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良澤, 鄭鍵紅, 曾燕婷, 吳秀文, 林 梅, 王麗華
(福建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多孔MOFs材料,作為一種新型的多孔材料[1-3],是利用分子組裝和晶體工程的方法,通過配位鍵,將過渡金屬或者金屬簇(作為節(jié)點)與有機配體(作為連接體)組裝得到的具有微(介)孔的配位聚合物。MOFs材料具有以下幾點優(yōu)勢:1)集孔性和功能位點于一身,其結構具有可設計性和可調控性;2)結構可表征性;3)利用等結構特性,通過調節(jié)材料的孔尺寸效應、裸露金屬類型、混合金屬配比、活性點的位置等,有望制備具有一定功能的材料?;谶@些優(yōu)勢,近十幾年來,MOFs材料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并將其用于氣體存儲和分離等領域[4-10]。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分子設計(包括金屬離子或簇、配體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定向組裝。但配位聚合物組裝的反應體系往往比較復雜,影響因素較多。本文以硝酸鈷、2,5-二羥基對苯二甲酸為配體,通過改變溶劑的配比和反應溫度合成了一種新型的MOF材料。
硝酸鈷、無水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購自國藥集團上?;瘜W試劑公司;2,5-二羥基對苯二甲酸,購自TCI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上述試劑和藥品在使用前未經進一步純化。
配合物的元素分析用Vario ElⅢ元素分析儀測定;紅外光譜用FTIR-8900紅外光譜儀(KBr壓片法)測定;晶體結構在Bruker Smart Apex CCD X射線單晶衍射儀上測定。
稱取硝酸鈷[Co(NO3)2·6H2O,276.5mg]、2,5-二羥基對苯二甲酸(dobdc:55mg)置于聚四氟乙烯罐(體積為120mL)中,加入30mL混合溶劑[m(DMF)∶m(EtOH)∶m(H2O)=13∶1∶1],并超聲震蕩至固體溶解,然后置于125℃烘箱恒溫24h,取出,冷卻至室溫,得到大量紅色針狀晶體。元素分析計算值[Co2(C8O6H4)2·(H2O)4]:C,32.98%;H,2.75%。測 量 值:C,33.01%;H,2.77%。
對化合物1用X射線進行單胞參數的測定和衍射數據收集。所選晶體尺寸為0.20mm×0.20mm×0.20mm,測試溫度為293(2)K。將晶體置于Bruker Smart ApexⅡCCD X射線單晶衍射儀上,用經石墨單色器單色化的 Mo Kα射線(λ=0.071 073nm),以ω-φ方式掃描,在2.34°≤θ≤27.48°范圍內收集到8 487個衍射點。其中,4 387個(rint=0.020 7)為獨立衍射數據,可觀察衍射點3 579個[I>2σ(I)]。數據還原用 SAINT 程序進行,并用semi-empirical from equivalents程序進行吸收校正。配合物的結構用直接法解出,配合物的所有氫原子坐標由理論計算或差值fourier分析找出,對非氫原子坐標和各向異性溫度因子進行全矩陣最小二乘法精修,所有計算在PC機上用SHELXTL-97程序包完成。表1給出了標題配合物的晶體學數據,表2為配合物的原子坐標和等效熱參數,表3為主要鍵長和鍵角。
表1 配合物的晶體學數據 293(2)K
表2 配合物的原子坐標和等效熱參數
續(xù)表2
表3 主要鍵長和鍵角
續(xù)表3
圖1為配合物的晶體結構。圖1a)所示的單元中包含2個Co2+(分別是Co1和Co2)。其中,Co1處于八面體CoO6的中心,它分別與2個配體的羧基氧(如圖中的O4,O16)配位;同時,還與另一個配體上的羧基和羥基氧(如圖中的O1,O3)及2個水分子(如圖中的O3W,O4W)形成六配位的結構。Co2處于三角雙錐CoO5的中心,它分別與2個配體的羧基氧(如圖中的O5,O12)單齒配位;同時,還與1個配體的羧基氧橋聯(lián)配位(如圖中的O3);另外,還與2個水分子(如圖中的O1W,O2W)形成五配位的結構。從圖中還可以看出,配體的羧基氧與中心金屬離子Co存在2種不同的配位方式:一種是以單齒配體與中心金屬Co配位;另一種是以橋聯(lián)配體與中心金屬(Co1、Co2)配位。2個Co2+通過這樣的配位方式形成一維鏈狀的結構[如圖1b)]。
圖1 配合物的晶體結構
以硝酸鈷、2,5-二羥基對苯二甲酸為原料,在125℃的溶劑熱反應條件下,合成標題配合物[Co2(C8O6H4)2·(H2O)4]。測定其單晶結構,結果表明,該配合物為具有一維鏈狀的新型MOFs材料。目前,該新型MOFs材料的應用正在進一步研究中。
[1] 賴文忠,戈芳,李星國.儲氫材料的新載體——金屬有機框架材料[J].大學化學,2010,25(3):1-6.
[2] 趙莉,曾和平.手性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的合成及應用[J].有機化學,2012,32:1633-1642.
[3] Xiang S C,Zhang Z J,Zhao C G,et al.Rationally tuned micropores within enantiopur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highly selective separation of C2H2/C2H4[J].Nature Commun,2011(2):204.
[4] Xiang S C,Zhou W,Zhang Z J,et al.Open metal sites within isostructur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differential recognition of acetylene and extraordinarily high acetylene storage at room temperature[J].Angew Chem Int Ed,2010,49:4615-4618.
[5] Xiang S C,Zhou W,Neumann D A,et al.Exceptionally high acetylene uptake in a micropor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 with open metal sites[J].J Am Chem Soc,2009,131:12415-12419.
[6] Li J R,Yu J M,Lu W G,et al.Porous materials with pre-designed single-molecule traps for CO2selective adsorption[J].Nature Commun,2013(4):1538.
[7] Rochelle G T.Amine scrubbing for CO2capture[J].Science,2009,325:1652-1654.
[8] Rogow S K,Mason D L,McDonald J A,et al.Carbon dioxide capture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J].Chem Rev,2012,112:724-781.
[9] Zhang J P,Chen X M.Optimized acetylene/carbon dioxide sorption in a dynamic porous crystal[J].J Am Chem Soc,2009,131(15):5516-5521.
[10]Xiang S C,He Y B,Zhang Z J,et al.Micropor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 with potential for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t ambient conditions[J].Nature Commun,2012(3):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