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中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后澆帶施工是現(xiàn)代建筑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能有效防止建筑工程出現(xiàn)裂縫,進而保證工程質(zhì)量。本文從后澆帶的功能與設計階段開始闡述,并對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進行分析。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澆帶設置施工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中,應該考慮到合理的使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同樣施工人員要保證后澆帶施工的質(zhì)量,一切都要嚴格按照施工規(guī)范的標準。利用后澆帶技術解決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容易出現(xiàn)的裂縫現(xiàn)象,給人們一個工程質(zhì)量滿意的建筑。
一、混凝土后澆帶施工原則
1.在設置后澆帶時要嚴格按照混凝土后澆帶施工規(guī)范進行,不得違規(guī)進行操作。這是由于普通混凝土的開裂現(xiàn)象很普遍,必須采用后澆帶才能把其所受到的約束應力釋放出去,這樣之后再采取適當?shù)呐蛎浕炷撂畛涫┕ち芽p,使得其有足夠的能力來抵抗殘余的應力。
2.出于沉降率的考慮,后澆帶的結構設計一定要按照施工圖紙要求的嚴格進行設計,且要符合工程的實際需要,并且選擇留設后交代的位置必須得到施工單位的許可才能開展施工。
3.后澆帶之間應該保持合理的間距,一般矩形構筑物后澆帶之間的距離需控制在30到40m之間,其寬度的設置需利于施工操作便捷的要求,一般會以結構構造的要求為標準,??刂圃?00—1000毫米之間。
4.施工人員要保持后澆帶處梁板上的受力鋼筋保持貫通,不允許中途斷開。當梁、板之間的跨度不大時,便可一次性的將鋼筋配足;而跨度過大時則需按照規(guī)定要求將其斷開,并需保證能在混凝土補齊前焊接好。
5.沒有澆筑混凝土的后澆帶不可以拆除其上面的部分模板和支柱,因為一旦拆除梁板將會出現(xiàn)懸臂現(xiàn)象而引發(fā)變形;再給施工后澆帶進行選址時,應事先考慮受力結構小的位置,例如梁、板反彎點周圍都是最佳選址。這些地方的彎矩和剪力都比較小很適合后澆帶的設置。此外一些彎矩大、剪力小的梁、板中間的位置也很適合后澆帶的設置。
6.后澆帶常有斷面形式存在,這時便需要在所有的混凝土澆注完以后對其采取有效地加固措施,切忌出現(xiàn)直縫。而后澆帶的板則可留一些斜縫;一些梁和基礎位置則需留企口縫,這需要依據(jù)結構斷面的具體情況來定。
7.在對混凝土進行澆筑時要控制好分層澆筑的厚度以及振搗器和鋼絲網(wǎng)模板之間的距離。除此以外在振搗混凝土過程中,水泥漿的流失現(xiàn)象很嚴重,因而要嚴格控制振搗器和模板二者之間的距離,這樣才能確?;炷恋拿軐嵍?;對于垂直施工縫位置應該借助鋼釬將其振搗嚴實。
二、后澆帶設計中的技術要點
1、在進行后澆帶施工設計的時候應該堅持“抗放兼?zhèn)湟苑艦橹鳌钡脑瓌t。采取措施釋放應力,防止混凝土裂縫的做法就是我們所說的“放”;后澆帶施工中,我們用混凝土填補建筑物的縫隙,是為了抗衡沒有完全釋放的預應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抗”。因此,我們在進行房屋建筑施工設計的時候應該做到“抗”“放”兼?zhèn)?,但是,要以“放”為主,盡可能地釋放應力。
2、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留設。在對房屋建筑進行結構設計的時候,有些后澆帶是考慮到建筑沉降方面的因素而設置的,因此,我們在施工的過程中不能隨意改變施工工序的先后順序和施工中涉及到的技術參數(shù),要堅持在施工中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進行后澆帶的預留和設置。
3、合理控制后澆帶間距。通常情況下,在對矩形構筑物進行后澆帶設計的時候,后澆帶的間距以30—40m為宜,而后澆帶的具體寬度應便于施工過程中的操作,也要結合房屋建筑的結構構造,通常情況下,后澆帶的寬度為700—1000mm。
4、后澆帶處的梁板受力鋼筋必須是貫通的,不能斷開。如果房屋建筑物的梁、板的跨度不是很大,可以考慮在施工過程中一次性配足鋼筋;如果梁和板的跨度比較大,可按規(guī)定斷開,在補齊混凝土前將鋼筋焊接好。
5、后澆帶在未澆筑混凝土之前,不能將建筑物上面的部分模板進而支柱拆除,要等澆筑混凝土后,且混凝土凝固好了以后再拆除模板和支柱,以避免梁拆除以后使板、梁在這種情況下形成懸臂,進而引起房屋建筑的梁板變形。
6、合理設置后澆帶的位置。我們在施工過程中,應該在結構受力較小的部位設置后澆帶,也可以考慮在梁板的反彎點附近設置后澆帶,這個位置彎矩一般情況下比較小,剪力也不大。另外,也可以選擇在建筑物梁、板的中間部位設置后澆帶,這個地方的彎矩雖然是比較大的,但是,這個部位受到的剪力卻比較小。
三、后澆帶施工技術
