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顱腦損傷患者血清腦鈉肽、D-二聚體和C反應蛋白變化及臨床意義
趙飛何先弟汪華學趙士兵劉成
(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安徽蚌埠233004)
摘要〔〕目的探討血清腦鈉肽(BNP)、D-二聚體(D-D)、C反應蛋白(CRP)在老年顱腦損傷患者中的變化及臨床意義。方法60例老年(年齡>60歲)顱腦損傷患者及60例健康老年體檢者(對照組)分別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血清BNP及D-D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CRP水平。結果顱腦損傷組血清D-D和CR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而BNP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與輕型及中型顱腦損傷患者相比,重型患者血清D-D和CRP水平較高,而BNP水平較低(均P<0.05)。死亡組血清D-D和CRP水平高于存活組(P<0.05),而BNP水平低于存活組(P<0.05)。經受試者特異性曲線(ROC)顯示,與單一指標檢測相比,聯(lián)合檢測的靈敏性、準確性、特異性顯著較高(P<0.05)。結論血清BNP、D-D和CRP水平測定有助于評價老年顱腦損傷患者病變程度及預后。通過聯(lián)合測定可提高上述指標在臨床上應用的靈敏性及特異性。
關鍵詞〔〕腦鈉肽;D-二聚體; C反應蛋白;顱腦損傷
中圖分類號〔〕R651.1〔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安徽省“十二五”臨床重點培育專科建設項目(01P44)
第一作者:趙飛(1980-),男,主治醫(yī)師,講師,主要從事重癥醫(yī)學研究。
研究表明血清相關指標與CT圖像結合診治顱腦損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腦鈉肽(BNP)是新近發(fā)現(xiàn)的由下丘腦貯存及釋放且具有強大利尿利鈉功能的活性肽,在機體調控水鹽代謝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D-二聚體(D-D)是交聯(lián)纖維蛋白單體降解產物,可反映機體纖溶系統(tǒng)功能〔3〕。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由于血液流變學發(fā)生變化,因此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而D-D可反映顱腦損傷患者血液流變學變化情況。C反應蛋白(CRP)是機體急性時相蛋白,其水平可反映機體損傷程度〔4〕。本研究將探討血清BNP、D-D和CRP水平與老年顱腦傷病情及預后的關系及其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
1資料及方法
1.1臨床資料2008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60例老年顱腦損傷患者,納入標準:①均經頭顱CT確診為顱腦損傷;②入院時格拉斯哥昏迷(GCS)量表評分>5分;③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深度昏迷;②惡性腫瘤、肝腎功能不全、慢性疾或全身性感染病者。其中男 38例,女22例;年齡62~82歲,平均年齡(68.6±2.4)歲;外傷原因:車禍25例,摔傷22例,其他13例;GCS評分 3~5分(重度)18例,6~10分(中度)28例,≥11分(輕度)14例,其中預后出院45例,院內死亡12例,另3例放棄治療。另選取60例健康老年體檢者為對照組。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61~85歲,平均(67.9±3.2)歲。兩組性別、年齡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受試者入院后均抽取靜脈血6 ml,分別分裝于A、B、C三支試管中待測。A試管用于檢測血清BNP,將試管置入離心機中離心5 min后留取上清液,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試劑盒由上海恒遠生物公司提供,操作過程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試管B用于測定D-D,檢測前加入0.11 mol/L枸櫞酸0.4 ml抗凝處理,以2 500 r/min離心15 min,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試劑盒由提供北京博邁斯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提供,操作過程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C試管用于測定CRP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試劑盒由上??婆d商貿有限公司專業(yè)生產公司提供,操作過程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1.3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t、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血清BNP、D-D和CRP水平對比顱腦損傷組血清D-D和CR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而BNP低于對照組(P<0.000 1),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BNP、D-D和
2.2不同病情患者血清BNP、D-D和CRP水平對比與輕型及中型顱腦損傷患者相比,重型患者血清D-D和CRP水平較高,而BNP水平較低(P<0.000 1),見表2。
表2 不同病情患者血清BNP、D-D和CRP水平對比
與輕度組相比:1)P<0.05;與中度組相比:2)P<0.05
2.3不同預后患者血清BNP、D-D和CRP水平對比死亡組血清D-D和CRP水平高于存活組,而BNP水平低于存活組(P<0.000 1),見表3。
表3 不同預后患者血清BNP、D-D和-CRP水平對比
2.4BNP、D-D和CRP在老年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根據(jù)受試者特異性曲線(ROC)以血清BNP≤24.23 pg/ml,D-D>0.69 mg/L,CRP>3.25 ng/L可獲得ROC下最大面積,與單一指標檢測相比,聯(lián)合檢測的靈敏性、準確性、特異性顯著較高(P<0.05),見表4。
