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到這里我們已經將最重要的動作要領介紹完了,它們包括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腰松胯、松腰斂臀、沉肩墜肘、松肩收腹、圓襠扣膝、五趾抓地等。也許有些流傳的動作要領的名稱沒有被我提及,但實際上我們已表達了類似的意思或換了特定術語來表達。我們力求在這些基本的動作要領中不做繁瑣的講解,盡量深入淺出,并根據(jù)多年經驗,總結愛好者常犯易犯的問題,針對性闡述核心原理。
這些都是太極拳最基本的動作要領,也是我們從初學太極拳及通過站樁樹立正確姿態(tài)時就要開始學習的內容。只有從一開始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yǎng)正確的習慣,才能在日后練習中不走或少走彎路。練拳無捷徑,不走彎路少走彎路就是最快的捷徑。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當太極拳練到更高境界的時候,最核心的內容往往還是這些最基本的動作要領。
我們在一開始講太極拳內勁的文章中就講過,太極拳是一種導引術及內家拳術,初期以形領氣,后期以氣催形。因此正確的外形是需要我們首先做到的。只有按照基本的動作要領,做到形體姿態(tài)的正確,才能使身體內部暢通。大家都知道氣息氣血運行一定是建立在內部暢通的前提下,所以我們練拳的步驟首先做到形體端正,繼而促使周身暢通,最終才能引領氣息運行。只有按此步驟,達到導引的目的,我們的養(yǎng)生效果才能完全的體現(xiàn)出來。同時我們也看到有一些太極輔導者或教練,往往從一開始就給大家強調意念、內氣等等。把太極拳說得很玄虛,但卻缺乏必要的手段,將學生的基本姿態(tài)調整正確,結果形不端,而致氣不順,無法達到修煉的目的。
曾遇到有太極愛好者向我咨詢,說自己站了好幾年的樁,為什么始終沒有感覺。我叫他站來看看。結果發(fā)現(xiàn)姿態(tài)幾乎完全不正確,很多重要部位如頭頸、肩肘、腰胯、膝腿等部位都沒有按照動作要領要求的去做,問起原因,他回答說他也看了很多太極拳書籍,但還是不懂到底怎么做才算真正的正確。我想類似這種情況還有很多,需要給予高度重視,像他這樣在錯誤狀態(tài)下練習,不出毛病已是萬幸,更不要奢求其他收獲。
正如上面這位太極愛好者所遇到的問題,這些動作要領古人早就用簡練的語言為我們總結好了,并非我所創(chuàng)新。但我感覺就像宗教一樣,佛法很好,上帝也很好,但想讓人真正地人道,離不開好的傳教士,離不開一個弘揚佛法的高僧,正如太極拳很好,但想深入同樣離不開明師的指點。因此我們的工作很類似一個傳教士,結合自身的研究體悟做好闡釋性的工作,即用盡可能通俗形象的語言把古人的微言大義闡釋清楚,同時結合國內外對太極拳的科學研究成果,努力把傳統(tǒng)太極拳這一古老而魅力四射的拳術呈現(xiàn)給廣大太極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