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一:
投資項目過于單一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菜肴慢慢變成了飯桌上的搶手貨。一位投資者看到此景,毅然拋開了一直處在考察中的其他投資項目,一心一意搞起了特色養(yǎng)殖。這位投資者,傾其所有,投入到他選定的特色養(yǎng)殖項目上,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卻使其夢想破滅。
雖然單一投資因為資源和資金集中,在項目選擇正確的情況下,常常會給企業(yè)帶來好的收益;但單一投資的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放大的風險只要發(fā)生一次,就可能使投資者多年積累起來的財富毀于一旦。
錯誤二:
投資規(guī)模過大,資產負債比率過高
王先生對自己準備投資的電磁爐項目充滿自信,他認為這個項目一定能給自己帶來不菲的收益,加上擁有人脈,他輕而易舉就從銀行貸得大筆資金,這更加讓他信心爆棚,要大干一場。這種心態(tài)使他忘記了自己企業(yè)抵抗風險的能力,他一心只想擴大投資規(guī)模,將攤子鋪得越來越大。然而企業(yè)的負債也隨著他的盲目投資滾雪球般地擴大,王平卻毫不在乎,一點也不感到害怕。在他看來,等企業(yè)一運轉起來,什么債都可以還清。但等他的企業(yè)運轉起來了,別人的錢也賺夠了,市場開始拼命壓價。王平的產品生產出來卻賣不出去,企業(yè)頓時陷入了危局之中。
一開始就喜歡把攤子鋪得很大,幾乎是一些創(chuàng)業(yè)投資者的共性,殊不知種種危機就蟄伏其中,一不小心就可能爆發(fā)。同時,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時候,人們容易信心超支,對未來估計過于樂觀,藐視風險,從而形成投資泡沫。投資者應從風險與收益平衡的角度考慮企業(yè)的投資導向,選擇合適的投資項目,并且將投資規(guī)模控制在適度的范圍內。在進行具體投資時,應將資金分批次、分階段投入,盡量避免一次性投入,以防萬一環(huán)境變化,風險發(fā)生,手中再無資金可以周濟,以致滿盤皆輸。
錯誤三:
過度相信他人,不親自進行市場調查
一位北京白領因所服務的外資企業(yè)準備撤出中國而面臨失業(yè),就想尋找一個合適的項目自己投資做老板。聽到消息后,一位朋友跑來向他竭力鼓吹××項目的美好前景,并說:“只要投資20萬元,其他一切事情全部搞定。到時候,五五分成?!边@位朋友又一一列舉了自己的市場調查數據,分析了市場前景,結論是:××項目前景一片光明。這位白領受朋友蠱惑,不僅對20萬元投資一口應允,而且在將錢交給那位朋友之前,也沒有親自或委托他人重新對這一項目的市場前景和這位朋友的辦事能力進行任何調查。結果他的朋友拿到錢后,沒多久就將項目做垮了,這位白領的 20萬元投資打了水漂。
通常,創(chuàng)業(yè)者對他人尤其是親密朋友的意見過度信任,認為朋友的話即代表了市場的真相,從而導致投資失敗。在做投資決策時,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的意見與建議,哪怕這個人是赫赫有名的專家、你的親兄弟。對此,投資者更要牢記在心。
錯誤四:
急于獲取回報
溫州有家私營企業(yè)的小老板,看到別人因生產某種塑料產品錢都賺瘋了,不由得心動,趕緊籌集了資金,決定盡快投資這一項目。就在這時,他手下的一名技術員勸他:“老板,你只要將開工時間推遲4個月,我們就能安裝調試好一種目前最先進的設備來生產這種產品,產品比現有設備生產的產品要好得多,相信也會暢銷得多?!辈涣?,這位老板聽了卻很不高興地說:“推遲開工 4個月?你知道推遲開工4個月意味著什么嗎?那意味著我們將白丟掉上百萬元的利潤。”但不出那位技術人員所料,工廠開工沒幾個月,就因為配套技術陳舊、產品科技含量太低而使產品陷入滯銷。這位老板不得不重新投入巨資,對才開工沒多久的工廠進行技術改造。
