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歷經了半個多世紀的紅外光電探測器的發(fā)展研究,紅外探測器像元數(shù)目已經從少于100元的一代發(fā)展到10萬元的二代,再到百萬像素的三代,在出現(xiàn)了龐大的紅外探測器器件家族之后,人們又進入了以高探測率、大面陣、低成本、多光譜為技術特點的第三代。在紅外探測器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碲鎘汞、量子阱和II類超晶格探測器都成為了第三代紅外探測器技術的代表者,有第三代紅外探測器所共有的特征。文章分別介紹了三種代表技術,并將銻基II 類超晶格紅外探測器作為最佳選擇,分析其獨特的結構和材料器件優(yōu)勢,指出了其關鍵要解決的問題和其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第三代;紅外探測器;材料;器件
紅外光自被人類發(fā)現(xiàn)以來,紅外探測技術歷經了兩個多世紀的發(fā)展,從第一個實用的紅外探測器研制成功之后,就廣泛應用于軍事、民用、太空等領域,如:紅外成像、紅外制導、紅外預警等,利用其分辨率高、保密性好、抗電子干擾能力強的優(yōu)點,廣泛用于夜視、導航、預警、火控、防偽、精確打擊等。并且隨著研究的進展,先后出現(xiàn)了兩代紅外探測器,第一代以機械掃描方式實現(xiàn)目標成像;第二代凝視型焦平面探測器的單元數(shù)量比一代高三個數(shù)量級,進入二十一世紀,紅外焦平面技術又發(fā)展到了第三代,它與第二代相比,更注重多色探測、高性能和低成本的特質。由圖1所示可以看出紅外探測的發(fā)展歷程。
1 第三代紅外探測器的內容及概況分析
碲鎘汞、量子阱和II類超晶格探測器紅外探測技術都被稱為第三代紅外探測技術,它們所共有的技術要求是:(1)高工作溫度狀態(tài)、高探測率、高量子效率;(2)多光譜、高分辨率、大面陣;(3)低成本的制備。在共有的技術要求下,涵蓋有三個方面的內容:(1)高性能、高分辨率、多波段探測的制冷焦平面;(2)中等性能或高性能的非制冷焦平面;(3)低成本的非制冷焦平面。其中:高性能是指像元在100萬以上;低成本是通過提高工作溫度的方法,進一步改進器件技術。
第三代紅外探測器中,單色探測器包括:大面陣InSb中波紅外探測器、InGaAs近紅外探測器和非制冷紅外探測器。雙色或多色紅外探測器包括:碲鎘汞、量子阱和II類超晶格探測器紅外探測技術,這三種紅外探測器技術的紅外吸收機制不同,各具優(yōu)缺點,也應用于不同的領域,被公認為是第三代紅外探測器技術。
2 第三代紅外探測器技術的不同性能概述
紅外探測器的制備技術發(fā)展由人工調制晶體到注入成結到外延成結的過程,第三代紅外探測技術應用以半導體能帶工程為核心的外延技術,在該技術支撐下,第三代紅外探測器技術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優(yōu)缺點。
2.1 碲鎘汞探測器
碲鎘汞是適用于紅外3-20um波段的紅外探測器。它是一種直接帶隙半導體材料,具有質量小、遷移率高、響應速度快的優(yōu)點,它對于電子吸收外來光子從價帶躍遷到導帶,材料吸光系數(shù)大,量子效率高達90%以上,同時,調節(jié)碲鎘材料中的Cd組份,碲鎘汞材料的禁帶寬度也隨之變化。
缺點:(1)碲鎘汞材料主要由離子鍵結合,構成元素汞的穩(wěn)定性差,極易從材料中析出,這造成了該材料的不均勻性和不穩(wěn)定性。(2)由于它的器件響應波長是根據(jù)Cd元素的組分變化而變化的,這就使得碲鎘汞材料的器件性能更為不穩(wěn)定,因而,也不適用于截止波長為7um的中波紅外探測器。(3)伴隨該材料器件的響應波長增加,一些暗電流機制也呈幾何級數(shù)增加,而該材料并沒有相應的控制手段。這些缺陷導致碲鎘汞材料的器件制備成本較高,無法滿足第三代紅外探測器的技術要求。
2.2 量子阱材料
由于該材料在能帶結構上形成對電子或空勢阱,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光生載流子被收集形成光電流,故而得名:量子阱材料。目前主要采用的是:GaAs/A1GaAs量子阱紅外探測器,這是在III-V族生長技術和器件工藝技術成長起來的材料,其成品的襯底尺寸可達6in(1in=2.54cm)以上,可以生成大面積、均勻度極高的量子阱材料,與碲鎘汞材料不同,量子阱材料不僅可以改變材料組份,而且可以改變材料厚度、能級位置,器件響應波長也可以從中波3um到更長的30um。其材料結構如圖2所示。
