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一家酒店日前遭遇自殺式爆炸襲擊,事件造成十多人死亡。位于酒店內的中國駐索馬里大使館遭到嚴重波及,一名負責安全警衛(wèi)的工作人員遇難,3名使館工作人員受傷?!扒嗄挈h”何許人也?為何能越境在肯尼亞發(fā)動如此駭人聽聞的恐怖襲擊?
一度占據索馬里中部南部大部分地區(qū) 索馬里“青年黨”的前身是“伊斯蘭法院聯盟”。1991年1月索馬里的西亞德·巴雷政權倒臺后,索馬里局勢持續(xù)動蕩,并催生了包括“伊斯蘭法院聯盟”(下文稱“聯盟”)在內的大量武裝派別。
2004年,信奉原教旨主義的宗教極端組織“聯盟”成立并在短短兩年內擊敗各派軍閥,控制了索馬里東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區(qū)。該組織還宣稱要建立包括鄰國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境內的索馬里人聚居區(qū)在內的“大索馬里”,讓周邊國家十分不安。2006年底,埃塞俄比亞出兵索馬里。2007年,“聯盟”被逐出了大部分占領區(qū)。“聯盟”的失利導致內部分裂,堅持強硬路線的青年人從該組織中分離出來,組成索馬里“青年黨”,且實力不斷壯大,一度占據索馬里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qū)。2008年2月6日,索馬里“青年黨”在索馬里海港城市博薩索實施爆炸襲擊,造成近90人傷亡。同月26日,該組織被美國認定為恐怖組織。其前任領導人也死于美軍空襲中。2011年10月,在與索馬里協商之后,肯尼亞開展代號為“國家保護行動”的跨國軍事動作,對索馬里南部地區(qū)的索馬里“青年黨”武裝進行清剿。
索馬里2012年9月組建新政府后,新政府在非洲聯盟維和部隊協助下,逐漸將索馬里“青年黨”武裝逐出重要城市。2012年10月,索馬里“青年黨”被逐出戰(zhàn)略重鎮(zhèn),也是其最后一個主要據點——基斯馬尤,其主要財源被斷絕。至此,索馬里“青年黨”的勢力大減,不得不退入偏遠地區(qū)。
效忠“基地”組織 多次發(fā)動報復性襲擊 索馬里“青年黨”與“基地”組織過從甚密,被外界視作“基地”組織在非洲的重要分支,逐漸成為威脅整個地區(qū)的極端武裝組織。2009年和2012年“青年黨”兩次宣布效忠“基地”組織并接受其領導。目前該組織估計有4000至6000人。
多年來,“青年黨”將襲擊目標鎖定在被其視為“叛國者”的索馬里政府官員及支持者、西方國家、聯合國機構、非索團以及向該國派遣軍隊的肯尼亞、烏干達和吉布提等國。
索馬里“青年黨”經常綁架肯尼亞海岸的外國游客,索要贖金。由于制造過多起綁架、殺害外籍人士的案件,并迫使國際人道救援活動中斷,該組織已被美國、英國、挪威、加拿大等西方國家列入恐怖組織“黑名單”。
索馬里“青年黨”時常發(fā)動報復性襲擊,并將襲擊目標擴展至參與非盟維和部隊的國家及其組織。據央視報道,索馬里“青年黨”不僅在索馬里境內制造恐怖襲擊,還經常潛入臨近的肯尼亞和烏干達等國發(fā)動恐怖襲擊,報復參與索馬里維和活動的國家。
索馬里“青年黨”殘暴兇狠,連惡名遠揚的索馬里海盜每年都要上繳20%的“發(fā)展稅”以尋求聯合。
多方暗中支持 并非一般恐怖團伙 索馬里“青年黨”實行嚴格宗教法律,對衣著和個人行為有嚴厲管制,例如對通奸女性施以石刑處死,對偷盜者施以砍手懲戒。其宣揚的觀點十分具有煽動性,對世界各地的狂熱分子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據報道,索馬里“青年黨”的骨干成員很多為來自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外籍恐怖分子,甚至有美國人參與其中,他們負責訓練索馬里人如何使用先進武器和自殺炸彈戰(zhàn)術。
索馬里“青年黨”并非一般意義上的恐怖團伙,圍繞該組織的興衰成敗,許多外部力量都在積極插手運作。據悉,“基地”組織與索馬里“青年黨”聯系密切,為其提供大量資金支持、人員培訓方面的幫助。厄立特里亞政府出于地緣政治(制衡埃塞俄比亞)、宗教情感等因素,曾經現金資助該組織,甚至為其提供士兵助戰(zhàn),后經聯合國制裁有所收斂,但如今是否仍暗中支持不得而知。索馬里獨立傾向嚴重的索馬里蘭也曾庇護該組織武器供應商、為其提供作戰(zhàn)人員。甚至有報道稱,中東的阿拉伯國家也對該組織進行暗中資助,其真實性難以考證。
此外,該組織還與活躍在阿爾及利亞的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分支、尼日利亞的“博科圣地”等恐怖組織在人員訓練、資金、武器方面有聯系。
資金來源復雜 設有“征稅軍人”小隊 雖然索馬里“青年黨”被逐出了基斯馬尤,其仍能從“基地”組織、國際同情者那里獲得資金,這些資金通過地下錢莊、打著慈善名義的國際匯款等方式到達其手中。
據《紐約時報》2014年報道,該組織有一個名為“征稅軍人”小隊,他們手持項目詳盡的稅目表,向農場和商業(yè)活動“征稅”。再加上該組織有多方暗中支持。所以,索馬里“青年黨”在無需控制大片地區(qū)的情況下,仍然有能力獲取資金發(fā)動襲擊。
行蹤非常詭秘 從駐守城市到滲入鄉(xiāng)村 11年來不斷制造襲擊的索馬里“青年黨”是一個非常狡猾且“生命力”極其頑強的恐怖組織。2012年以來,在西方國家、非索團以及肯尼亞、烏干達等鄰國軍隊重重圍剿之下,“青年黨”相繼失去摩加迪沙和南部重鎮(zhèn)基斯馬尤等城市據點,但它迅速改變策略,從駐守城市轉變?yōu)闈B入鄉(xiāng)村,行蹤更為詭秘,潛在危害性也不斷上升。
“青年黨”之所以在各方打擊之下依然勢力不減,與索馬里混亂的政治經濟現狀有著直接聯系。自1991年以來,索馬里長期處于軍閥割據狀態(tài),國內沖突不斷,經濟全面崩潰。在這種混亂局勢之下,“青年黨”最初利用民眾絕望和無助的情緒,承諾恢復安全、發(fā)展經濟和強化宗教,獲得了不少支持。
同時,“青年黨”善于利用復雜的部族矛盾為自身攫取利益,部落沖突頻發(fā)的索馬里南部、肯尼亞北部邊境等地區(qū)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滋生恐怖分子的溫床。該組織內部領導層由多部族成員構成,可以滿足不同部族的利益,盡管內斗不斷,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組織結構一直相對穩(wěn)定。?笪摘自《城市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