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黎明
“吊絲”一詞,是自2012年初,開始在我國大陸地區(qū)廣泛流行起來的。據(jù)說,最初是指“矮、窮、丑、矬、呆、胖”的意思。也就是多指某個人不盡如人意的生理缺陷。通常被人用以侮辱、貶低、諷刺、挖苦他人。說白了,是個實打實的貶義詞。
可這幾年,經(jīng)過億萬網(wǎng)民集體智慧的雕琢和打磨后,這一滋生于網(wǎng)絡的貶義詞,不僅祛除了其原有的“臟性”,而且還賦予了它更寬、更廣、更深、更積極、更正面的含義。不知不覺間,人們開始用它來自謙或者友善地調(diào)侃身邊的親友。
現(xiàn)在“吊絲”一詞,通常是指這么幾種人:個人形象長得很丑,很矮、很矬、很胖的人;氣質上表現(xiàn)得很呆,很傻、很固執(zhí)、很軸的人;沒有固定職業(yè),常常游手好閑的人;沒有固定收入,物質生活較為貧困的人;沒有結婚成家,并常以“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自居、自嘲的人;精神上極度空虛,常陷入困頓、迷茫,甚至絕望的人;在事業(yè)上、情感上、生活上屢屢受挫的人;居無定所,四處漂泊的人;意志消沉,常對現(xiàn)實不滿的人;認為懷“才”不遇,感到沮喪和懊惱的人…..
以前,具有以上特征的人,常被形容或歸類為“吊絲”。現(xiàn)在,具備吊絲特征的人,不但不抗拒自己的“吊絲”身份,而且不具備以上特征的人,也常主動以“吊絲”一詞來自嘲或者自謙。其動機,更多的是以此來緩解巨大的社會壓力,或緩解自己在朋友圈中各種落差所造成的尷尬心理。當然,他們也常用這個詞來調(diào)侃他人,以期獲得自己心理上短暫的平衡。
對照以上“吊絲”特征,我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具備以上特征。尤其是在我們剛走出校門,剛踏入社會那幾年。似乎具備了以上所有“吊絲”特征。曾記否,在剛從學校畢業(yè)進入社會的那段時間,我們中的不少人沒有穩(wěn)定的工作,甚至沒有工作,為了活下來,我們不得不每天滿大街東走西竄去找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份能勉強糊口的工作,可要么自己不喜歡,要么就被老板不喜歡,因此而跳槽,或“被失業(yè)”。找工作屢屢受挫以后,消極情緒便開始在心底油然而生。如同悶鍋里的熱氣慢慢升騰。這個時候,往往會產(chǎn)生出各種抱怨,如抱怨社會不公,抱怨人情太冷漠,抱怨父母誤導自己學錯了專業(yè),抱怨自己沒有社會背景……等等。更可笑的是,常常抱怨自己懷才不遇。
那個時候,在經(jīng)濟上掙得少,花得多。甚至不掙錢,也要借錢花。常常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一群同是“吊絲”的狐朋狗友,常聚在一起狂歡。其實就是精神上極為空虛、迷茫,甚至絕望,聚在一塊是為了心理上相互慰藉。常常懷念過去,但是極少憧憬未來。但奇怪的是,這種不靠譜的“吊絲”狀態(tài),會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像夢一樣突然醒來?!靶选眮砗蟮摹暗踅z”們,通常會“躊躇滿志”地告誡自己:一定要正兒八經(jīng)地干點事兒。就像一位剛生下娃、剛做母親的女人,突然強烈地意識到義務和責任,會逐漸地對花裙、脂粉喪失興趣。但這似乎只是暫時地打了一支興奮劑,等“藥性”過后,又會恢復原狀,繼續(xù)渾沌。“藥性”退卻期,通常為兩三個星期,或兩三個月?;謴蜏嗐鐮顟B(tài)的吊絲,又會在某一天突然“醒”來。醒來后,又會“躊躇滿志”。如此這般,周而復始。
當我們回首自己曾經(jīng)走過的青春之路時,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青春之路,不外乎是一段“吊絲”之路。差別就是,有的人是外在形象“吊絲”,有的人是內(nèi)在心態(tài)“吊絲”。當然,有的人是無論外在形象,還是內(nèi)在心理均為實打實的“吊絲”。不過,同在“吊絲時期”的“吊絲”們似乎也各不相同的。有的“吊絲”意志消沉,自暴自棄;有的“吊絲”樂觀向上,屢敗屢戰(zhàn)。
