想干的呢。但愿,這一回沒讓大家失望。
所謂“幸?!保^于堅持以及堅持之后略有所得吧。
這的確是兩部精心物色的作品。我們特別安排小說老將何凱旋與年輕的小說新兵王蘇辛同時亮相。何操練小說30載,《圖景》洋洋4萬言,沒有耐心的讀者一定會搖頭放棄,但,好作品帶給讀者的回饋往往與進入的艱辛成正比?!秷D景》之野心就在于作者打算以最本質(zhì)的小說敘述甚至零度敘述描繪特殊時代人類匍匐于地的“生存圖景”,讓細節(jié)和故事默默地甚至不厭其煩地自我“呈現(xiàn)”,這需要相當大的耐心!寫小說的大多知道這些話說著容易干起來難,何凱旋做到了。我們理應(yīng)向這種推到極端的勇氣致敬,且不論你喜歡不喜歡。
年輕的王蘇辛并不稚嫩,《戰(zhàn)國風(fēng)物》以流暢敘事探討了年輕一代與父輩的緊張關(guān)系,這是當下青年作者熱衷的題材之一,但王的筆法內(nèi)斂干凈,言外之物也頗為講究,不失為耐讀之作。
本期小說欄目同時嘯聚了三位女性,這真是一個美麗的巧合。棉棉繼續(xù)奉獻著文藝青年們的困頓與詩意;陳蔚文試圖探究家庭內(nèi)部成員“彼此”的矛盾與尷尬;嚴英秀的《月光傾城》寫得開闊,對歷史的隱痛沒有“回避”。楊曉凡的短篇從小處入手,處處飽蘸溫情。
這一期的詩歌集結(jié)了《大家》·晉寧大航海詩歌藝術(shù)匯之征文活動的獲獎作品,各有千秋,各具實力。
對,咱們回頭說說大航海詩歌藝術(shù)匯期間吉狄馬加先生的演講,他以詩人的身份呼喚詩人、詩歌回溯源流,這何嘗不是對小說家們、散文家們乃至評論家們的警醒:“找到你創(chuàng)作的源頭!”
2015年的《大家》何嘗不在尋找“重裝上陣”的“源頭”?我常感文學(xué)沒有式微,關(guān)鍵在于我們自己——從何而來,為何而去。
再次感謝大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