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充滿靈光的詞兒,叫:無巧不成書。而且這詞兒的背后,還有個很有意思的典故。
相傳,施耐庵在寫《水滸傳》景陽岡武松打虎這回書時,橫也寫不好.豎也寫不好,總覺得膚淺,沒有神氣,真是傷透了腦筋。正當(dāng)施耐庵十分苦悶的時候,書房外傳來一陣吵鬧聲。施耐庵不由得放下筆,站起身來,信步到門口,往外一看,只見鄰居阿巧正和一條狗在惡斗。阿巧喝醉了酒,袒著胸,露著背,向那條狗拳打腳踢;狗也不示弱,一會兒撲,一會兒掀,一會兒剪,沖著阿巧亂叫亂咬。忽然,狗朝阿巧一撲,阿巧閃身一讓,順勢騎在狗背上一陣狠打,那條狗頓時動彈不得。施耐庵不禁看呆了,眼前似乎都是武松與虎搏斗的身影。剎那間,文如泉涌,施耐庵趕緊回到書房,一口氣寫下了名傳千古的武松打虎。他把這件事告訴妻子,妻子笑著說:“真是無巧不成書??!”從此,這個詞兒便傳開了。這正是沒有巧事就編不成書。后人便以這個詞兒來比喻事情十分湊巧。
事物的發(fā)展,都是有其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偶爾打破了某些常規(guī),或是出現(xiàn)了某種突發(fā)變化,會給人帶來意外或者新鮮的感覺,這便是“巧”。巧的好處就在于它出現(xiàn)的幾率太低,而且大多不是人為所致,因此,這種巧出現(xiàn)的時候,往往會在人的心中形成難以忘懷的印象??墒?,相反,如今的熒屏上,有的電視劇為巧合而巧合,讓人感覺不爽。要知道,“巧”要是出現(xiàn)太多,特別是在一個文藝作品中總是出現(xiàn),是不是顯得人工雕琢的痕跡太強(qiáng)了。而巧合出現(xiàn)太多,反倒讓作品沒了應(yīng)有的味道。
以最近熱播的電視劇《羅龍鎮(zhèn)女人》為例,看了十幾集,突然發(fā)現(xiàn),這怎么還跟小時候,我們看過的老片子一樣——英雄不死?每到了劇中主人公有狀況了,怎么那么巧,總會有人出手相助。沒想到這樣老套的巧合,在《羅龍鎮(zhèn)女人》中層出不窮,不禁讓人無奈:哪來那么多的巧合!第四集,春蘭、夏荷姐妹倆頗費(fèi)心力地放走冉天放,讓他躲進(jìn)深山藏匿起來。如果此后,兩線發(fā)展,哪怕再節(jié)外生枝,都應(yīng)屬正常,可是春蘭和夏荷回到娘家備嫁,文家怕再節(jié)外生枝,派了不少人以照顧新娘的名義跟到川河寨住下。可在山里聽到哭嫁歌,冉天放又冒險潛回川河寨,并與春蘭見了面,二人情深難棄,再次逃走。編劇者以為這樣的巧可以為后面的故事跌宕起伏做鋪墊,可回過頭來一想,不對呀,早知道能一起逃走,為什么不直接從文家想辦法一起逃走。此時,冉天放冒險救春蘭,貌似情難棄,實則不懂事,辜負(fù)了姐妹倆救他的一片苦心。這樣的巧合不算完,逃走路上,天放、春蘭碰巧聽到虎幫準(zhǔn)備偷襲文家,竟又出手相救,可文家回報的是“脫族三關(guān)”。而身負(fù)重傷的兩人離開文家,碰巧又遇上虎幫,這一回,為救春蘭,天放墜落懸崖。巧的是,春蘭被趕來的文孝禮救回,天放就更巧了——不僅身負(fù)重傷落崖沒死,碰巧遇上紅軍。哈哈,如果當(dāng)初躲進(jìn)深山不出來,天放也許也能碰巧遇到紅軍,根本就不用遭這份罪。
最搞笑的巧合出在夏荷身上。一身功夫的夏荷被文家休了,搭船出走,卻先是被小偷偷了錢,后又遭人販子拐賣至青樓,多次逃脫來果,還被打得遍體鱗傷??稍趺茨敲辞桑谇鄻蔷尤挥錾狭撕6ㄟh(yuǎn),而夏荷最終被海定遠(yuǎn)救出青樓。如果說,夏荷流落之時碰到海定遠(yuǎn),可以算上無巧不成書,那青樓相遇的這種巧合,則是畫蛇添足——反正是遏上海定遠(yuǎn).又何必非讓夏荷走一趟青樓呢?這里的用心只有主創(chuàng)知道了。
如此之多的巧合,倘若施耐庵老先生當(dāng)初學(xué)了去,恐怕早沒有了《水滸傳》的經(jīng)典流傳。好在我們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面對此景,早下手了——換臺。
其實,我們對于老片子中巧合的老套路的印象,是基于幾十部電影的積累所致,只不過,它們都用了各自的巧合,才壘成一個印象。但是一部幾十集的電視劇如果頻頻地出現(xiàn)巧合,這還是生活嗎?那不就是編嗎,而且還不是摘鳊,是純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