1、在支設模板的時候,要根據(jù)設計的分塊圖所劃分的混凝土澆筑施工層段進行,在支設模板的施工過程中,不能隨意進行,要嚴格按工程施工方案進行。且在模板專項方案設計中,應在后澆帶兩側沿后澆帶方向設獨立的支撐和模板帶,等后澆帶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再將其與后澆帶模板一同拆除,這樣既不影響其它模板和支撐的周轉(zhuǎn),又保證結構構件的安全。
2、在混凝土澆注施工過程中,必須確保后澆帶周邊區(qū)域混凝士的澆注質(zhì)量,防止?jié)沧⑦^程中發(fā)生漏漿現(xiàn)象或混凝土振搗不夠密實的現(xiàn)象。在后澆帶兩側,應采用相應的鋼筋支架鋼絲網(wǎng)進行隔斷,其兩側的斷面形式應由結構設計人員進行專門的深化設計。當在地室底板進行施工時,因為該區(qū)域防水要求較嚴格,地下室底板的后澆帶設置不應留成直槎。相關施工單位應專門安排技術人員負責后澆帶區(qū)域內(nèi)在周邊混凝土澆注期間的清潔防止后澆帶區(qū)域內(nèi)預先鋪設好的鋼筋被踩彎、壓彎或浸水銹蝕。
3、在后澆帶區(qū)域進行封閉澆筑施工前,應清理干凈后澆帶區(qū)域內(nèi)的雜物,做好預先鋪設鋼筋的除銹措施,將后澆帶周邊兩側的混凝土進行充分的鑿毛,并涂刷足夠的界面劑,后澆帶澆注采用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比周邊兩側采用的至少提高一級,并應在混凝土中摻加適量的微膨脹劑,以補償混凝土澆筑后的收縮變形。
4、對于為防止混凝土凝結收縮時應力過大導致開裂而設置的收縮后澆帶,在混凝土澆注兩個月后,可認為其已經(jīng)完成了60%以上的收縮變形,可進行后澆帶區(qū)域的封閉澆注施工;對于為防止高層建筑結構中主樓與裙樓之間的沉降差過大而引起兩者交接處混凝土開裂而設置的沉降后澆帶,應等到主體結構封頂后再進行后澆帶混凝土的封閉澆筑。
5、在后澆帶封閉澆注施工之前,應在結構設計圖紙上的相應地方明確標明不能堆放施工設施、材料等荷載在后澆帶附近一定的區(qū)域范圍內(nèi),并充分做好后澆帶周圍兩側的臨時支護體系。
6、底板后澆帶施工:底板后澆帶一般鋪設3層鋼絲網(wǎng)作為側模支護體系,采用鋼筋作為混凝土樓板骨架。部分房屋樓板施工中還可采用快易收口網(wǎng)作為側模支護體系以代替鋼絲網(wǎng),但混凝土澆注時,應防止嚴重漏漿的現(xiàn)象發(fā)生,避免影響混凝土的澆注質(zhì)量。為確保整個主題結構的施工質(zhì)量,后澆帶區(qū)域內(nèi)的鋼筋骨架與底板鋼筋之間不應焊接,在后澆帶末封閉澆注施工前,應防止鋼筋骨架長期浸泡在水中,并為防止污水、雜物等進入后澆帶區(qū)域,可采取各種有效的臨時性保護措施。
四、后澆帶施工流程具體要求
1、后澆帶區(qū)域與周邊兩側的預留接縫形式,必需嚴格按施工設計要求進行預留。在后澆帶進行混凝土封閉澆注前,要對其區(qū)域內(nèi)進行洗刷、清理,并對兩側混凝土進行充分的鑿毛,混凝土澆注時—定要進行充分的振搗密實,確保后澆帶區(qū)域內(nèi)的混凝土經(jīng)合理養(yǎng)護后能夠達到設計強度要求。
2、后澆帶區(qū)域的周邊混凝土澆注完成后,應對后澆帶區(qū)域的頂部進行遮蓋,四周用臨時欄桿或砌筑砌體進行同護,以防止后澆帶區(qū)域內(nèi)在澆注前雜物堆積,造成難以清理的后果,在樓板澆注施工過程中,要防止后澆帶區(qū)域的鋼筋被踩踏、污染、破壞。
3、后澆帶區(qū)域的澆注采用的混凝土應采用具有無收縮特性的水泥進行混凝土的拌制,最好在拌制過程中摻入適量早強減水劑,施工拌制前應進行相應的試配比試驗,拌制的時間要足夠,澆注完成后應進行合理的澆水養(yǎng)護。
4、后澆帶區(qū)域跨度內(nèi)的梁板結構在封閉澆注之前,其周邊兩側的混凝土結構一直處于懸臂狀態(tài),在后澆帶混凝土澆注并達到一定強度前,不能拆除跨度內(nèi)的模板支撐體系,需要待后澆帶混凝土達到其設計強度值的75%后,才能進行拆除,且必須按由上往下的順序進行。在后澆帶區(qū)域內(nèi)進行混凝土封閉澆筑后,在后續(xù)的養(yǎng)護期間內(nèi)還應對其樓面進行沉降監(jiān)測,并將整個沉降觀測記錄進行及時分析,發(fā)現(xiàn)異常時應及時分析找出相應的原因。
結語
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對保證建筑工程的質(zhì)量有很大影響,能有效的避免結構發(fā)生裂縫,還能加強結構的強度提高建筑的整體性能。我國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需要先進施工技術的保障,需要對施工技術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完善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
[1]池彬。建筑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J].科技風,2013(14)
[2]廖東奇。建筑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分析[J].經(jīng)營管理者,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