該材料具有的優(yōu)點:(1)均勻度高。它適用于長波段,成品可以進行大面積制備,目前已經制備出1024×1024像元的長波、中波紅外探測器和1024×1024像元的中長波雙色焦平面探測器。(2)由于該材料可以調節(jié)組份、厚度,因而易于制備大面陣紅外探測器,實現(xiàn)雙色或多色探測,具有良好的器件性能。
該材料存在的不足:它只適用于響應要求不快的場合,這是由它的工作方式所決定的。影響因素一:量子阱材料吸收光子是子帶間躍遷,數(shù)量級比價帶提供的電子差了3-4個量級;影響因素二:該材料只能吸收平行于表面的入射光,這對探測器的要求更為精細,增加了工藝難度同時也降低了器件的量子效率。它的量子效率為8%,遠低于碲鎘汞材料。另外,一個對制冷系統(tǒng)的制約性要求則是:量子阱材料的響應時間較長,就要求器件有較低的暗電流性能,而這無疑對制冷系統(tǒ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量子阱材料要求較低的65-73K的工作溫度,這就增加了系統(tǒng)的功耗。
2.3 銻化物超晶格紅外探測材料
在InSb體晶生長加工技術和芯片背減薄技術的不斷完善下,銻化物分子束外延技術提高了該材料的高溫工作性能,成為了以InAs/GaSb超晶格材料為核心的6.1A族材料。它有獨特的斷代能帶結構,可以生成導帶勢阱、價帶勢阱、電子和空穴。另外,電子有效質量輕,具有微帶構造。這些特殊的能帶結構使其具有較多的優(yōu)點:(1)量子效率高;(2)該材料可以調節(jié)其應變及其能帶結構,使重輕空穴分離大,降低了俄歇復合及有關的暗電流,提高了焦平面的工作溫度;(3)帶隙可調,隧穿電流小,可以在超長波段獲得較高的探測率,并實現(xiàn)從短波到超長波段的連續(xù)可調。(4)均勻度好,可以大面積生長材料,具有成本低的特質。
該材料的缺點:(1)目前,該材料的量子率已經達到60%,具有較高的量子效率,但是,還需要研究在復雜的材料結構和高量子效率之間的折衷與均衡。(2)該材料在生長之時對于界面設計和控制非常敏感,這不利于高質量材料的生長。(3)該材料極易氧化,使表面粗糙,增加了表面的非輻射復合;并且,器件表面與電極之間有導電通道,增加了暗電流,這些器件性能的提高都有待于表面鈍化技術的發(fā)展。
3 銻基II類超晶格紅外探測器,是第三代紅外探測器的最佳選擇
美國的量子器件中心、德國的IAF、AIM等機構都對銻基II類超晶格探測器進行了物理特性、器件性能等方面的研究,銻基II類超晶格材料被國外視為第三代探測的最佳選擇,在突破了高量子效率的材料生長技術之后,銻基II類超晶格探測獲得了飛速的發(fā)展。德國研制成功了高性能的中波單色和雙色II類超晶格焦平面探測器。圖3中充分體現(xiàn)了其在中、長波的高性能和高溫下的技術優(yōu)勢,更為突出的是,銻基II類超晶格材料由于其自身優(yōu)異的材料特性,背景限溫度高,器件可以在高于77k的高溫下工作,制冷功率極大降低,同時由于工作溫度高而引起的晶格失配和材料缺陷也將明顯減少,極大地提高了銻基II類超晶格探測材料的實用性能。
總之,在關于第三代紅外探測技術的研究方面,國內外都進行了高度的關注,高性能的紅外光電探測器的發(fā)展已經步入了第三代,將極大地拓展應用于現(xiàn)代軍事裝備及信息化工業(yè),碲鎘汞、量子阱和銻化物II類超晶格紅外材料是世界公認的第三代紅外探測材料,都面臨各自的技術挑戰(zhàn)。新型低維結構的銻基II超晶格材料成為了最優(yōu)選的材料,在現(xiàn)代也出現(xiàn)了明顯的產業(yè)化趨勢,未來可以預見,高溫型的銻基II類超晶格紅外探測器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參考文獻
[1]史衍麗.銻基Ⅱ類超晶格紅外探測器——第三代紅外探測器的最佳選擇[J].紅外技術,2011(11).
[2]蔡毅,王嶺雪.紅外成像技術中的九個問題[J].紅外技術,2013(11).
[3]劉傳明,姚立斌.紅外焦平面探測器數(shù)字讀出電路研究[J].紅外技術,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