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
“齊天大圣孫悟空,身如玄鐵,火眼金睛,長生不老還有七十二變,一個筋斗云呀,就有十萬八千里。”江流兒興奮地模仿皮影戲比畫著。于是,他從《西游記》里走來,踏過《大話西游》,踏過《寶蓮燈》,踏過《悟空傳》,在《大圣歸來》中重生。
來到我們面前的他,與以往已有些不同??墒亲屑毾胂?,就如同七十二變,他的形象又何曾單一過。從童年到每個暑假,他活蹦亂跳、或哭或笑,為了保護他的師父西天取經驅盡妖魔;在《寶蓮燈》里,他為沉香救母之心感動而兩肋插刀;《大話西游》中,他也有自己的愛情、自己的無奈;《悟空傳》里的他更是集一切心結忍耐與爆發(fā),統(tǒng)統(tǒng)存在這被神操縱的一體中。假設一切都參照初始故事的設定,他也只是一只會上天下地護主的猴子,宣揚宗教的神圣。可是他跳了出來,就如同從石中蹦出,當叛逆、不羈、放肆與善良、正義、人性集結于他身上的時候,大圣就真的如同神一般來到我們面前,成為我們的信仰。
今年還沒放假的時候,就早早聽說了《大圣歸來》,比起同時上映的其他電影,也許它占不了任何優(yōu)勢,可是就憑借他是大圣,我就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去看一回。電影放映時,妹妹在一旁說被坑了,居然帶她來看動畫片??墒钦l又知道,就這一部動畫片,卻讓多少人看到了自己。
故事是從一個叫江流兒的孤兒開始的。從小他就一直相信著大圣的存在,因為抓童男童女的混沌的威脅,他帶著小女孩兒一路逃亡,不經意間打開了大圣的封印,便一直跟著大圣。就如同電影里一樣,小孩子總是好奇地問個不停。
“四大天王是兄弟么?”“是姐妹?!?/p>
“那哪吒是男孩么?”“不知道?!?/p>
“托塔天王有塔么?”“沒有!”“那塔里有人么?”“哎呀,沒有!”
“你說我念經的時候佛祖能聽見么?”
“聽見,肯定能聽見,那老頭最愛管閑事了。”
當我們看著大圣一邊擺著臭臉抓耳撓腮卻一邊反著回答江流兒漫天的問題時,都忍俊不禁——他變得生動活潑,不是滿身仇恨,也不是冷酷不近人情,他是一只傲嬌可愛又帥氣的猴子。在他們的旅途上,也總有悲喜無奈,當山妖不斷追殺,諷刺他沒有法力只是只破猴時,他開始懷疑自己,他害怕自己做不到,沒有能力救出童男童女。直到江流兒以肉體凡胎之軀堅定地要救他們時,大圣也逐漸堅定內心,追上江流兒的腳步。
然而故事的結局卻令人碎了心。當江流兒為了大圣而死,當齊天大圣像一個脆弱的少年嘶吼著“江流兒”的名字飛奔著想要救他時,我們也終于明白,齊天大圣,內心也有自己想守護的人。就在這絕望之時,他不顧解除封印的痛苦,終于金霞滿身,變成原來那個不可一世的齊天大圣。將混沌殺死后,他狂亂地撥開壓在江流兒身上的巨石,握住已經無力的手,將當年那個齊天大圣的玩偶放在江流兒手心。若說齊天大圣是江流兒從始至終的信仰,那么江流兒就是大圣醒來后給了他希望和最想保護之人,最終他成為大圣的所有心結與悲哀。
生我何用?不能歡笑。滅我何用?不減狂驕?!按笫ァ?,這個詞從一開始就凝結了許多人的想象,而現在,它擁有著更深刻的含義。飛天遁地七十二變火眼金睛,本都是人們的希望;他哭他笑他怒他鬧,也都是人之本性;他在向我們走來的路上一天天豐滿著自己,拋開絕望與控制,追尋自己想要的,報答給予自己恩情的,做最真實的自己,把老天也不放在眼里。我們心目中的大圣有如此不滅信念,那我們又如何?
制作團隊用四年孵化出故事,又用四年制作好這個故事,資金不夠只能采取眾籌這一方式,可謂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無論是人物形象、故事設定、場景設計還是3D技術。每一件事,他們都用心在做,冒著可能會賠本的危險,又抱著大圣必定歸來的信念。只為了讓所有人不忘記大圣,只為了圓孩子一個夢,只為了告訴未來的孩子們:我們的文化里有這樣一只猴子,他從又哭又鬧的小猴子開始成長,在絕望和束縛中重生,憑著無窮的能力與信念才走到我們面前。他們誰不是故事里的江流兒,誰又不是故事里的大圣呢!
念由心生,大圣在憤怒和絕望中從內心突破了封印,而你,更應始終相信自己有巨大的能量,追逐自己想要的,不忘初心。當你披著金霞歸來時,誰能說你不是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