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術應用于監(jiān)測管道腐蝕
Trusty, Not Rusty, Pipelines Owe A Debt to Space
管道的生物腐蝕
荷蘭一家開展土壤污染問題研究的企業(yè)與歐空局(ESA)合作開發(fā)一種用于太空探索的基于細菌的空氣過濾器的相關研究也為開發(fā)防止地下鋼鐵管道腐蝕的新方法打下了基礎。
在此之前,尋找腐蝕的管道無異于大海撈針。面對成千上萬千米的管道,企業(yè)不得不派出檢查人員進行現(xiàn)場檢查,并期望能夠盡快找出問題所在?,F(xiàn)在,利用起源于航天的技術,企業(yè)可以通過識別受到導致腐蝕的細菌污染的土壤,來檢查受腐蝕的管道,以便及時對這些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處理。
為確保國際空間站中空氣的安全性,ESA與荷蘭一家專注于解決土壤污染問題的企業(yè)——Bioclear公司開展了合作,以創(chuàng)建一個生物空氣過濾器。Bioclear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Sytze Keuning解釋說:“航天器是一個獨立、密閉的系統(tǒng),其中存在許多污染物,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航天器中的污染物會逐步累積,對宇航員的身體造成威脅?!睘榱私鉀Q這個問題,Bioclear公司的研究人員基于使用微生物技術去除土壤中污染的經驗,利用細菌創(chuàng)造了一個可將污染物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的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可在航天器中重復使用,就好像自然界的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
然而,這也帶來了一種新的潛在風險。倘若,生物空氣過濾器除了繁殖“好的”細菌外,也開始滋生“壞”的細菌,那該怎么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ESA和Bioclear公司決定開發(fā)一種預警方法,當過濾器中存在有害細菌時,可以在病原體開始生長的早期階段向宇航員發(fā)出提醒和警告。Bioclear公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DNA分析并創(chuàng)建了病原體核酸的人造鏈,然后將人造鏈浸入到熒光化合物中染色。例如,將人造鏈染成藍色,如果人造鏈與病原體接觸,就會與病原體的核酸相互作用纏繞,在顯微鏡下,這些病原體就會呈現(xiàn)出藍色。該技術開發(fā)成功之時,研究人員就已經考慮將該方法在其它領域應用。他們迫切希望該方法的優(yōu)點能夠在太空環(huán)境中獲得驗證。ESA也希望將該項技術應用在地球上。荷蘭技術轉移項目、荷蘭國家基金和ESA的技術轉移項目為Bioclear公司提供了支持,對該項技術在地球上應用的可行性進行了評估。現(xiàn)在,Bioclear公司已將相同的技術應用于地球上的不同領域,如用于清理被污染的土壤等。此外,在與ESA的合作結束后,Bioclear公司仍持續(xù)對他們開發(fā)的DNA鑒定技術進行了改進。
通過微生物分析技術,Bioclear公司可以識別出水或土壤中的細菌威脅,還可以評估威脅的情況,適合多種商業(yè)應用,如追蹤飲用水的衛(wèi)生問題、監(jiān)測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降解細菌等。而“生物腐蝕”是該技術最大的市場。
金屬的腐蝕是一個化學過程,但其中40%~50%的腐蝕是由某些細菌所激發(fā)的。通過分析水或土壤的樣本,Bioclear公司可以確定對金屬的腐蝕性風險程度,對于防止停泊在港口中的船舶等物體發(fā)生腐蝕來說,其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Bioclear公司最大的生物侵蝕市場之一是管道市場。地下管道埋藏在不同的土壤中,如果事前能夠確定某種土壤中的細菌可能會加速金屬的腐蝕,管道維護企業(yè)就可以根據情況調整巡檢的頻率了。
2015年,Bioclear公司成立了Bioclear微生物分析公司,致力于DNA鑒定技術的進一步開發(fā)和推廣應用。
ESA的Marc Heppener說:“在ESA看來,與Bioclear公司的合作是令人滿意的,我們共同投資研發(fā)了對于航天和地球應用都有益的技術?!盉ioclear公司也對其與ESA的合作感到高興,因為這項技術的轉移使該公司在荷蘭贏得了新的商機,創(chuàng)造了新的就業(yè)崗位。
(唐 甜)
▲ Bioclear公司的測試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