記得剛畢業(yè)那會兒,我們這些剛踏入社會的“吊絲”們總愛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租房子,一起找工作。一起玩,一起樂。大家的起點似乎都一樣,但后來的命運卻干差萬別。就拿曾住我隔壁的那對“活寶”來說吧。這對“活寶”是雙胞胎兄弟,不但外形長得一模一樣,而且還畢業(yè)于同一所大學同一個班。雖來自邊遠農(nóng)村,但其父母是開診所的,家里有倆小錢。倆活寶“吊絲”十足,和鄭智化的那首《年輕時代》的歌詞里寫得一模一樣。穿件襯衫,要故意解開幾個扣子,似乎露出點胸膛,才叫男子漢;剛買條嶄新的牛仔褲,要故意割幾個破洞,似乎那樣穿著才叫時髦。
倆“吊絲”兄弟,雖像同一個模子做出的倆月餅,外表一模一樣,可里面“餡”卻各不相同。“吊絲兄”性格比較活躍,貪玩,有些玩世不恭;“吊絲弟”比較內(nèi)斂,沉著冷靜,處處以身作則。雖身為弟弟,卻長得一副大哥樣。倆“吊絲”兄弟,在同一家醫(yī)藥公司做業(yè)務員。剛開始去上班時,倆兄弟還算敬業(yè),每天早出晚歸。當然,“吊絲弟”比“吊絲兄”敬業(yè)得多。因為“吊絲弟”從不在上班時間溜回家,但“吊絲兄”卻經(jīng)常中午溜回家睡覺。晚上下班回來,“吊絲兄”便開始昏天黑地地玩網(wǎng)絡游戲,有時在自己房間玩,有時到網(wǎng)吧玩通宵?!暗踅z弟”則不同,一般悶在家里看書。他的床上,有半張床堆滿了書,有法律類、經(jīng)濟管理類、勵志類等,涉獵甚廣。
有一天,我休息在家,閑逛經(jīng)過他們房門口,意外發(fā)現(xiàn)“吊絲弟”沒去上班。我問他怎么沒去上班呢?他告訴我他辭職了。這并不讓我意外,因為之前他曾多次跳槽。意外的是,他這次告訴我他辭職的原因和以前不一樣。以前他辭職,大多是因為不喜歡那工作,或嫌那里工資低??蛇@次辭職,是因為他發(fā)現(xiàn)公司讓他們推銷的是假冒偽劣產(chǎn)品,是騙人玩意。他很認真地對我說,他不想為了賺點糊口錢就昧著良心騙人。聽完他的話,令我肅然起敬。沒想到這平時吊兒郎當?shù)男』镒?,還這么有社會良知。我接著問他說:“你哥咋還在那干呢?”他說他勸過他哥,但他哥說他只是為了賺點工錢,無所謂產(chǎn)品好壞。
多年以后,我有幸在一機場和這倆兄弟重逢。再次見到這對孿生兄弟時,發(fā)現(xiàn)他們從原來的一模一樣,已經(jīng)變得大不一樣了:弟弟穿得西裝革履,滿臉神采飛揚,一看就是個成功人士;哥哥呢,穿一身牛仔夾克,灰頭土臉的。一陣寒暄過后,我們相互詢問各自在干什么工作。果不其然,那老弟做的是大生意,開了一家文化公司,在全國有七家分公司。哥哥呢,還做以前的老本行,在老家開了個保健品店,掙點小錢養(yǎng)家糊口。過后,我不禁感嘆:同一個媽生的,同是當年的“吊絲”,差別咋就這么大呢?可我仔細一琢磨,覺得他們的差別好像也是理所當然。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像一座房子。這房子沒人會幫你建,都得自己一磚一瓦地建。這倆兄弟,就像是在同一時刻、同一種外部條件下籌建各自的房子。弟弟每天都在夯地基、打基礎,經(jīng)過多年努力,終于建成一幢富麗堂皇的別墅?!暗踅z哥”呢,每天干的都是與建房子無關的事,因此時隔多年,還是個身居破爛寒舍的流浪漢。
環(huán)顧四周,看看那些和我們從“吊絲時期”一起走過來的“吊友”們。有的人早已褪去“吊絲”外衣,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小有建樹,或大有成就??捎械娜巳匀弧暗踅z”依舊。你會發(fā)現(xiàn),如今小有成就,或大富大貴的“吊友”,當年不外乎都是積極向上,有正能量的“吊絲”。那些“吊絲依舊”的老“吊友”,當年不外乎都是消極的,每天混混沌沌混日子的“吊絲”。當年,雖然表面看上去都是吊兒郎當?shù)摹暗踅z”樣,但其實內(nèi)心還是各不相同的。其中,最大的差別就在于心態(tài)。有的“吊絲”是積極向上,有的“吊絲”總是意志消沉;有的“吊絲”有大局觀,有的“吊絲”眼里只有當下的一日三餐。正是這些不同之處,才會導致后來天壤之別的命運。