表4 BNP、D-D和CRP陽性檢測在老年顱腦損傷
1)與BNP相比,2)與D-D相比,3)與CRP相比:均P<0.05
3討論
顱腦急性損傷患者腦組織在短時間供應中斷從而引起腦細胞水腫、缺氧、缺血等癥狀〔5〕?;颊卟l(fā)癥多,死亡率高。老年顱腦損傷患者由于器官衰竭,加之傷前常伴有多種基礎疾病,因此預后更差。盡早對患者診斷及治療,正確評價患者預后,對提高患者存活率,降低患者并發(fā)癥具有重要的意義。
BNP是由心室肌細胞分泌的利尿鈉肽家族的一員,由32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多肽,能調節(jié)血壓和血容量的自穩(wěn)平衡,并有利尿作用〔6〕。盡管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BNP水平較低,但外周血BNP受其調控,該調控作用源于心房肌張力及對容量負荷的反應。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由于下丘腦-垂體BNP系統(tǒng)損傷,導致心肌細胞BNP分泌減少,而BNP激素增加〔7〕。腦外傷患者由于血管緊張素Ⅱ水平增加促使BNP激素釋放增加,從而抑制BNP釋放。本研究表明血清BNP水平與腦實質細胞損傷有密切的關系。隨著顱腦損傷病情的加重,血清BNP水平顯著下降,患者預后也越差,從而提示血清BNP可作為腦損傷患者實質損害及預后的預測指標。
D-D作為交聯(lián)纖維蛋白在纖維溶解酶降解下可生成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是目前被認為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診斷中的重要指標〔8〕。血清中D-D水平升高可作為繼發(fā)性纖溶亢進的重要預測指標。本研究提示D-D水平與顱腦外傷患者病情進展有密切的關系。其可能機制如下:①顱腦損傷患者常合并酸中毒、缺氧、細菌感染等,在上述因素作用下,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會阻礙血小板聚集及阻礙凝血功能,從而引起纖溶系統(tǒng)及凝血功能紊亂〔9〕。②腦損傷后腦皮質大量生成組織因子,并釋放至血液循環(huán)中,組織因子激活纖溶因素從而引發(fā)外源性凝血異?!?0〕。
CRP是機體在急性期中合成的一種反應蛋白〔11〕。在一般情況下,血清中的CRP含量會非常微弱,通常<1 mg/L,但當機體出現(xiàn)創(chuàng)傷或處在急性炎癥反應期時,機體的炎性系統(tǒng)則被激活,從而導致CRP含量顯著上升〔12〕。本研究表明血清CRP水平與腦實質細胞損傷有密切的關系。血清BNP、D-D和CRP聯(lián)合檢測可以提高顱腦損傷患者臨床診斷準確性。
4參考文獻
1羅飚.老年重型顱腦損傷患者49例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5):1034-5.
2劉華,袁強,孫一睿,等.顱腦損傷后氨基末端腦利鈉肽前體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1;10(5):392-5.
3王建,陳海濤,顧滌恒,等.D-二聚體與進展性顱內出血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3;10(5):284-6.
4王志強.老年顱腦損傷急性期患者GCS評分與血清中超敏C反應蛋白、基質金屬蛋白質-2和-9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2):5007-8.
5史春雷.老年顱腦損傷患者CT圖像計分與血清中白細胞介素-12、-18和C反應蛋白表達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1):3169-70.
6陳平.急性顱腦損傷患者B型腦鈉肽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22):13-4.
7Wu X,Sha H,Sun Y,etal.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isolat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J Trauma,2011;71(4):820-5.
8Berger RP,Fromkin J,Rubin P,etal.Serum D-Dimer concentrations are increased after pediatric traumatic brain injury〔J〕.J Pediatr,2014;8(7):163-5.
9劉漢,劉穎,何小衛(wèi),等.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凝血纖溶標志物動態(tài)觀察〔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1;5(20):6052-6.
10Foaud HM,Labib JR,Metwally HG,etal.Plasma D-dimer as a prognostic marker in ICU admitted egyptian children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J〕.J Clin Diagn Res,2014;8(9):1-6.
11Su SH,Xu W,Li M,etal.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may be a predictor of persistent unfavourable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a preliminary study〔J〕.Brain Behav Immun,2014;38(2):111-7.
12Weng JF,Chen J,Hong WC,etal.Plasma visfatin,associated with a genetic polymorphism -1535C>T is correlated with C-reactive protein in Chinese ha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J〕.Peptides,2013;18(2):45-8.
〔2013-11-26修回〕
(編輯苑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