創(chuàng)業(yè)者在初涉投資時,易受眼前利益驅動,而忽視長遠利益,采取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這樣做雖然能夠使企業(yè)一時獲利,卻喪失了長遠發(fā)展的后勁。投資是一項系統工程,創(chuàng)業(yè)者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更不可殺雞取卵、涸澤而漁。
錯誤五:
進行沒有希望的“友情”投資
王先生和李先生同為一企業(yè)下崗人員,創(chuàng)業(yè)時這兩位兄弟般的好友,各自經營著一家同類性質的公司。開始時,雙方的經營狀況差不多,但一年之后,王先生開始考慮長遠發(fā)展,壯大自己的企業(yè),而此時,李先生卻資金耗盡,面臨破產。求貸無門的李先生著急地求上門來。面對多年的朋友和同事那羞愧落魄的樣子,王先生明知李先生根本不是搞企業(yè)的料,但還是答應將原計劃用來擴大生產的資金資助好友。然而幾個月之后,李先生花光了借來的錢,企業(yè)卻毫無起色,而王先生也因為這筆不小的“友情投資”,使公司因資金緊張而陷入惡性循環(huán),一蹶不振。
商場不認友情,只講事實。王先生在明知道對方能力不行的情況下,顧及友情,勉強將自己本來不多的資金投資,結果既沒救活好友的企業(yè),也使自己陷入困境。投資者在投資時,一定要記住,感情代替不了理智,不要被感情的溫情面紗蒙住眼睛,迷惑了頭腦,最后卻傷害了雙方的感情。
錯誤六:
情緒化的投資策略
趙先生是一家民營企業(yè)的經理,幾年來,連續(xù)投資的幾個新項目均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流產了。恰巧這時,有下屬又呈上一個據說是一本萬利的新商機,急于翻本和挽回形象的趙經理連看都沒有細看,更別說科學評估該投資項目,便當即批準。用趙經理的話說就是:“一回不成,兩回不成,我就不信這回還不成!”可惜市場很快回了話:他的投資又泡湯了。為了這一次又一次的投資失敗,趙經理的精神幾乎崩潰。
不害怕失敗是好事,失敗乃成功之母。但膽大不等于魯莽,創(chuàng)業(yè)者因無法忍受屢屢投資失敗的壓力,激起賭徒心理,以情緒化的思維決策方式去決定投資方向、投資項目,必敗無疑。情緒化是最可怕的投資陷阱之一,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冷靜而客觀地決策。如果覺得自己把握不住,可以請專家或組織智囊團來幫助自己,不能讓情緒左右了自己的頭腦,導致投資一錯再錯。
錯誤七:
忽視投資回報,投資陌生行業(yè)
張廠長經營著一家食品廠。張廠長喜歡讀書看報,知道現在專家們都在講企業(yè)經營要多元化。他決定到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yè)一試身手——辦服裝廠。由于他從來沒有搞過服裝,對服裝行業(yè)兩眼一抹黑,而他在食品行業(yè)積累的經驗在服裝行業(yè)又完全用不上,結果不到一年,張廠長的服裝廠就敗下陣來,而且還拖累了主業(yè)。
一個企業(yè)經營者愛學習、有上進心是好的,但張廠長在學習時卻不善于分辨,忘記了對于一個投資新手來說,不熟不做乃是一條普遍法則。盲目進入不熟悉的新行業(yè),既使一個經營者過去積累的經驗不容易發(fā)揮,又浪費了時間和寶貴的資金。
錯誤八:
對合作缺乏真誠,頻頻違約
趙先生精明過人,人稱“小精靈”。在與一家企業(yè)合作共同開發(fā)項目時,為了讓自己占到更大便宜,他在腦子里把小算盤撥了又撥,極力尋找合作條款的空當,不按合約規(guī)定辦事,屢屢推諉、延遲、壓縮投資時間和數額,尋找各種借口讓對方替其出資、墊資。對方也并非傻瓜,很快察覺他的小九九。因為趙先生的失信行為,使對方對合作喪失了信心,從而在投資上與他相互扯皮,大大延長了項目的開發(fā)時間。當他們共同開發(fā)的產品上市后,競爭對手的產品早已在市場上廣泛推廣。留給他們的只是殘羹剩飯,投資回報少得可憐。
私心太重,合作缺乏誠意,不信守承諾,是投資合作中常見的事,亦常常成為投資失敗的誘因。作為一個投資者,如果你打算尋找一個合作伙伴,你就一定要有與對方真誠相處的準備,1加1等于2,1減1就是零,1雖比2小,但卻大于零。所以,如果你不能做到與合作對方真誠相處,最好還是一個人單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