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過很多本沈從文的書,《從文自傳》《湘行散記》《春燈集》等。然而,最喜歡的還是那本《邊城》。在寂靜的夜晚,昏黃的燈光下,曾一度被《邊城》里那洋溢著詩情畫意的文字所吸引,同時更被書中主人公翠翠坎坷的命運以及跌宕曲折的愛情悲劇所感傷。
翠翠是一個美麗活潑、質樸善良的“茶峒”邊城女孩,自小與爺爺相依為命。祖孫倆居住在邊城一條小溪旁,以撐渡船為生。他們?yōu)槿舜緲?,從不計較得失,每天都很忠實地為來往過河的客人撐渡。
船總的兩個兒子天寶大老與儺送二老同時愛上了純真善良的翠翠。大老生性豪放豁達,不拘小節(jié)。二老眉目清秀,聰明而又富于感情。當兩人得知對方同時喜歡翠翠時,決定同時到高崖上唱情歌,由蒼天來決定翠翠的歸屬。爺爺因不明翠翠心思,導致婚事擱淺。大老因婚事未定,跟貨船下川東,不想卻在半路遭遇意外身亡。二老由于哥哥的死,對爺爺心生怪罪,只好將對翠翠的愛深埋心中。為了躲避父親給自己定下的婚事而跟著貨船遠走。
爺爺因心力交瘁而死。剩下孤獨的翠翠終于明白了很多事情。她接替了爺爺的渡船,終日為來往的人擺渡,靜靜地等候著二老的歸來。
《邊城》是一部描寫湘西邊城小鎮(zhèn)故事的書。它以小城茶峒為背景,描繪出一幅湘西風土人情的優(yōu)美畫卷。小說語言質樸清麗,含蓄自然。作者通過主人公翠翠曲折的愛情悲劇顯示出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凈。作者通過散文的筆法和詩歌的抒情因素相融合的方式,用細膩的筆觸刻畫出茶峒小城人那種純真的男女之愛、親情之愛與質樸的鄰里和藹,生動地展現了邊城人民健康、優(yōu)美、質樸的民風民情。
在那個30年代動蕩殘酷的社會里,作者通過描寫青山綠水和古樸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來造就翠翠清澈透明的性格。利用她美麗、熱情、純真、心懷美好的憧憬與期待的形象來謳歌象征愛與美的人性與人生,從而體現湘西人民高尚的行為與美的靈魂。
沈從文,這個曾用大部分時間輾轉漂游于湘西沅水流域的漢子,對于湘西淳厚樸實的人情世態(tài),健美古樸的風俗習慣,新奇優(yōu)雅的湖光山色流露出濃厚的興趣與鐘愛,并將自然萬物的愛與湘西的美自然融入到故事中。他曾在談及《邊城》時說道:“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邊城的青山、綠水,令風景美不勝收。然而,邊城女孩翠翠的曲折愛情緩緩讀來卻給人淡淡的憂傷。她能等來自己的心上人嗎?希望能吧!
——廣西興安縣 覃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