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心理干預對化療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細胞亞群和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
武杰秦淑萍王萍1
(遼寧醫(yī)學院附屬第三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遼寧錦州121001)
摘要〔〕目的探究選擇性心理干預對化療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細胞亞群和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方法選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該院化療期女性乳腺癌住院患者8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研究組患者采用選擇性心理干預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方式結(jié)合常規(guī)化療。于干預前及干預后3個月,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價抑郁情緒,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價焦慮情緒,免疫組化堿性磷酸酶橋聯(lián)酶標法(APAAP)測定外周血T細胞亞群狀況。結(jié)果兩組干預前HAMA和HAMD評分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HAMA、HAMD評分均改善明顯,且研究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患者CD3+、CD4+、CD8+以及CD4+/CD8+比較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在干預后,研究組顯著增加,CD8+明顯下降,較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干預后CD3+、CD4+、CD8+以及CD4+/CD8+較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后CD3+、CD4+以及CD4+/CD8+增加,CD8+下降,但較干預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化療期乳腺癌患者進行選擇性心理干預,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改善外周血T細胞亞群狀況。
關鍵詞〔〕選擇性心理干預;化療期乳腺癌;外周血T細胞亞群;焦慮抑郁
中圖分類號〔〕R737〔文獻標識碼〕A〔
通訊作者:王萍(1968-),女,教授,主要從事臨床醫(yī)學研究。
1遼寧醫(yī)學院
第一作者:武杰(1970-),女,主管護師,主要從事重癥護理學研究。
化療作為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常常對女性身體、心理甚至社會活動產(chǎn)生負面影響〔1〕?;熆梢詫е禄颊邫C體生物學指標發(fā)生變化,同時還能對患者情緒造成影響。相關研究〔2〕結(jié)果表明對化療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心理干預,可能會對其免疫指標、情緒等造成影響。本研究主要探究選擇性心理干預對化療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細胞亞群和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80例化療期女性乳腺癌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納入標準:①所有研究對象均符合乳腺癌臨床診斷〔3〕,患者經(jīng)臨床病理檢測確診為乳腺癌Ⅰ~Ⅲ期;②患者入院后愿意接受乳腺癌化療治療;③年齡>18歲,且文化程度在小學以上。排除標準:存在精神疾病或有精神病史,存在免疫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以及重大器質(zhì)性病變。研究組平均年齡(51.2±5.52)歲,接受文化教育時間(12.3±3.8)年,婚姻狀況:已婚34例,離異6例,手術(shù)選擇:改良式28例,根治式7例,保乳式5例;化療方案:CEF 10例,NP 14例,CTF 16例。對照組平均年齡(50.8±4.63)歲,接受文化教育時間(11.9±4.2)年;婚姻狀況:已婚33例,離異7例;手術(shù)選擇:改良式27例,根治式6例,保乳式7例;化療方案:CEF11例,NP 15例,CTF 14例。兩組患者年齡、接受教育時間、婚姻狀況、手術(shù)方式、化療方式等均無差異(P<0.05),均衡可比。
1.2研究方法對照組患者僅在接受常規(guī)干預后進行健康教育,并根據(jù)患者不同身體狀況,適當采取體育鍛煉方式及飲食療法等。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健康教育基礎上進行選擇性心理干預。選擇性心理干預〔4〕是指研究對象對于每日心理干預內(nèi)容進行自主選擇,包含心理干預表格中2項以上內(nèi)容,并對其完成狀況進行記錄,并且每日由專業(yè)心理評價人員進行評估。干預時間持續(xù)3個月,期間對患者不僅進行效果評估,還進行電話隨訪。心理干預選擇表〔5〕主要包括以下內(nèi)容,供患者選擇:①節(jié)奏較慢的體育運動,包含跳集體舞、打太極拳、散步等,根據(jù)自身能夠承受的水平,選擇合適項目,鍛煉時間控制在30 min左右,分3次;②音樂療法,每日30 min;③對患者認知狀況進行干預,組織患者學習乳腺癌相關科普知識,并對預防治療等進行了解;④鼓勵患者多與社會交流,從而獲得社會支持,有助于排解抑郁情緒;⑤對自身情緒進行管理,如每天至少觀看1次小品、相聲、喜劇,對自己一天中在個人生活衛(wèi)生方面最滿意的事情進行總結(jié)。
1.3評價指標干預前及干預后3個月評估心理狀況,抑郁情緒評價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超過20分為肯定抑郁;焦慮情緒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進行評價,評分超過14分為肯定焦慮。采用免疫組化堿性磷酸酶橋聯(lián)酶標法(APAAP)測定外周血T細胞亞群狀況,抽取2 ml空腹靜脈血,檢測項目包括總T淋巴細胞(CD3+)、輔助T淋巴細胞(CD4+)、抑制性T淋巴細胞(CD8+)和CD4+/CD8+。
1.4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0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
2結(jié)果
2.1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狀況對比兩組干預前HAMA和HAMD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HAMA、HAMD評分均改善明顯(P<0.05),且研究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外周血T細胞亞群對比干預前,兩組患者CD3+、CD4+、CD8+以及CD4+/CD8+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CD3+、CD4+以及CD4+/CD8+顯著增加,CD8+明顯下降(P<0.05),且研究組較對照組改變差異顯著(P<0.05)。對照組干預后CD3+、CD4+以及CD4+/CD8+增加,CD8+則下降,但較干預前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HAMA、HAMD評分對比
與干預前比較:1)P<0.01;與對照組比較:2)P<0.01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外周血T細胞亞群
3討論
有研究表明〔6〕心理干預對化療期乳腺癌患者情緒和免疫因子等指標可產(chǎn)生影響,其干預措施主要是干預患者認知行為,主要采用音樂干預、訓練患者放松心態(tài)、情緒表達訓練等。有研究〔7〕表明腫瘤患者采取適當強度體育鍛煉對其疾病恢復具有正性作用,因此可推薦使用到對乳腺癌患者的干預中。
化療期乳腺癌患者具有心理應激〔8〕,主要原因是患者擔憂自身失去乳房使其形象改變嚴重,以及化療的副作用,種種原因?qū)е禄颊咭壮霈F(xiàn)抑郁、焦慮等情緒變化,同時可能伴隨出現(xiàn)免疫功能變化。在免疫系統(tǒng)抗腫瘤機制中,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具有重要作用,其變化主要體現(xiàn)人體細胞免疫功能改變。目前,多項研究結(jié)果表明〔9〕心理干預可以減少應激,從而可以有效提升免疫功能,尤其可提高外周血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提高T細胞吞噬外來物的能力,抑制T細胞數(shù)目減少,導致輔助或誘導T細胞數(shù)量增加,增加淋巴細胞轉(zhuǎn)化因子的功能。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對患者進行選擇性心理干預,可有效緩解化療期乳腺癌患者情緒,而單純采用健康教育不能改善患者抑郁和焦慮情緒〔10〕;并且采用選擇性心理干預后患者外周血T細胞功能活躍,免疫功能提高。
4參考文獻
1肖燦華,王惠珍.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情緒及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1;19(10):691-3.
2李文英,龐艷玲,宋春惠,等.支持性心理干預對圍術(shù)期乳腺癌病人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0;24(6C):1666-7.
3Linda J,Bruce E.Stress,coping,and immune function in breast cancer〔J〕.Ann Behav Med,2012;24(3):336-44.
4朱理瑋,魏子冬,趙立超,等.乳腺癌患者T細胞亞群變化的定量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腫瘤臨床,2014;21(3):209-13.
5韓梅,高德宗,余之剛.集體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shù)后抑郁癥狀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38-9.
6李念梅.心理干預減輕女性乳腺癌患者焦慮與抑郁程度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4):84-5.
7胡德英,董英莉,李燕鈴,等.個體化心理干預對圍手術(shù)期乳腺癌患者焦慮抑郁心理狀況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1;21(24):2242-5.
8王桂英.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shù)后不良情緒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3):105.
9楊秀賢,楊艷杰,于雁,等.綜合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10;17(4):320-2.
10張海苗,張靜平.乳腺癌病人心理社會因素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及其心理干預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0;24(29):2645-7.
〔2014-06-17修回〕
(編輯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